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数量众多的犹太难民都逃到哪里去了?

2024-05-20

1. 二战期间,数量众多的犹太难民都逃到哪里去了?

美国,爱因斯坦在美国工作,知道他不能回到德国,然后放弃了德国国籍。自然,这不是家常便饭,应该是有钱人或有一定社会活动的犹太人。普通的犹太人没有这种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犹太人逃到两个永久中立国——瑞典和瑞士。因为它们是中性的,而且相对安全。但这也不可靠。例如,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瑞士迫于德国的压力,不得不在刚刚逃出的犹太护照上加上“j”字。因此,这些人没有获得难民地位。



到1942年,纳粹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瑞士的政策变得更加严格。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电影《钢琴家》,有没有讲过一个犹太人钢琴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的故事,表面上是改编成真实事件的。

电台播放的是齐皮尔曼,他躲藏在纳粹的魔爪下,在华沙犹太人区饱受饥饿和屈辱,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躲过了德国军队的街头搜查。最后,在阁楼的废墟上,遇到一位德国军官,幸运的是他的音乐天赋使这位为他提供庇护和食物的德国军官大吃一惊,他在战后的生活中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自由。他很幸运,即使不被抓住,也会饿死.自古以来就有人说,“我是鱼的肉,当杀戮和杀戮的权力掌握在别人手中时,你甚至无权选择自己的生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犹太人就是这样的人。



希特勒侮辱犹太人,致力于建立“犹太大屠杀计划”,希望彻底消灭犹太血统。正是由于希特勒与他的纳粹党和盖世太保共同制定的屠杀计划,才有600多万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他们大多数是在集中营中被杀害的,有些是私刑杀害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经历了德国纳粹的疯狂迫害,数百万手无寸铁、普通的犹太人被纳粹关押在集中营,经过精心挑选,老人、伤病员、男、女、女无资质的孩子都被放逐到淋浴间,用毒气进行大规模的种族屠杀,德国法西斯分子的不人道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所有的神都被处死了。

年轻人,不论男女,只要有特别的技能和技巧,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有能力和技巧,因为德国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生产军用装备的廉价产品和物资,满足初级军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熟练的犹太工人就这样活了下来。

二战期间,数量众多的犹太难民都逃到哪里去了?

2. 二战时,犹太人大都逃往哪个国家

大多数去了美国
少数去了英国和其他地区
其实犹太人
也就是以前的希伯来人
从离开巴勒斯坦之后就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地区
后来很大一不分来到欧洲德国境内和日耳曼人生活在一起
由于二战的影响被迫逃亡
二战结束之后则在联合国斡旋之下重回巴勒斯坦
建立了犹太国
只有几百万人口
但由于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是阿拉伯人聚居区
犹太人又在联合国的决议中分到了多数土地
阿拉伯人不满
于是犹太人
也就是以色列开始了与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
冲突不断
发生过4次中东战争
不过以色列一直处于优势
现在依然雄倨中东。

3. 犹太人在二战期间的遭遇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各种集中营的生活,悲惨的命运等等文字资料都可以
 
   解析: 
  
 《辛德勒名单》:经典中的经典。 
 
 《美丽人生》:感动心灵。 
 
 《奥林匹亚》:是一部纪录片,现在可能没有办法找到了,德国人自己拍的。 
 
  
 
 《出埃及记》:别以为这是圣经故事,这是改编自里昂尤里斯的畅销名著,描述保罗.纽曼饰演的以色列反对派领袖排除万难,将六百名犹太人从集中营救出,成功发动民族解放战争。 
 
 《无命运的人生》:根据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1975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14岁匈牙利犹太小男孩被驱逐出家乡布达佩斯后在奥斯威辛等纳粹集中营辗转受压迫的痛苦人生。由于凯尔泰斯本人也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因此这部小说也可以看作是凯尔泰斯自传体的作品。 
 
 《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录片,一共6集。 
 
 《胜利大逃亡》:本片是战俘营逃亡电影中的巨制,明星阵容鼎盛,故事内容丰富,气氛的处理也相当紧张 *** ,堪称同类电影中的经典。剧情描述在德军的战俘营中,美国和英国官兵合作展开集体逃亡计划,但在七十多名逃出营外的人之中,最终只有几个幸运儿享受到自由的滋味。 
 
