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故事有哪些?

2024-05-16

1.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故事有哪些?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陈俊亮——纠错编码:将卫星无线数据传输,可靠性提高1000倍。
“东方红一号”的研制过程中,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亮。
数据通讯设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前端为调制解调设备, 后端为纠错编码设备,而陈俊亮正是承担了纠错编码设备的开发研制工作。
3、“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4、吴伟仁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奔向月球。在近月制动环节,测控精度十分重要。在卫星第一次进入100公里绕月轨道时,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撞向月球,或者是“跑了”,没被月球“抓住”。
当时有很多技术风险。嫦娥二号最终被月球捕获,在月球轨道上环绕起来,吴伟仁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5、孙家栋
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人物详细事迹如下:
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故事有哪些?

2.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知识和故事

一、中国航天事业知识
1、中国首个“中国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
3、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
4、运载火箭: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5、航天器发射场: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发射场。
6、航天测控:航天测控网由多个测控站、测控中心和通信系统构成。

扩展资料:
一艘艘运载火箭和一颗颗人造卫星的背后,众多兢兢业业的平凡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石。1936年出生的方国隆,曾任设计员、火箭遥测系统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1991年起参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论证,任飞船电源系统主任设计师。他的爱人王菊英,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曾在航天部工作,担任总机接线员组长工作。
方国隆夫妻俩始终认为,航天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有人不断接力、前赴后继,需要一大批热爱航天事业、业务和作风都过得硬的航天青年接班人。退休后的老俩口子,热心投身于社区公益,积极运用航天知识帮助青少年了解航天,热爱航天。他们在社区举办航天纪念品展览会,吸引附近学校组织前来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

3.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

费俊龙依旧无暇返乡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因为他先在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封闭训练,后又到达酒泉,为神六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其实,即使没有神六的发射任务,费俊龙从军廿三载,探家也只不过六次。而且不知是否和其从事的工作有关,除了费俊龙的家人,其老家邻居几乎都从未见过他返家。
费俊龙1964年出生,在家中排行老三,因为前面已经有两位姐姐,所以当费俊龙出生时,费爸爸给他起了一个女性化的小名“三囡囡”。小俊龙自小乖巧,且爱吃家乡特产大闸蟹,所以每年闸蟹最肥的时候,费老妈妈就格外思念自己爱吃大闸蟹的儿子。费老妈妈也在期待着自己的“三囡囡”可以登上神六,问鼎太空。
费家的房子在富裕的昆山地区并不显眼,而且略显老旧。当地居民大部分并不知道当年的“三囡囡”已经成为中国的航天英雄。甚至费俊龙中学就读的巴城中学,在神五发射前不少师生都不知道他们的学长也有希望登上太空。
费俊龙的姐姐开着一间专卖闸蟹的铺子,门匾上书“童叟无欺,诚信为本”,她向记者介绍费俊龙十来岁就经常下田干农活挣工分了,一天下来不过才挣3个工分。田间劳动辛苦繁重,费俊龙却胆大心细,体力活再繁重,他也没摔伤碰伤过。如果那时费俊龙背河泥时一步不慎摔倒,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航天员费俊龙了。因为招考飞行员全身要求不能有一条疤痕。
1982年,费俊龙17岁,空军赴当地招考飞行员,费俊龙经过严格选拔顺利选飞成功。当年苏州地区总共向空军部队输送了6名飞行员,后来驾机上天的只有3人,至今留在部队的只有费俊龙一人。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

4. 关于航天的故事

青铜时代
★里程碑之一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白银时代
杨利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
★里程碑之二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黄金时代
★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
探月时代
★里程碑之四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
★里程碑之五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二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5.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

1998年,费俊龙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集训队员后,数度赴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期间费俊龙曾经回过两次家,但家里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出国。直到2003年2月,费俊龙和其他航天员一样被“强制”要求回家探亲时,他的双亲才隐约感觉费俊龙正在从事一项重大使命。同年10月15日,杨利伟冲天成功,费爸爸自豪中透着几许失望,不过却说:“谁第一个被选中都是一样的!中国人飞太空的事业,这才是第一步。”【摘要】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提问】

费俊龙无暇返乡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因为他先在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封闭训练,后又到达酒泉,为神六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回答】
1998年,费俊龙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集训队员后,数度赴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期间费俊龙曾经回过两次家,但家里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出国。直到2003年2月,费俊龙和其他航天员一样被“强制”要求回家探亲时,他的双亲才隐约感觉费俊龙正在从事一项重大使命。同年10月15日,杨利伟冲天成功,费爸爸自豪中透着几许失望,不过却说:“谁第一个被选中都是一样的!中国人飞太空的事业,这才是第一步。”【回答】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

6.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摘要】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费俊龙依旧无暇返乡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因为他先在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封闭训练,后又到达酒泉,为神六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回答】
航天技术相关的故事【提问】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回答】

7. 有关航天的故事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有关航天的故事

8.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知识和故事

一、中国航天事业知识
1、中国首个“中国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
3、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
4、运载火箭: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5、航天器发射场: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发射场。
6、航天测控:航天测控网由多个测控站、测控中心和通信系统构成。

扩展资料:
一艘艘运载火箭和一颗颗人造卫星的背后,众多兢兢业业的平凡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石。1936年出生的方国隆,曾任设计员、火箭遥测系统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1991年起参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论证,任飞船电源系统主任设计师。他的爱人王菊英,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曾在航天部工作,担任总机接线员组长工作。
方国隆夫妻俩始终认为,航天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有人不断接力、前赴后继,需要一大批热爱航天事业、业务和作风都过得硬的航天青年接班人。退休后的老俩口子,热心投身于社区公益,积极运用航天知识帮助青少年了解航天,热爱航天。他们在社区举办航天纪念品展览会,吸引附近学校组织前来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