姓胡的名人有哪些

2024-05-08

1. 姓胡的名人有哪些

胡军,胡歌,胡彦宾,胡可:明星 
胡佳:中国跳水队队员 
胡适:著名学者 
胡曾:唐代诗人 
胡安定:宋代教育家,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 
胡汉民:国民党右派首领 
胡雪岩:巨商,富甲一方 
胡正详: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胡也频:小说家 
胡安国:开宋代理学先河,南宋著名学者

姓胡的名人有哪些

2. 谁是世界上第一个姓胡的人?

胡姓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据说,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便是胡姓的先民。有确切记载的是西周、春秋的胡子国。胡子国有两个:一为归姓,位於今天的安徽阜阳,后被楚国所灭;一为姬姓,位於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后。 

胡姓与陈姓有着不解之缘,称陈姓先祖胡公满为先祖。胡公满又叫妫满,舜帝之后,是周武王姬发的乘龙快婿,被分封在陈国(河南淮阳),为陈姓之祖。但陈姓有五个分支,号称“妫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经过若干年的变迁,胡姓便独立为一个大姓了。 

以白头翁鸟为部落图腾的胡姓部落后来被别的吞并了。据推断,胡姓是“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胡姓的最早祖先叫胡曹,有记载说:“胡之得姓,莫古於胡曹。”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春秋时出现的胡姓诸侯国,是胡部落名称的延续,这就和以白头翁为图腾的胡部落联系了起来。