 《集中营血泪》:本片荣获艾美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大奖,是一部有血有泪感人肺腑的电视电影,由著名戏剧家亚瑟.米勒根据太裔歌唱家范妮.费尼洛的回忆录改编,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在集中营挣扎求存的真实事迹。范妮原为巴黎著名歌星,战争期间,她跟其它犹太人被送到慕尼黑的一个劳工营囚禁。所有的女囚犯,全部要 *** 衣服,剃光头,在手臂上刺上编号,才发配到集中营。在那里,每天都有人被送到毒气室集体屠杀,有些年轻的女囚犯为了换取一个面包,不惜向看守的德士兵卖身。幸运地范妮和一些懂得乐器演奏的女囚犯被挑选组成了一个管弦乐队,一方面为黑衫军军官提供娱乐,另一方面则为送进毒气室的死囚演奏送葬。就是在这样一个完全将人性自尊剥夺了的恶劣环境下,这群女性挣扎着活了过来。范尼莎.雷德格雷夫和简.亚历山大在片中都有精湛演出。 
 
 《善意的谎言》:这是一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犹太人的故事。当波兰陷入德国纳粹手中后,大批的犹太人被囚禁在集中营的高墙内,无法得到外界的任何消息。犹太人被德国人囚禁后,除了被德国人强迫着劳动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坐着等待死亡。雅各.海恩是个波兰籍犹太裔煎饼师。一日,雅各对着天空发呆,这时高墙外突然飘进一张报纸,雅各因为追逐这张报纸而延误了宵禁的时间,被带到纳粹指挥官办公室内,在那里他听见收音机里播放着俄国军队正在进攻波兰的新闻,回到犹太营区后,雅各撞见他的朋友准备自杀,为了让他打消自杀的念头,雅各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却让他的朋友误以为他拥有一台收音机......... 
 
 《夜与雾》:真实反映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人悲惨遭遇的记录片。 
 
 《我母亲的勇气》:1944年7月,德国人开始驱逐匈牙利犹太人,一些人直接从布达佩斯被骗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乔治的母亲是一个拥有瑞士护照的犹太人,她也被稀里糊涂送上了去集中营的火车,在中途转运的一刻她告诉了一个纳粹军官她的身份,命运因此而变...... 
 
 另外推荐两部没有直接表现集中营,表现犹太人的遭遇的电影。 
 
 《安妮日记》:53年前有8个犹太人为了躲避盖世太保而在这里生活了25个月,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叫安妮。 
 
 《钢琴师》: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他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终于等到黎明来到,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PS:《集中营血泪》是一部1980年的老片子,没有买的。 
 
 电驴里都没有,bt倒是有,不过我不用BT,不知道有没有种子,能不能下。

犹太人在二战期间的遭遇

4. 二战时期,600万犹太人是怎么消失的,太残忍了


5. 关于二战犹太人被屠杀的原因

1.宗教的对立
犹太人的祖先是古代闪族人,在历史上建立过有名的犹太王国,被罗马帝国给灭了。犹太王国被灭后的犹太人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的境地。在西方的文化中,犹太人一直被排斥。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人一直认为是犹太人害死了耶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绝多大数人在宗教情感上对犹太人是仇视的。
德国人和犹太人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领导欧洲长达好几个世纪,曾经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两个都很自豪的民族好比是一个山里的两只老虎。
德国人一直有着领导欧洲的欲望,对同样自命不凡的犹太人自然是厌恶的。信仰和文化的差异注定了两个民族不能相容。
2.独特的生活习性
在1918年的一战中,犹太人大发战争财,垄断了欧洲的经济命脉,大的银行企业主基本都是都是犹太人在管理。这导致了欧洲的其他民族对犹太人的反感。
在1929年,整个欧洲面临经济大萧条,德国也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当时德国国内有钱的犹太商人却不远帮助国家共渡经济危机,甚至在牛奶供不应求时,犹太商人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降价出售给穷人。这些举动使得德国政府和民间都对犹太人感到仇恨。
3.经济危机的激发
在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普遍产生了对富商犹太人的仇恨。在希特勒上位后,借助社会对犹太人的不满,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的民族,犹太人是劣等民族。
同时希特勒对种族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曲解,一方面对人种著作断章取义的截取拼凑,编织成种族优劣的理论。另一方面,利用国内对犹太人的不满和宗教敌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
扩展资料:


纳粹屠犹
德国在1939年9月尾并吞了波兰以后,纳粹德国将它们国内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集中在波兰的内陆﹐称为“普通政府”的地区。 犹太人被放置在“强制性犹太人居住区”之内。最大规模的“强制性犹太人居住区”是位于华沙。在华沙的犹太人被迫在1940年11月15日前搬迁到被指定为犹太人的地区和将这个地区密封。
继低地国家,法国,波罗的海国家和南斯拉夫受到纳粹德国的占领,更多犹太人处在纳粹德国的控制范围内。 纳粹大屠杀由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开始以后,德国盖世太保跟随德军,对住在苏联乡区的犹太人作出大规模的大屠杀。盖世太保最初的杀人方法是用手枪射杀,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万人坑里面。
但是柏林想出了更有“人道”的杀人方法来减低秘密警察的压力。这个方法是用毒气杀人。初时秘密警察只用汽车的废气来杀犹太人。但是在1942年起德国采用了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 Gas)来有效地杀死最多犹太人。在1941年12月,德国在波兰兴建6个杀人的集中营。当中的地点包括奥斯威辛和特雷布林卡。
这些地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是铁路的交汇点,以及它们都不是军事上重要的地点。所以,纳粹党可以秘密地进行这个杀人计划。1942年1月20日的万湖会议,落实“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方法”以后,纳粹德国开始用这些集中营来杀犹太人。用货车车厢,犹太人被运到这6个杀人的集中营。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运到的犹太人会经过一个挑选过程。可以做苦工的男性会被送到苦工营,而其他的会被送到毒气室。被送入的犹太人以为他们是被送到浴室,但是入到浴室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浴室的莲蓬头只会放出毒气”(此为一般人或电影的错误认知,德国人是将一种被称为Zyklon B的氰化氢金属桶从管道掷入毒气室中,桶中的氰化氢在室温中即挥发为毒气)。
其他的集中营只有杀人的任务而没有苦工营的。在1944年,当德国知道它们的气势已尽的时候,它们加快集中营杀人的速度。当中包括被德军占领的匈牙利。当盟军在1945年初解放波兰时,它们发现到这些杀人的集中营。
整个二战中,大约580万欧裔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死,是欧洲犹太人人口的三分之二。除了犹太人,纳粹还系统性大规模屠杀欧洲的吉普赛人、同性恋者、盟军战俘和其他被占领国家的异见人士,当中只有犹太人及吉普赛人是因种族原因被屠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犹太人

关于二战犹太人被屠杀的原因

6. 谁救了二战时期五万犹太人

何凤山。
何凤山,字久经,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外交官。著有回忆录《外交生涯四十年》。
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何凤山的义举被公之于世。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联合国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96岁。

扩展资料: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两个月后,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降为总领事馆,何凤山被任命为总领事。当时他没有想到,自己后来竟会被人们称为“中国辛德勒”。
纳粹军队占领奥地利之初,就将一部分犹太人关进集中营,不过,纳粹当局发出指令:只要犹太人马上离开奥地利,即可被释放。因此,犹太人四处寻找逃出奥地利的途径。但他们要想去哪个国家,必须获得哪个国家的签证。
当时大多数犹太人首选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但美、英两国对奥移民的名额都有限制,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其他不少国家也都强调自身困难,不能给他们办理签证。
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在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有一位17岁的犹太少年连续跑了五十多家领事馆,最终仍是空手而归。
直到1938年7月的一天,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他走进了中国总领事馆。富有同情心的何凤山不忍心看着犹太人等死,他决定立即给犹太人办理签证,让他们去中国上海避难。
何凤山给犹太人办理签证的消息传开后,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都排起了长队,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都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奥地利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
接着,艾立克又找到何凤山亲笔签证的一些犹太幸存者及其后裔。在这以后,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事迹才传开了。 
艾立克找到的这些何凤山救助过犹太人的后裔中,就有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辛格含着泪水,激动地对艾立克说:“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
据估计,二战期间有大约五万犹太人从欧洲逃到中国,当时在上海甚至形成了远东最大的犹太人居住区。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事迹公布于世后,以色列、美国、联合国以及犹太人组织等都多次举行纪念何凤山的活动。
以色列政府先后向何凤山授予了“国际正义人士”“荣誉公民”等各种荣誉称号,同时还在耶路撒冷为何凤山建立了纪念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凤山

