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栱杆原理

2024-04-28

1. 什么是栱杆原理

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或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6�1 L1=W�6�1L2。式中,F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般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关于杠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墨子的发现比阿基米德早了约二百年。

生活中的事例有:筷子,跷跷板,起钉锤,开罐器等

什么是栱杆原理

2. 什么是栱杆原理

在发现了杆杠原理以后,阿基米德激动地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撑起整个地球!!!”。

杆杠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举一个最平常的例子。在我们伸手推门的时候,所用的就是杆杠原理,你也许想不到吧,你一伸手,就用了杆杠原理,因为我们在推门时,总是推在离门轴的最远处,把手的附近,所以用得力气非常小,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试一试,在门轴的附近推门,一定要多用许多力气。

你扭过螺丝帽吗?在扭螺丝帽时,杆杠原理又用上了,我们在扭螺丝帽时,总是把手握在扳手的尾端,因为这样离扳手最远,也就最省力。如果你把手放到中间的部分,要想扳动螺丝帽,就比较困难了,如果把手放到最前端,根本不可能扭动螺丝帽。

啊!由于昨夜连夜的下暴雨,山坡上的岩石滑落下来。正好压在铁路上,如果不赶快把这一块巨石搬开,就会发生一起车毁人亡的悲剧。怎么办呢?起重机开不进来,加上昨夜下雨,施工困难。这回又轮到杆杠原理大显身手了,找来一根粗竹杠,再拿一块小石当支点,轻轻一按,巨石就顺势滚出了铁路。瞧,杆杠原理又阻止了一起恶性事故的发生。

看了我的文章,你应该知道科学的重要性了吧。为了当好祖国下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好好学科学,好好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