3. 有哪些名人姓胡

胡 安:(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初期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 遵:(生卒年待考),著名晋朝将领。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氏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 瑰:(生卒年待考),契丹族;河北涿县人。著名后唐画家。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 瑗:(公元993~1059年),字翼之;江苏如皋南乡胡家庄人。著名北宋学者、教育家。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朝理学的先声,是誉满宋朝,惠及后世的大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胡瑗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并且自负不凡,天资过人,七岁时便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时能通读五经。虽然家庭生活及学习条件差,但他求学之志不减寸分,常以圣人、贤人要求自己,成为乡里引人瞩目的才子。当时,就有人对他的父亲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青年时期的胡瑗,既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又有专一、踏实的学习态度,他曾说:“孔子因学于人而后为孔子。”胡瑗恪守这一信条,勤学不懈。年轻时,胡瑗为避世事干扰,专心就学,便同他的好友孙明复、石守道一道隐居泰山,专心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十年没有回家。每逢家书捎来,只要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连拆都不拆,便抛向山涧,唯恐家事干扰了他的学习。如今泰山上还留有此遗迹,名为“投书涧”。就这样,胡瑗在泰山度过了十个春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学问上,对儒家经典及百家之言全部认真研读过,并且细心体会,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后来胡瑗能成为一代宗师与他年轻时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胡缓自泰山下山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苏州地区开办私学,用儒家经典教授于苏州。由于学识渊博,教育有方,不几年便成为本地区远近闻名的学者,很得当时苏州知州范仲淹的垂爱和敬重。公元1035年,范仲淹设立了苏州郡学,聘请胡瑗为郡学教授,从此开始了官学教学的生涯。胡缓主持郡学,学规严密,许多学生不能完全遵守。为此,范仲淹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入郡学,带头奉行胡瑗所订的学规,使得没有完全遵守学规的学生也不敢犯规。苏州郡学也就这样成为各地郡学的榜样。公元1036年,胡瑗因为通晓古乐,长于音律,被范仲淹推荐到京城研究钟律,制作了钟磐等古代乐)器,得到朝廷的嘉奖。后来因为父亲病死,胡瑗辞官曰家,继续在苏州郡学任教,直到公元1039年。公元1042年,湖州知事滕宗谅设立湖州州学,胡缓又以保宁节度推官的身份被聘为州学教授,“四方之士,云集受业”。胡瑗在苏湖设教二十多年,他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创立了著名的“分斋教学”制度。公元1004年,范仲淹在京城创立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当时胡瑗正设教苏湖,由于他教绩显著,名声很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于是宋仁宗皇帝派人“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并在大学中推行“分斋教学”制度。公元1052年,朝廷调胡瑗到京城主持太学。他讲学时音韵高朗,意思清晰明白,很得学生信服,全国学者远道而来,人数多到太学容纳不下,附近的官署教被扩充为学舍。后来胡瑗升任太子中允,专门掌管太学。胡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诲人不倦,教学有方,深得广大求学者的信任和爱戴,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对此,王安石称赞他是“天下豪杰魁”。胡缓的“明体达用”、“经实并重”的教育思想实在是两大创举,与当今素质教育一脉相承。“明体达用”思想突出表现教育为政治服务的主张。“经实并重”即经义和实学并举,把经义和实学分斋进行教学,运用因材施教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渴望得到的知识,让他们的才能得以最大发展。“经实并重”思想体现了胡瑗不仅重视知识传授,而且重视能力培养,不仅重经义教学而且重科技教学。胡瑗的因材施教法、商讨教学法、游学考察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激励教学法、言传身教法等教学方法更是给胡瑗的教育思想增添了光彩。