7. 二战时,中国收留犹太人是怎么一回事

人道主义援助而已,最主要的,是中国当时风雨飘摇,入境简单,几乎没有主权束缚!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美国犹太人委员会曾在华盛顿举办“犹太难民与上海”图片展,二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旧事再度出现在舆论视野中,国内相关报道多以“大屠杀亲历者泪谢中国”作为标题,在强调中国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同时,有的还捎带了日本人的凶残、蛮横。

1933年—1941年,有3万犹太人为躲避纳粹迫害逃到上海,同期美国只接收了20万犹太人。犹太人的故土巴勒斯坦——1939年英国殖民当局宣布未来5年内只接受7.5万犹太人。尤其是1938年11月9日德国爆发迫害犹太人的“水晶之夜”后,上海几乎是全世界唯一对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

上海犹太难民留下的大量回忆文献中,不少人表现出对上海的眷恋,但很少看到他们对上海或上海人表达感恩之情的文字。这与中国的相关报道差异很大。

【为什么是上海】

上海无意中成为了犹太人的“希望之港”。

1933年纳粹上台后,对前途悲观的犹太人纷纷逃离德国,严格来说他们是侨民而非难民。“水晶之夜”后,纳粹德国突然加速清除犹太人,那些在“事情不会那么糟”的自我安慰中留下来观望的犹太人,突然发现自己已变成难民,并且全世界几乎找不到容身之所。

1938年7月,罗斯福牵头在法国埃维昂莱班组织讨论接收犹太难民的国际会议,但32个与会国中,除多米尼加外,其余国家皆不愿接收犹太人,牵头者美国也不例外。当时西方盛行反犹主义,即使是对犹太人最友好的美国,也有上百个反犹太团体。

反犹压力使得犹太人即使逃到美国也无法入境,最典型的是“圣路易斯”号邮轮悲剧。1939年5月,九百名犹太难民被纳粹德国用“圣路易斯”号邮轮送至古巴,结果被古巴拒绝,停靠迈阿密登陆又被美国拒绝,只好返回欧洲。他们当中有六百人后来死于集中营。1980年代中国曾引进的美国电影《苦海余生》即以该事件为原型。

虽然多米尼加表态接纳10万犹太人,但它无力筹措巨额安置费,而犹太人也不愿去生活环境贫穷且与欧洲相去甚远的国家。此时,万里之外的中国上海因为多重因素叠加,成为唯一选择。

首先是上海租界“国中之国”的独特地位。1845年上海成立租界后,逐渐形成英美等国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它独立于中国政府,尤其是不受任何外国领事管辖的公共租界,属于由外国侨民自治的独特地方实体。

由于租界地位特殊,清代及民国初,外国人旅居上海无需任何手续,1932年,民国政府开始对吴淞口和上海登陆的外国人增设查验护照签证程序,由于传统习惯,上海实际上对任何人都实行落地签,是世界最著名的开放城市。

1937年上海陷落,国民政府无法行使行政管辖,而日本还未组建傀儡政权管理上海,进入上海的签证管辖权被虚置,租界无意中扮演了难民收容所的角色(淞沪会战时,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被日军控制,这部分后被称为“日租界”)。

所以,从1937年八一三抗战到1939年9月之前,上海租界为犹太人敞开了大门:无需签证、无需有人宣誓担保,无需警方证明,无需保证经济独立。

上海不仅有犹太人入境的便利,还有先期定居犹太人的财力。当时上海有两个犹太人集团,一个是英国的巴格达商人,他们中有沙逊家族、卡多利家族、哈同家族等著名富豪,另一个是俄国犹太人,他们虽不如前者富有,但人多且颇有财力。

