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2024-05-10

1. 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简单说,“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41.7亿吨,其中前三名中,中国排放 98.26亿吨,美国排放49.65亿吨,欧盟排放33.30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于世界首位,是美国、欧盟的2倍和3倍。
   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 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也已经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期。
     
     碳中和的“开源节流”的两大投资机会:  
   从整体规模上看,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不论是上游的煤炭、石化,中游的化工、钢铁、电力,还是下游的新能源 汽车 等行业,其均会受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要实现30/60目标则不仅需要开源,同时需要节流,所以对于那些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就必然会产生压缩,犹如2017年供给侧改革,剔除那些小的公司,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地位。
     
     从碳中和投资主题来看  
     一个是寻找需求扩张行业投资机会。  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 以光伏、风电、新能源 汽车 、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清洁、节能型行业将迎来总需求的扩张,行业整体将存在投资机会, 从长期看随着碳中和相关措施逐步落地,国内光伏、风电新增发电量将快速提升, 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会。虽然去年已经被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透支了未来一到两年的业绩,但后期可通过时间和业绩的提升来消化估值。
     
     另一个是寻找供给收缩行业的投资机会。 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行业而言,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行业供给将存在收缩压力 。 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除电力已纳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行业供给收缩时,相关工业品价格往往会有所改善,同时行业龙头市占率会有所提升,此类行业龙头将存在投资机会。此外,当行业整体供给受到碳中和目标约束时,行业内部分可替代领域可能会迎来需求的扩张。
        
     梳理了一些相关的碳中和受益的产业和公司:    
   1.节能产业  受益逻辑是碳中和是一个整个 社会 层面的东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碳排放,节能产业在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1〕4号》中收到了反复强调。  标的:南网能源(节能龙头,稀缺)、双良节能(光伏+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中材节能(水泥行业节能+二氧化碳捕捉)    
   2.资源周期行业  碳交易第一阶段的交易对象只有电力企业,但是长远上看,一些高耗能资源类企业如钢铁、水泥、有色冶炼等由于碳中和,在总体产量控制和成本上会出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导致产能周期和价格周期出现新的变化,行业集中度转移逻辑也会有影响。  根据最近宝武集团的人大代表的发言来看,钢铁行业2023年会实现碳达峰,那么钢铁产量大概率23年也见顶,并且代表直言: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就是因为集中度提升了有利于提升效率节能。类似的逻辑和碳达峰节点一定会在水泥、电解铝等其他行业出现。  标的:如果一个周期行业本身为上升周期,碳中和对其又有有利影响,那可以考虑。    
   3.新能源发电资产  就是风电场、光伏电站的持有者,垃圾发电也可以计入,还有更少见的生物质发电、煤层气利用。写一条很具体的受益逻辑: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CCER碳汇价格为20元/吨时,风电、光电会额外增加约4%营业收入,垃圾焚烧增加3.5%。  标的:国有的的发电公司或者新能源平台,比如新天绿能(分销天然气+风电)、江苏新能(风电+垃圾发电+光电),中节能的太阳能+节能风电  民营的比如林洋能源,阳光电源和隆基都自持电站,其他还有京运通、金风 科技     
   4.循环再制造产业  以钢铁为例,回收钢铁使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吨钢碳排放,大大低于矿石高炉冶炼的碳排放。循环再利用天然的低碳,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会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中国的 社会 已经迈入人均1万美元, 社会 存量资源也已经很庞大。  标的:格林美(主要是叠加电池产业链)、方大碳素(电炉炼钢消耗石墨电极)    
   5.垃圾分类与焚烧产业  生活垃圾在填埋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焚烧发电一方面可以代替煤炭来减碳,另外一方面减少甲烷释放。此外其他生物质发电也有相同的减碳机制。垃圾焚烧原来的上升周期会收到碳中和目标的额外加持。  标的:上海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    
   6.天然气产业  由于天然气碳排放比煤炭低很多,因此中国计划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  标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天然气公司,天然气资源公司    
   7.储能(电网侧储能)  储能可以将无法并网的电力进行利用,而且天然的和不稳定的风光电契合,将多余的清洁能源并网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个赛道的问题在于锂电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储能应用,而抽水蓄能没有良好的标的,钒液流电池技术不够成熟。  标的:没有很符合的,上传统的锂电或者储能公司    
     9.碳捕捉  未来可能真的要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  标的:中材节能、远达环保、凯美特气(回收二氧化碳的)    
   10.碳交易过程参与企业  参股碳交易所的公司,具备碳金融属性的公司。偏题材。  标的:国网英大、华银电力    
   11.碳交易第三方服务企业  碳交易的确认流程相当复杂,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支持,相关的咨询服务产业发展会很快,因为碳中和今年覆盖了电力行业,接下来会覆盖8大耗能产业,接下来会更多。  标的:谱尼测试(互动说有碳排放核查业务)、远光软件(碳资产管理系统)

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2. “碳中和”加与减中的投资机会

   
        
    撰文:当红炸子基 
     
    当你有足够的积累,出圈只是时机问题! 
     