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教育遗产。胡缓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想通过教育扭转当时浅薄浮化的社会风气,他想通过教育来安邦治国,这些愿望通过他一生的不懈努力都已实现了。他以顽强的精神和意志而忘我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深得当时许多人的信任和爱戴。王安石称他为“天下豪杰魁”,确是名副其实。公元1059年,胡瑗因为生病不能掌管太学,以太学博士身份退休并回杭州他的儿子胡志康处。离开京城时,学生夹道送行,百里不绝。同年农历6月病故于杭州,一代伟大的教育家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终年六十七岁。 胡安国:(公元1074~1138年),字康侯;建宁崇安人(今福建崇安)。著名宋朝经学家。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进士。胡安国十五岁到州学就读。一天州学前演出大戏,州学学生都弃学外出看热闹,仅胡安国一人安心诵读,州学老师非常感动,赏赠他纸笔佳砚。两年后,胡安国进入太学学习。先徙居潭州城南,曾任湖南学事。因推荐王绘、邓璋等人被解职。宋太观四年(公元1110年)复职。宋宣和初任江东路学事。宋宣和末官至尚书起居郎。宋钦宗时出任通州(今江苏知事。宋钦宗召其为给事中,写出《时政论》二十一篇,因论及旧相被解职。南通)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进宝文阁直学士。逝世后得谥号“文定先生”。胡安国一生以圣人为目标,潜心研究《春秋》,与次子胡宏共同开创“湖湘学派”。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遣》一百卷及其它文集。湖湘学派正式形成于南宋胡安国、胡宏父子手下。北宋末年,黄河流域战争频频,中原士人纷纷南下,给长江流域的文化兴盛创造了机遇。胡安国也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率家人、弟子从荆门来到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书院,“前后居潭三十余载”。然后又在衡山山麓办文定书院,以讲学撰述为业,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宪等外,还吸引了众多湖湘士子前来就学。其中仅长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谭知礼、以孝友信义著称的黎明等,从而开始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1138年(绍兴八年)春,胡安国在湖南逝世,葬于湘潭阴山。他的传世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其中《春秋传》是他以毕生精力纂修而成,成为元明两朝科举取士的经义定本,也是湖湘学派的代表著作。胡宏是胡安国的次子,字仁仲,因长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们称他为五峰先生。胡宏从小就在父亲胡安国的督导下研习经学,尤其服膺二程理学。他年仅十五岁时就撰写了《论语学》和《程子雅言·序》,认为二程继承了孔孟之学的真传。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十岁的胡宏进入太学,师从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的杨龟山,成为二程的再传弟子。金兵南侵时,他和父兄一起迁居潭州,创办碧泉等书院,并曾到宁乡灵峰书院(今宁乡县朱良桥乡灵峰山)讲学。胡安国逝世后,胡宏独立治学,他以振兴道学,醇化风俗为己任,表示“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目担”,写成了《知言》、《皇王大纪》等著作。其中,《知言》是胡宏的代表作,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被湖湘学派奉为经典,是传授师说的重要范本。当时,一批批志学求道的青年纷纷来到衡山追随胡宏研经读史。至此,在思想体系和人才群体上完全奠定了湖湘学派作为南宋一个重要理学派别的基础。因此,后人评价胡宏“卒开湖湘之学统”。在他教授的学生中,张栻、彪居正、吴翌、赵师孟等后来都是著名学者和湖湘学派的砥柱人物,尤其是张栻,更成为湖湘学派的一代宗师。太凡一个著名的学派都有一定的学术风尚,宋代湖湘学派也不例外。其学风主要有:首先是尊奉理学。湖湘学派主要人物的学术思想,都直接渊源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程颖。胡安国认为自己的学问主要来自二程,胡宏以二程的“私淑弟子”自居。张栻也称二程为“圣学渊源”,学术“亦出程氏”,并请朱熹前来长沙会讲,此后湖南士人一直与朱熹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张栻去世后,他的学生许多改从了朱熹。朱熹在就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又致力于振兴岳麓书院,经常和生徒讲论问答。于是,程朱理学在湖湘占据了学术的主导地位。虽然以后也有心学、农学渗入湖南,但这一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有哪些名人姓胡