在外滩16铺码头登陆的犹太人并不很像难民,至少从欧洲到上海的逃难并不狼狈,甚至算得上奢侈。他们购买头等舱的船票,在船上开Party,吃高档西餐。在许多犹太人的回忆中,彩带、日本乐队、专用乘务员、蛋糕是他们旅途最主要的印象。

但是战争期间的背井离乡毕竟不同于旅行,上岸后,他们很快就典当完了家具、衣服和行李,只有等待救济。巴格达犹太富商第一个伸出救援之手,1938年他们组建了第一个援助犹太人的COMA委员会,不但提供公寓,还向每位难民每天提供5美分,足以保证难民的基本生活。

1939年,进入上海的犹太人由1938年的1374名激增至12089名。这时美国犹太人社团组织JDC联合慈善力量,成为救助难民的主要机构。

JDC颁布的援助上海犹太难民文件

无论如何,犹太难民过得远比上海当地人要好,亚洲式的贫困令他们印象深刻:“那些拉着富人一天到晚在街上闲逛的中国车夫简直不是人,冬天他们没有暖气,很多中国人在街头被冻死,第二天垃圾车来的时候,尸体直接被抛到了车上。”

日本占领下中国人的不幸同样让他们印象深刻:“日本人对待犹太人和中国人的差别很大,每当中国人过桥时,总会受到日本人的侮辱,日本兵用刺刀戳他们,或用烟头烧,但是中国人更厉害,他们回头对伤害自己的日本人笑笑,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打败日本人的标志。”

犹太人当然是知恩图报的民族。

二战期间,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和日本驻立陶宛代理领事杉原千亩向犹太人大量发放签证,拯救了许多人性命——当时的奥地利和苏联,犹太人若无签证将无法离境。何凤山和杉原千亩由此获得以色列政府授予的“国际义人”称号。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的市中心有一个纪念碑,上书“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似乎没有人见到这块碑,犹太人并没有国内宣传的那么善良,当然,更不可能有“日本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
作为商人,犹太人始终是精通擅于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对他们的排挤,也可以说是即可怜又可恨。

二战时,中国收留犹太人是怎么一回事

8. 二战后,被解放的犹太人并没有欢呼雀跃,为什么呢?