   最近当红炸子基收到小伙伴留言:你知道“碳中和”是个啥吗?咋突然就火爆投资圈了呢?要不给讲讲呗!
     
     
   作为一个爱吃瓜的老基民,其实当红炸子基也发现了一个趋势——甭管知不知道, “碳中和”是真的崛起了! 
     
     “碳中和”:   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咱们先聊一聊这个词出圈的原因啊,它来源于本届全国两会审议的“十四五”规划草案中。
     
        
    从上图分析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已普遍经历“碳达峰”,而我国碳排放总量仍在增加,从实现“碳中和”的年限来看,我国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迫,碳排放下降的斜率更大。 
     
   为了避免全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关于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国际上如美国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以及欧盟的战略规划也相继推动。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已经是大势所趋,投资,不就是要找对趋势嘛! 换句话说,在政策推动背景下,伴随“碳中和”衍生的赛道,譬如环保行业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黄金赛道了。
     
        同时补充一点,目前市场高低切换风格持续,一边是高位抱团股的持续疲软,一边是中小市值股的你唱吧了我登台, 而此时的两会概念就显得非常有方向感了。 
     
     中信建投表示,  基于碳排放来源的燃烧、非燃烧过程,我们构建了“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1)供给侧  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构建零碳电力为主、氢能为辅的能源结构,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以保障电网平衡;
     2)需求侧  从工业、交通、建筑三个部门着手,全面推广终端电气化、源头减量、节能提效;
     3)改良工业过程  ,针对工业原料的氧化还原、分解采取针对性的原料替换。
     同时,光大证券认为  “碳中和”存在 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艺改造、碳捕集的   六大路线:  
     1)源头减量:  短期减排压力下,政府可能通过“能耗”等措施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关注是否发生阶段性冲刺,引发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吨产品能耗大户:电解铝、硅铁(钢铁)、石墨电极、水泥、铜加工、烧碱、涤纶、黄磷、锌等;
     2)能源替代:  以风光、储能、氢能、新能源 汽车 为代表的的新能源行业,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受益于碳中和对投资的拉动;
     3)节能提效:  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及节能设备将受益;
     4)回收利用: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初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如废钢、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及固废处理;
     5)工艺改造:  主要集中在电池技术升级、智慧电网、分布式电源、特高压、能源互联网、装配式等方面;
     6)碳捕集:  部分路径碳减排的难度较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能作为“兜底”技术存在。目前来看成本处于高位,不同路线成本在700-1500元/吨。
     
    长江证券认为,从供给端看 ,碳中和需要能源领域的电气化和新能源转型,电力转型更加紧迫; 从需求端看 , 从碳中和目标倒推钢铁、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减排空间也值得期待 ,预计将在2050年其碳排放量降至目前的10%-12%左右。  绿色建筑、新能源 汽车 和工业碳捕集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式。 从市场端看, 借鉴国外碳交易的经验,国内碳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发展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在看到供需两端及市场前景带来的投资机会时,当红炸子基友情提示, 要避免陷入“军备竞赛”的怪圈。 
     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做「军备竞赛」,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为了防止对方采取措施,自己没有采取应对准备,结果造成损失。最后大家都陷入了过度竞争。 
     在追逐投资标的的同时,要注意政策推动不及预期和技术上尚不完善的风险,综合把握“碳中和”概念的安全边际。  
     
       
    (END) 
     
   以上内容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3.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投资机会

碳达峰与碳中和 (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双碳目标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碳技术与碳市场 等,重点在于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 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 探索 。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 探索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投资机会: 
  
  一、碳减排的总体框架 
  
  二、从能流图看减排逻辑 
  
  三、CO2减排的三条主线 
  
  1、节能减排重点投资领域 
  
  2、调整能源结构重点投资领域 
  
 
  
  
 
  
  
  一、碳减排的总体框架 
  
 
  
  
  控制温室气体/CO2 排放,核心是要把握四个要点:控总量、调结构、碳市场、碳技术。 
  
 
  
     
 
  
  
  降低 CO2 净排放,包括减少排放和加强吸收两种方式,由于吸收量较排放量相差一个量级,因此减少排放必定是未来工作重点。 
  
 
  
  
  吸收 CO2 包括两种方式: 
  
 
  
  
  1)生态吸收,如提高森林等碳汇,稳步推进但相较排放总量吸收 规模有限。 
  
  
  2)人工吸收,如加大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直接空气捕捉技术(DAC)技术研发应用,但相关仍处于研发初期,预计大规模应用将在 2030 年之后。 
  