4. 谁是世界上第一个姓胡的人?

胡姓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据说,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便是胡姓的先民。有确切记载的是西周、春秋的胡子国。胡子国有两个:一为归姓,位於今天的安徽阜阳,后被楚国所灭;一为姬姓,位於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后。
胡姓与陈姓有着不解之缘,称陈姓先祖胡公满为先祖。胡公满又叫妫满,舜帝之后,是周武王姬发的乘龙快婿,被分封在陈国(河南淮阳),为陈姓之祖。但陈姓有五个分支,号称“妫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经过若干年的变迁,胡姓便独立为一个大姓了。
以白头翁鸟为部落图腾的胡姓部落后来被别的吞并了。据推断,胡姓是“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胡姓的最早祖先叫胡曹,有记载说:“胡之得姓,莫古於胡曹。”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春秋时出现的胡姓诸侯国,是胡部落名称的延续,这就和以白头翁为图腾的胡部落联系了起来。

5. 胡姓的名人有哪些呢

汪华起兵保六州   胡舜涉庐阳抗金   明季三尚书   胡富   胡松   胡宗宪   清季绩溪礼学三胡   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   北宋《苕溪渔隐丛话》作者胡仔   徽墨大师胡天注父子   红顶商人胡雪岩   晚清绩溪三奇士 程秉钊 邵作舟 胡铁花   中西医结合鼻祖汪惕予   辛亥老人汪孟邹   国内外著名学者胡适   民国教育家胡晋接   湖畔诗人汪静之    淮南铁路与程士范   古籍标点第一人汪原放   抗美援朝英雄许家朋   新时期院士章基嘉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   国家主席胡锦涛   当代杰出科学家程良骏
“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称作名流(英文:Celebrity)。日语中的名人,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川端康成的著名围棋小说《名人》。 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名人电子词典棋奕界头衔、名称,如围棋与将棋之名人。

胡姓的名人有哪些呢

6. 历史上姓胡的名人有哪些?

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於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於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於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著名学者胡适,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小说家胡也频,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 

广东潮阳县著名人士胡万洲,任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孙中山总统咨政。 

现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 锦 涛。

7. 姓胡的有哪些名人(诗人)?

胡安:汉初著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后唐著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著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创办流浪者杂志。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抗战期间被民国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政权,后协助南越共党分子成立越南共产党,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胡恒君 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

姓胡的有哪些名人(诗人)?