《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这本书大概是汗牛充栋的关于大屠杀的文学作品,甚至哲学作品里面,最经典的一本书。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普里莫莱维他其实原来是一个化学家,但是他一辈子同时投入写作。他为什么身为一个化学家要那么热爱写作呢?当然他喜欢文学、喜欢创作,但更重要的是,其实他是为了要清洗自己,拯救自己。
说到被解放,我们一般人想到的,或者有时候在电影、电视镜头看到的,那是什么?就是被抓,被关了好久,受了苦刑折磨,差点要被送进毒气室,这时候被解放了,天啊大老爷,太高兴了,应该是欢天喜地出来,是不是?不是。
当时真实的场景是这样的,绝大部分被解放的人,都是一脸茫然。然后有的人就趴在地上,一路攀爬,他站不起来。他原来站着的,但是这时候他趴在地上,爬,一直爬,爬到树林的边缘,直到再也爬不动,累倒在那儿为止。
而那些解放他们的苏联士兵呢,也是一脸茫然。大家就一起互相茫然地对视,所有人都带着困惑跟不解,为什么?到底集中营发生了什么事?到底当时解放他们的苏联士兵们,看到了什么?不只是他,他甚至在这本书里面说,所有从那个集中营活过来的人,幸存者们,都觉得有一种洗刷不去的耻辱感。
好不容易普里莫莱维他发现,一个大房间的瓦砾堆中,有一条仿佛像是水管的东西,他说:
我冒险试着打开它,这只有我一个人,没人看见我,龙头堵住了,但用一块石头当锤子,我设法让它转动了几毫米,流出了几滴没有气味的液体,我躺在地板上,用嘴接着龙头,没再尝试把它开得更大,这是水,被太阳晒得有些微热,没有味道,可能是蒸馏水或冷凝水,无论如何,一份快乐
但是接下来他又该怎么办,是应该把这个大好消息告诉所有的难友们吗?不,他选择了,他讲:
将自私延伸到你最亲近的人,在那遥远的时光中的一个朋友,一个可以恰当地称呼“我们”的人,那个人叫阿尔佩托,我们小口地、贪婪地喝光了所有的水,不断交换着在水龙头下的位置,只有我们两人,偷偷摸摸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里莫莱维说,所有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出来的幸存者,这里面很多人都仍然觉得耻辱,仍然觉得沉默,那是因为他们发现,有人比自己本来更该活着。
所以普里莫莱维说,集中营的世界就像曾经有人形容的一样,是个灰色地带,什么叫灰色地带?我们一般人的世界观是很简单的,因为世界很复杂,我们需要简单的模型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例如说就像小孩看电影看电视一样,首先问的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在纳粹屠杀犹太人这场浩劫里面,好人坏人很简单吗?好人就是犹太人,至少他们无辜。谁是坏人呢?那当然是纳粹。
但是有一些灰色地带,灰色地带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带,就是一个,好人显得不一定那么好的世界。
你认为那些应该跟你同病相怜的人,才是会出卖你的人;那些跟你一样在这里受折磨的人,是首先折磨你的人。
就像军队里面欺负新来的士兵一样,到了集中营里面,都还像监狱一般,新来者总会受折磨,而折磨他们的人是比他们早来的人,也许只比他们早来一个月。你透过折磨这些新人,你觉得你多了一点点快感,你掌握了多一点点的权力,你觉得比他们高了那么一点点,甚至你想欺负他们,让他们比你更弱小,更容易生病、更容易病倒,于是更早一步被送进毒气室。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标语,悬在大门上面,那个大门上面的标语是什么?叫做“工作使人自由”。然而这些在集中营里面做苦役、做苦劳的人,他们最后得到了自由了吗?他们得到的是死亡。
最后唯一能够让自己觉得还有一点点尊严,让自己觉得,自己还在干着一样体面的事儿的当个人的事情,就是好好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尽管这个工作没有报酬,这个工作让你痛苦,这个工作不能够让你得回生命,但是他们还是做。
“卡波”指的是集中营里面有一批囚犯,这种囚犯呢,往往不一定是犹太人,可能是政治犯,可能是一些杀人放火的死刑犯,他们在集中营里面最后往往也得死,但是他们会临时担任一些管理其他囚犯,管理犹太人的这么一个特殊角色。
而在“卡波”之上,集中营这个世界里面的体系,还有更高一层的人,叫特遣队。这些特遣队队员是什么人?他们自己也是犹太人。有什么好得过比犹太人,用犹太人去消灭犹太人更让纳粹高兴的事呢?“你们是一群猪狗不如的家伙,你们最好彼此伤害,自己人杀自己人。”
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自杀呢?
在德国、在波兰,在整个被纳粹占领的这么庞大的欧洲里面,你无处可去。你的家被没收了,你回不了家,你的亲人们全都消失了,你的朋友,面对犹太人不是仇恨就是恐慌,就是害怕。他们对你漠不关心,他们不会帮助你,或者说他们也不敢帮你,你无处可逃。
集中营的世界里面,你没有身体的力气,你没有精神上的意志,你甚至连人的尊严也都丧失掉了,万物之中只有人类会自杀,动物是不会自杀的。集中营的囚犯,已经跨越那条界限成为动物了,动物怎么会自杀呢?
在集中营里面,所有的文明都失去了意义。有一次,普莱默跟一个朋友私下偷偷聊天,聊着他们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但丁,他情不自禁地背诵了《神曲》最后结尾那几行诗。最后几行却怎么都记不起来,当时他好着急好心慌,使得他忍不住跟他的意大利的狱友们说,“你们有谁记得告诉我,告诉我,我把我今天这份汤给你们喝,也就是我的血液,让我多活一天的这份汤,我的血液分给你们,我要记起那几行诗”。
记住那几行诗,是一个使得人跟他已经被磨灭掉的过去,重新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一个在这样的黑暗的世界之中,仍然看到一丝丝微弱的光线回影的一个可能。
转自《一千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