 
  
  
  减少 CO2 排放,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调整。 
  
 
  
  
  1)供给侧,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带动电力系统 横向扩张,压缩化石能源消费是大势所趋。长远来看,大规模发展风电、光伏需要大规模储能作为支撑,氢气有 望成为重要储能介质,加之氢气作为燃料、工业原料的大量使用需求,氢气系统有望与电力系统耦合形成主辅双 系统,共同组成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 
  
 
  
  
  2)需求侧,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用能部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 构调整、物质循环利用等方式,多措并举,实现减排。 
  
 
  
  
  二、从能流图看减排逻辑 
  
 
  
     
 
  
  
  三、CO2减排的三条主线 
  
 
  
     
 
  
  
  总体来看,减排举措可分为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碳技术与碳市场。 
  
 
  
  
  1、节能减排重点投资领域 
  
 
  
     
 
  
  
 
  
  
  1)工业部门 
  
 
  
  
  一是节能,包括开展余热余压利用、变频电机等通用设备改造等设备节能,以及基于物联网和数字化 的系统节能。 
  
 
  
  
  二是节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包括废旧金属(钢铁、铝等)回收利用、塑料回收利用、生物降解塑料等。2 月 22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大力 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2)建筑部门 
  
 
  
  
  一是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能够实现对建材的节约利用,其次在建设过程中节能,在使用过程中增强保温、实现节能。《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比传统现浇建筑减少 5.86%碳排放,其中建材准备环节实现减排 14%,该环节减少碳排放量占总减排量的比重达到 68.7%。 
  
 
  
  
  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加大对冷热领域改造,包括利用保温材料增强围护结构,基于热泵提高供暖制冷效率等。建筑使用过程中 CO2排放占 CO2 排放总量的 20%左右,其中一半来自于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剩余一半来源于散烧煤、天然气等,其大部分转化为供热供暖等最终需求,该领域成为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减排的重点。 
  
 
  
  
  3)交通部门 
    
 
  
  
  2、调整能源结构重点投资领域 
  
 
  
     
 
  
  
  1)能源供给侧 
  
 
  
    
 
  
    
 
  
    
 
  
    
 
  
    
 
  
  
  2)能源需求侧 
  
  
  顺应供给侧能源结构变化,需求侧将以电能替代为主线提升终端电气化率。 
  
 
  
    
 
  
  
  交通领域,电动 汽车 成为发展重点,包括纯电动 汽车 和氢燃料电池 汽车 。 
  
 
  
  
  传输配置环节,电力系统升级,适应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配置更多灵活性资源(电化学储能、抽水蓄 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支撑性设备(静态无功补偿、虚拟同步机等),并加强电网数字化升级,提升调控能力。 
  
 
  
    
 
  
     
 
  
  
  3)发展碳技术与碳市场 
  
 
  
    
 
  
    
 
  
  
  总结: 
  
 
  
    
 
  
    
 
  
    
 
  
    
 
  
    
 
  
  
  6、这里面提到的投资,有人可能认为是股市里的投资,有人可能认为是实体企业的投资。股市是先知,会提前告诉我们市场的趋势和方向,但股市会受人的情绪的影响,而实体企业的投资有一个时间周期。不管是股市的投资还是实体企业的投资,研究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核心。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投资机会

4. 倒计时40年,中国的“碳中和”之路该如何走?


5. 碳中和——未来40年最大的机遇(二)