8. 姓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胡安:(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初期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生卒年待考),著名晋朝将领。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氏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生卒年待考),契丹族;河北涿县人。著名后唐画家。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公元993~1059年),字翼之;江苏如皋南乡胡家庄人。著名北宋学者、教育家。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朝理学的先声,是誉满宋朝,惠及后世的大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胡瑗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并且自负不凡,天资过人,七岁时便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时能通读五经。虽然家庭生活及学习条件差,但他求学之志不减寸分,常以圣人、贤人要求自己,成为乡里引人瞩目的才子。当时,就有人对他的父亲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青年时期的胡瑗,既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又有专一、踏实的学习态度,他曾说:“孔子因学于人而后为孔子。”胡瑗恪守这一信条,勤学不懈。年轻时,胡瑗为避世事干扰,专心就学,便同他的好友孙明复、石守道一道隐居泰山,专心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十年没有回家。每逢家书捎来,只要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连拆都不拆,便抛向山涧,唯恐家事干扰了他的学习。如今泰山上还留有此遗迹,名为“投书涧”。就这样,胡瑗在泰山度过了十个春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学问上,对儒家经典及百家之言全部认真研读过,并且细心体会,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后来胡瑗能成为一代宗师与他年轻时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胡缓自泰山下山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苏州地区开办私学,用儒家经典教授于苏州。由于学识渊博,教育有方,不几年便成为本地区远近闻名的学者,很得当时苏州知州范仲淹的垂爱和敬重。公元1035年,范仲淹设立了苏州郡学,聘请胡瑗为郡学教授,从此开始了官学教学的生涯。胡缓主持郡学,学规严密,许多学生不能完全遵守。为此,范仲淹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入郡学,带头奉行胡瑗所订的学规,使得没有完全遵守学规的学生也不敢犯规。苏州郡学也就这样成为各地郡学的榜样。公元1036年,胡瑗因为通晓古乐,长于音律,被范仲淹推荐到京城研究钟律,制作了钟磐等古代乐)器,得到朝廷的嘉奖。后来因为父亲病死,胡瑗辞官曰家,继续在苏州郡学任教,直到公元1039年。公元1042年,湖州知事滕宗谅设立湖州州学,胡缓又以保宁节度推官的身份被聘为州学教授,“四方之士,云集受业”。胡瑗在苏湖设教二十多年,他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创立了著名的“分斋教学”制度。公元1004年,范仲淹在京城创立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当时胡瑗正设教苏湖,由于他教绩显著,名声很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于是宋仁宗皇帝派人“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并在大学中推行“分斋教学”制度。公元1052年,朝廷调胡瑗到京城主持太学。他讲学时音韵高朗,意思清晰明白,很得学生信服,全国学者远道而来,人数多到太学容纳不下,附近的官署教被扩充为学舍。后来胡瑗升任太子中允,专门掌管太学。胡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诲人不倦,教学有方,深得广大求学者的信任和爱戴,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对此,王安石称赞他是“天下豪杰魁”。胡缓的“明体达用”、“经实并重”的教育思想实在是两大创举,与当今素质教育一脉相承。“明体达用”思想突出表现教育为政治服务的主张。“经实并重”即经义和实学并举,把经义和实学分斋进行教学,运用因材施教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渴望得到的知识,让他们的才能得以最大发展。“经实并重”思想体现了胡瑗不仅重视知识传授,而且重视能力培养,不仅重经义教学而且重科技教学。胡瑗的因材施教法、商讨教学法、游学考察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激励教学法、言传身教法等教学方法更是给胡瑗的教育思想增添了光彩。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教育遗产。胡缓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想通过教育扭转当时浅薄浮化的社会风气,他想通过教育来安邦治国,这些愿望通过他一生的不懈努力都已实现了。他以顽强的精神和意志而忘我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深得当时许多人的信任和爱戴。王安石称他为“天下豪杰魁”,确是名副其实。公元1059年,胡瑗因为生病不能掌管太学,以太学博士身份退休并回杭州他的儿子胡志康处。离开京城时,学生夹道送行,百里不绝。同年农历6月病故于杭州,一代伟大的教育家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终年六十七岁。 胡安国:(公元1074~1138年),字康侯;建宁崇安人(今福建崇安)。著名宋朝经学家。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进士。胡安国十五岁到州学就读。一天州学前演出大戏,州学学生都弃学外出看热闹,仅胡安国一人安心诵读,州学老师非常感动,赏赠他纸笔佳砚。两年后,胡安国进入太学学习。先徙居潭州城南,曾任湖南学事。因推荐王绘、邓璋等人被解职。宋太观四年(公元1110年)复职。宋宣和初任江东路学事。宋宣和末官至尚书起居郎。宋钦宗时出任通州(今江苏知事。宋钦宗召其为给事中,写出《时政论》二十一篇,因论及旧相被解职。南通)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进宝文阁直学士。逝世后得谥号“文定先生”。胡安国一生以圣人为目标,潜心研究《春秋》,与次子胡宏共同开创“湖湘学派”。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遣》一百卷及其它文集。湖湘学派正式形成于南宋胡安国、胡宏父子手下。北宋末年,黄河流域战争频频,中原士人纷纷南下,给长江流域的文化兴盛创造了机遇。胡安国也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率家人、弟子从荆门来到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书院,“前后居潭三十余载”。然后又在衡山山麓办文定书院,以讲学撰述为业,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宪等外,还吸引了众多湖湘士子前来就学。其中仅长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谭知礼、以孝友信义著称的黎明等,从而开始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1138年(绍兴八年)春,胡安国在湖南逝世,葬于湘潭阴山。他的传世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其中《春秋传》是他以毕生精力纂修而成,成为元明两朝科举取士的经义定本,也是湖湘学派的代表著作。胡宏是胡安国的次子,字仁仲,因长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们称他为五峰先生。胡宏从小就在父亲胡安国的督导下研习经学,尤其服膺二程理学。他年仅十五岁时就撰写了《论语学》和《程子雅言·序》,认为二程继承了孔孟之学的真传。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十岁的胡宏进入太学,师从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的杨龟山,成为二程的再传弟子。金兵南侵时,他和父兄一起迁居潭州,创办碧泉等书院,并曾到宁乡灵峰书院(今宁乡县朱良桥乡灵峰山)讲学。胡安国逝世后,胡宏独立治学,他以振兴道学,醇化风俗为己任,表示“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目担”,写成了《知言》、《皇王大纪》等著作。其中,《知言》是胡宏的代表作,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被湖湘学派奉为经典,是传授师说的重要范本。当时,一批批志学求道的青年纷纷来到衡山追随胡宏研经读史。至此,在思想体系和人才群体上完全奠定了湖湘学派作为南宋一个重要理学派别的基础。因此,后人评价胡宏“卒开湖湘之学统”。在他教授的学生中,张栻、彪居正、吴翌、赵师孟等后来都是著名学者和湖湘学派的砥柱人物,尤其是张栻,更成为湖湘学派的一代宗师。太凡一个著名的学派都有一定的学术风尚,宋代湖湘学派也不例外。其学风主要有:首先是尊奉理学。湖湘学派主要人物的学术思想,都直接渊源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程颖。胡安国认为自己的学问主要来自二程,胡宏以二程的“私淑弟子”自居。张栻也称二程为“圣学渊源”,学术“亦出程氏”,并请朱熹前来长沙会讲,此后湖南士人一直与朱熹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张栻去世后,他的学生许多改从了朱熹。朱熹在就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又致力于振兴岳麓书院,经常和生徒讲论问答。于是,程朱理学在湖湘占据了学术的主导地位。虽然以后也有心学、农学渗入湖南,但这一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