  我国的双碳目标为在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相对于目前世界上的几大主要经济体而言,是要求最高,时间最紧迫的。 
       而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仅仅为15.9%,清洁能源(包括水电)发电量占比36%,煤炭占比52%。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能源的供给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和终端消费中的占比,是实现双碳目标最有效的途径。 
    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电源侧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强,不能持续稳定提供电能,这就引出了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储能。 
       2.1 储能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光伏组件的成本进一步下探,无补贴下光伏电站已经可以盈利,大量资本涌入光伏产业,从生产到运营,整个光伏行业规模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光伏只能在白天发电,晚上怎么办?风机只能在有风的情况下转动,没风的时候又怎么办? 
       每日风速波动较大 
       随着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的用电量占比不断提升,风电和光伏的不稳定性带来的不单单是短时的无电可用,其波动性对于电网的冲击会引起配电网潮流变化,影响电能质量(电压、频率、波形),对电网侧和用户侧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10年前,各地电网尚未像现在这般强大时,对于风电、光伏之类的垃圾电,电网公司向来是拒绝的,这也是为何在用电量较少的省份,弃风弃光限电的情况很多。 
    而将短时超发(用不完)的电储存起来,在没电的时候(晚上或者无风的时候)将这部分电能持续输出上网,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2.2 储能如何盈利  
    储能以前一直是政治任务,因为挣不了钱啊,但目前技术已经达到了将要盈利的瓶颈,国家就开始往储能行业里加火了。 
    随后没过几天,又出台了提高分时电价的政策: 
     文件的主旨就是继续拉开平峰和高峰时期的电价,条件具备区域,分时电价差距可达到4倍。   这两份文件一明一暗,都是在鼓励发展储能行业,在技术变革的前夕,政策层层加码,相信储能行业实现全面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大型电站并网侧的储能电站,在财务测算上,已经能实现盈利,只是以目前峰谷电的差价,盈利能力大概和存定期差不多。 
        2.3 电网侧储能  
    电网侧储能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峰调频,保证用户用电质量,而最常见的用来调峰调频的手段就是抽水蓄能电站。 
    8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征求对《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的函,提出到2035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增加到3亿千瓦,相对2020年将增长10倍,远超市场预期。此前业内预期2030年我国抽水蓄能总装机达到1.13亿千瓦,到2060年底总装机达到1.8亿千瓦。这意味着,到2030年投产总规划就将远远超过此前2060年的目标。抽水蓄能迎发展窗口期。 
    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将大大增强现有电网的调峰能力,增加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最终提高我国电网用电中的清洁能源占比。 
       抽水蓄能是当前最成熟、装机最多的主流储能技术,在各种储能技术中度电成本最低,如上图所示,抽水蓄能电站由2个高度不同的水库组成,连接上下两个水库的是输水系统和发电机组。 
    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电站利用廉价的谷电,将下水库里的水抽到上水库中储存起来,也就是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而等到电网负荷的高峰时段,电站再放出上水库的蓄水发电,这样就能以高价卖电。 
    抽水蓄能电站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受地形影响较大,在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建设成本会大幅上升,工期大约持续5-8年,而且电站建成后,由于长距离的管道输送和多个水轮机配合,机械能量损失较高,能量储存效率约70%。 
    目前国内做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是各大地方电网公司,电站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设计、施工或者总包方,几乎由一家央企垄断——中国电建。 
    中国电建公司囊括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头部水电系设计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杭州的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其一年的营收就在百亿往上,超过了大部分上市公司。 
    其抽水蓄能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达到了80%,全球达到了50%,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水电建设   第一股。 
       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设备为水轮机,在这方面,传统的汽轮机厂都有较为实力沉淀,比如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但水轮机作为成熟的发电设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价格上少有溢价。 
     2.3 电源侧储能  
     2.3.1 其他储能形式  
    抽水蓄能电站属于机械储能的一种,其他较为成熟的机械储能方式还有: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等。 
    而根据储能介质不同,储能还可以分为电化学储能、化学储能、热储能及电磁储能等,但截至目前,机械储能依旧是其中最成熟,成本最低的储能方式。 
        电化学储能   的应用目前最为广泛也最有前景,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就是电化学储能应用的一种,按照介质不同,可分为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化学储能   概念简单,但操作过程异常复杂。顾名思义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最常见的就是电解水制氢。 
     热储能   ,典型的应用就是光热电站,将阳光聚集后,把作为介质的熔盐融化,吸收大量热量,熔盐再继续加热水,形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太阳下山后,电站可以继续利用融化的熔盐所储存的热量来发电,   光热电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稳定供能的新能源电站。  
       某50MW光热电站效果图 
     电磁储能   ,主要有超导储能、电容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其储能效率高,但距离实际应用还相当遥远。 
    目前电源侧的储能主要以电化学储能和化学储能为主,分别对应了并网型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两种电站形式。 
        2.3.2 电化学储能  
    目前各地新上的集中式(并网型)新能源电站都要求适配储能,这部分储能主要是为在新能源电站波动较大时储能使用,由于集中式电站的上网电价均是固定的,其不存在利用峰谷电价差价盈利的情况,主要是增加电站上网电量,提高电站营收。 
       同时,在电网侧,也有大量的储能电站上马,其作用和抽水蓄能相同,调峰调频,其盈利模式就是对电能的低买高卖。 
       图片摘自某券商研报 
    这部分储能主要以电化学储能为主,而电化学储能中较为有前景的是: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简单讲一下电化学储能的优劣: 
     1、成本下降迅速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这几年锂电的度电成本下降飞快,目前已经有成熟的锂电储能电站应用,在特定电价条件下,储能电站的内部收益率(IRR)可以达到8%,已经够着了大部分国企央企投项目的最低标准。 
     2、 几乎不受场地条件约束  
    化学储能需要较大的场地和较高的安全生产标准,而锂电储能因为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体积也较小,对场地要求较低,适合在工业园区、充电站、高端仪器设备等场所应用。 
     3、成本下降恐怕进入瓶颈  
    锂矿资源有限,可以预见,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不远的将来,锂电将会由于上游材料价格的上涨,而进入瓶颈,锂电的度电成本不可能保持目前的趋势下降。 
     4、能量密度提升陷入瓶颈  
    虽然锂电的能量密度在过去的几年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相较于人类对能源的利用量来说,依旧太小,而锂电能量密度提升的速度并不像半导体那样成指数式增长,而是缓慢得正比例提高,锂电能量密度的提升可能跟不上人类对储能容量的需求。 
       钠离子电池相较于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且钠的储量远大于锂(已探明储量约是锂的420倍),未来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但钠离子电池目前的可重复充放电使用的次数仍然偏低,能量密度较小,还不具备经济性。 
    而锂电池的优势在于,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未来电动车所装备的动力电池退役后,可以继续用作储能电池使用。 
    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绝对龙头,其不但在近期发布了钠离子电池,且中报显示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相比2020年,增长超过了7倍。 
    从宁德时代的身上,我们足以预见,未来的电化学储能市场将极为广阔。 
     2.3.3 化学储能  
    化学储能主要以制氢储能为主,对于氢储能,比较直接的盈利模式是由化工企业投资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光伏制氢,而氢气正好是大部分化工企业的制造原材料,比如氢制乙烯。 
    在光照条件不错又富含水资源的区域,化工企业很容易降低制造成本,从而盈利。 
    此外,还有海上风电制氢应用于沿海化工厂生产的,电解水制氢制甲醇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盈利能力完全取决于自然条件(风/光资源以及运输管道长度)。 
    关于氢能产业链的分析由于篇幅不再展开,感兴趣的可以看往期文章,在未来新能源+氢储能的分布式电站建设,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未来尚远——氢能源产业链简析
     2.4 用户侧储能  
    用户侧储能目前以电化学储能为主,随着应用端电动车的普及,用户侧储能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 
       做个简单的计算题:现在很多人都用上了电动车,一台电动车如果使用快充,大概1小时就能达到其电量的75%,而充电桩的功率大约为100-200kw,也就是1小时100度到200度电,在电动车尚没有全面普及前,这点小功率对于电网洒洒水而已。 
    但要是当一个几十万(百万)人口的十八线小县城全面普及电动车后,几千(万)辆车同时充电的场面,瞬时功率会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值,大部分县一级的电网都承受不住如此高功率的冲击。 
    因此一些分布式的充电桩运营公司就应运而生,比如宁德时代投资的主打储充检一体化运营的快卜 科技 。 
       将光伏、电化学储能、充电桩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充电站的运营成本(不需要向电网买电),还可以缩短充电站的建设审批时间(不需要获得电网配电许可),不过新增的光伏组件和电化学储能设备也会大幅度增加充电站的建设成本。 
    其他用户侧的应用,比如大型设备UPS,工业园区储能电站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储能形式多样,这里主要分析最具前景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 
     3.1 电化学储能系统原理  
       其中PCS:储能变流器,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实现直流和交流电的双向转换。 
    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电池的充放电管理。 
    BS:电池组,核心部件,主要成本就在电池上。 
    EMS:能量管理系统。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成本如上图所示,其中EPC指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建造的总承包费用占成本的比重,可以看到整个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据了一半以上,其次是PCS储能变流器,而这两项也是储能系统中技术含量最高,壁垒最厚的版块。 
     3.2 各板块龙头  
     储能电池代表企业:宁德时代   、   派能 科技    、   比亚迪   、   亿纬锂能   。 
    宁德时代:无可争议的绝对龙头,中报显示储能业务同比增长7倍以上,在电池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亿纬锂能:在5G和风光电站储能方面发展迅速,但依旧属于二线电池厂中的第一位。 
    比亚迪:全产业链覆盖,技术沉淀深厚,海外市场亮眼,但主业是整车,储能业务弹性可能一般。 
    派能 科技 :储能业务纯正,专注用户侧储能,目前业绩释放一般。 
     PCS(储能逆变器):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 科技   
    阳光电源: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系统双龙头,在全球逆变器市场都处于龙头地位。 
    固德威:和派能 科技 类似,专注于用户侧储能逆变器市场。 
    锦浪 科技 :逆变器领域的新秀,发展没几年就从阳光电源手下抢来不少国内市场,后市可期。 
     系统集成:盛弘股份。  
     EPC:永福股份,垃圾,就是个破设计院,要不是宁德时代入股,就是个渣渣。  
    今天文章写得有点长,产业链部分简单了些,储能截止目前是在政策扶持下,刚刚能够实现国企投资需求的水平(大概就比定期强一点的收益率),离全面爆发尚远。 
    如果要投资储能领域,最先爆发的必然是价值量最高的电池和逆变器,至于其他,尽量别碰。 

碳中和——未来40年最大的机遇(二)

6. 碳中和概念轮番爆发,风口来临,哪些碳中和行业龙头值得关注?

  碳中和进行时 
   众所周知,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快速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反复出现,人类生存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但会产生碳排放的化石燃料是目前供给能源的主要体系,而 社会 发展并不能离开能源的使用,那么,如何平衡甚至解决碳排放与 社会 发展之间矛盾就成为了关键。
      随着全球针对各自的碳排放情况订立了自身的计划,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的中国,主动做出减排承诺,也制定了“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的“加减法” 
   “双碳目标”是一场关于 社会 及经济的系统性变革,每个独立个体都不能置身度外,只有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实现最终目标,所有行业在这场“绿色”风潮下,将面临“加”或“减”的变化。
      新能源产业为首的行业加快速度发展,加大力度的投入、加强能源利用效率;传统的电力(火力发电)、化工石化等则需要减少碳排放量,生产结构调整等,还有一些行业则有加有减,总的来说,就是要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碳的“负排放”。
    碳中和的黄金赛道,概念轮番爆发 
   近年来,从新能源 汽车 、光伏产业为代表的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国产替代,充分享受“绿色经济发展”的红利,再到BIPV、、充电桩、配电站、可降解塑料、抽水储能等概念爆发,无不印证着这个未来发展空间将超百万亿市场规模的赛道的景气。
        以下行业龙头概念名单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仅供分享及交流
    隆基股份 :滚动市盈率为48.11倍,总市值为4536.60亿元
   光伏龙头,12年上市的隆基股份经过9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企业,旗下业务除了光伏材料、光伏发电设备到太阳能电站,还有BIPV业务、光伏农业等,旗下拥有从“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并构建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研发体系,
      2021年上半年隆基股份组件出货量继续保持行业第一。隆基股份自上市以来其业绩与市值已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数据显示,过去七年,其销售收入增长了24倍,利润则增长了120倍,总市值从上市初期的40多亿大幅增长到现在的4500亿元,增长超过百倍。隆基股份上半年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增长21.3%。
       金风 科技  :滚动市盈率为19.79倍,总市值为700.09亿元
   风电龙头,金风 科技 主营风机制造、风电服务、风电场投资与开发等业务,是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深耕行业二十余年,旗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2S、3S/4S和6S/8S永磁直驱系列化机组,技术世界领先,
      风电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国内排名第一,在全球风电市场排名第二,全球累计权益并网装机容量达5,619MW;国内外权益在建风电场容量2,531MW。目前金风 科技 的国际业务遍布全球六大洲,并在全球布局八大海外区域中心。
       中国核电 :滚动市盈率为16.28倍,总市值为1206.21亿元
   核电龙头,中国核电主营核电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拥有全球首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张“国家名片”代表已经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我国第六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目前控股在运共24台核电机组,达到2250.9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商运核电机组的42.25%,控股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625.80万千瓦,上半年核能发电量828.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3%,净利润44.74亿元 同比增长46.23%。中国核电还布局低温供热堆技术市场。
       长江电力 :滚动市盈率为17.20倍,总市值为4639.34亿元
   水电龙头,长江电力以大型水电运营为主业,是全球范围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优质的电力企业,旗下管理运营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受托管理)6座巨型水电站,长江电力总装机容量目前达4559.5万千瓦。
      2021年上半年,所属梯级电站实现发电量约713.32亿千瓦时,还围绕清洁能源、区域能源平台、产业链上下游等领域加强战略投资,上半年投资收益38.1亿元,持有参股股权52家,。上半年净利润为85.82亿元,同比增长8.60%。
       厚普股份 :总市值为92.57亿元,近5日涨幅为3.42%
   氢能源概念龙头,厚普股份主营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备开发、销售及液化天然气加气站成套设备等业务,是国内天然气加气站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自13年起开展氢能相关领域业务,旗下多项自主研发的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打破了国际垄断,并承建多个国家级、省级氢能典型示范站,
      拥有在加氢站领域形成从设计到加氢站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整条产业链技术的综合能力优势。旗下研发的70MPa加氢枪及加氢机质量流量计已处现场试用阶段,近日与省特检院合作共建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批筹建的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正泰电器 :滚动市盈率为17.74倍,总市值为1145.94亿元
   低压电器龙头、光伏领先者,正泰电器主营低压电器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及销售等,是一家集运营、管理、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电力企业。拥有“发、集、逆、变、配、送、控”于一体的系统产品全产业链布局,
      主要产品包括配电、终端、控制、电源、电子五大类低压电器产品,在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种类最为齐全,实现了电力全产业链布局,上半年户用综合能源管理业务新增装机容量1.05GW,实现发电量19.46亿千瓦时,另外,海外业务保持加速扩张。上半年净利润18.44亿元,同比增长1.86%。
       特变电工 :滚动市盈率为22.11倍,总市值为1033.32亿元
   特高压龙头,特变电工主营输变电、新能源及能源业务,是变压器行业龙头,世界领先的新能源系统集成商,旗下变压器产品覆盖10kV-1100Kv全系列产品,在输变电业务形成了研发、设计能力较强的完整的输变电设备体系;
      而新能源产业与能源产业形成了“煤电硅”循环经济绿色环保产业链,还研发出首个国产化 1100kV换流变压器出线装置的研发,实现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目前关于新特能源新疆多晶硅生产线设计产能为6.6万吨/年,预计在22年1季度完成技改后能达到10万吨/年。
       宁德时代 :滚动市盈率为143.84倍,总市值为11694亿元
   电池储能龙头,宁德时代主营动力电池系统(新能源 汽车 )、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是特斯拉核心供应商,是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企业,在17-20年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一,国内市占率约50%,拥有3,357项境内专利及493项境外专利,
      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人才聚集、技术持续迭代、客户服务等多方面均保持较强竞争力。旗下投资的产业链企业已经超过50家,范围包括材料资源、电池材料、设备等领域,以规避其快速崛起所产生的供应链风险。近日宁德时代与重庆金康签订5年动力电池产品供应框架协议。
       中国电建 :滚动市盈率为15.70倍,总市值为1353.96亿元
   抽水储能龙头,中国电建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房地产开发、设备制造与租赁等。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首位,并建设国内65%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属于水利水电建设领域国际龙头,
      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的份额占比约90%,承担建设项目份额占比约80%,65%以上的建设任务,占有全球5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上半年营收超2000亿元,净利润45.18亿元,同比增长16.45%。
       比亚迪 :滚动市盈率为202.90倍,总市值为7599.48亿元
   新能源 汽车 龙头,比亚迪旗下业务众多,包括新能源车、传统燃油车、手机部件、半导体、锂电、储能等业务,比亚迪关于新能源 汽车 技术综合实力排名国内第一,也是国内唯一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并掌握IGBT芯片的设计及制造,在国内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近日,e平台3.0发布,平台以智能动力域、智能车控域、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四大域控提升了系统交互效率,比亚迪将成为中国首个将域控制器量产的 汽车 企业。上半年前8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同比增长192.64% 。
      本文到此结束,各个细分行业均有龙头,篇幅所限,仍有许多优质龙头未能盘点,有机会再进行介绍。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享受价值投资带来的收获。可点击 收藏 ,方便日后翻查。你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对于各个行业龙头/未能罗列的行业龙头,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欢迎读者在下方评论区评论。

7. 展望“碳中和”未来 新旧势力纷纷不遗余力

 “碳达峰”“碳中和”将为 汽车 行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新能源 汽车 有何发展痛点和解决之道?新能源 汽车 如何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与升级?智能电动化市场渗透节奏如何?
      6月13日,2021中国 汽车 重庆论坛的闭幕圆桌会议环节,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宇:车企应该扮演节能减排先锋角色 
   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称,“碳中和”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
   对国家而言,要求在经济、外交等各维度以此为纲领;对于企业来说,碳排放总量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作为由传统内燃机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行业, 汽车 应该扮演起节能减排先锋的角色。
      从各主要能源的应用情况来看,目前纯电动车在分散部署情况下减排效果最好,氢能在能源转化、储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分散部署情况不太便于运输。
   刘宇介绍,作为国内第一家新能源企业及国内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 汽车 公司,北汽蓝谷用11年时间累计销售了超过54万辆纯电动 汽车 ,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未来,北汽蓝谷将继续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将纯电动 汽车 的应用与推广作为主营业务,同时着力推动电动 汽车 的智能化,以纯电方式为基础,贡献更多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李斌: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发展的唯一阻碍 
   在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眼中,2021年是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李斌列举了一组数据。
      从渗透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超过46万辆,全年来看完成200万辆不在话下。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季度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达到22.3%,上海更是超过1/3。全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例达到10.5%,5月份已经增长到11.5%,渗透率提高的速度比我们预计的都要快。”
   李斌认为,智能电动 汽车 已经进入了快速普及阶段,到2030年占新车的比重将超过90%。从用户构成来看,私人购车的比例也已经远远超过运营车辆,行业增长引擎因此完全发生了改变。
   当然,李斌承认,新能源 汽车 行业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唯一能阻挡新能源进程的就是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铺设的速度。不过,随着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两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车企在现实中也将有更多工作可以做。”李斌称。
    何小鹏:智能化将对“碳中和”起到关键作用 
   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碳中和”目标对传统燃油动力甚至混合动力都会带来冲击,但纯电、氢能源会被推着往前走。
      对于中国 汽车 企业而言,“碳中和”为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出口到全球的 汽车 ,绝大部分是大排量。在此基础上,何小鹏建议车企应重视两大方向:其一是如何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碳中和”,其二是如何保护好数据隐私。
   智能化和“碳中和”是否存在关系?何小鹏认为,无论是理想的增程式、小鹏的纯电,都涉及到在充电体系中如何使能量被更加充分地利用,如何帮助用户更有效、更轻松地保护环境,这其中就牵扯到智能化的关键作用。
   何小鹏为此想象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在凌晨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搭载了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缓慢驶出,前往充电站补能,充满电后再以无人驾驶的方式自己回家。在何小鹏看来,这便是智能化对“碳中和”的变革。
    沈亚楠: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仅为低碳就选择新能源车 
        沈亚楠分析称,目前来店的潜在客户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理想ONE卖得好也是因为产品定位主要面向家庭用户。作为增程式车型,理想ONE虽然不能实现完全的零排放,但实际上也成功将油耗降低了60%左右,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无论选择纯电路线还是增程路线,只要能够将传统燃油动力转化为适合消费者的新能源动力,就是对节能减排最大的帮助。”沈亚楠称。
   此外,沈亚楠表示,理想也在跟进高电压、高速充电等模式的研发。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这一技术将在2023年推向市场,届时, 汽车 10分钟便能充够400公里的续航,用户的里程焦虑将大大缓解。
    吴保军:新能源 汽车 面临三大痛点 
   “2021年是新能源 汽车 爆发的元年,几乎所有客户在对比买车的时候都会考虑电动车,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加速融合、不断发展。”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认为,新能源引领的技术变革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 汽车 行业目前还面临几大痛点。
      第一是电池及充电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锂电/氢能源/燃料电池、慢充/快充/换电各有优、劣势,且商业化的速度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要符合新能源 汽车 的效率需求。
   第二是成本的难以把控。新能源车和传统 汽车 架构不同,导致成本结构也有所不同。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成本只占传统 汽车 成本的25%,而新能源 汽车 的“三电”系统成本占到了成本的50%,而且“三电”的主要原材料是锂、铜等疫情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铜和锂都在其中,更加雪上加霜。
   第三是销量规模与传统 汽车 相比相去甚远。国内新势力造车、单一整车厂还没有出现新能源车型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企业。而对传统 汽车 来讲,20万辆才刚刚跨过生死门槛,60万辆是规模化竞争的门槛,100万辆才能初定谁是英雄。
   如何解决以上痛点?吴保军认为:“快是应对行业变革的法门。技术要快迭代、快融合,销量要快增长,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行业浪潮下获得机会。”
    杨大勇:“碳中和”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看来,“碳中和”是供给侧的改革,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研究成果显示,到2060年的时候中国在清洁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会高达100万亿人民币,其中到2023年中国低碳产业的产值预计会达到23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以上。
      杨大勇认为,由于 汽车 产业链比较长, 汽车 行业的“碳中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把整个循环经济囊括其中。以一辆燃油型SUV为例,根据碳测算, 汽车 零部件制造占比为14%,整车制造环节为1%,燃料生产环节为9%,整个生命周期燃料使用的碳排放达到76%,占大头。“碳中和”考验着企业的战略智慧,这也正是长安为什么坚决做新能源的主要原因。
   杨大勇介绍,长安 汽车 正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转型,在“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指导下,长安 汽车 以用户为中心,加快推进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转型;坚持技术创新、加速核心技术突破;贯彻低碳的设计理念,提供更加环保的出行体验;建立轻捷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低碳制造的发展。 
   “ 汽车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有中国品牌和产业链伙伴要一起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共同创造更加低碳的 汽车 生态。”杨大勇总结道。

展望“碳中和”未来 新旧势力纷纷不遗余力

8. “碳中和”已成市场热点

 在之前的文章中《潜伏两会投资机会-碳中和》,我们就重点讲到了“碳中和”对新能源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变化。现在各国都非常重视“碳中和”,国内关于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也会陆续出台,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碳中和的持续时间足够长。 从 2020 年到 2060 年为实现1.5 C 目标场景,需要足够长的减排和改革期间。对于气温控制的追求并不止于碳中和,未来走向“负碳”经济。
    碳中和的市场空间足够大。 能源改革可以说是 历史 上最大的变革,从原来的煤炭-石油-电力,现在新能源在逐步替代石油能源,新能源的运用会对现有的能源格局发生深选的变化。
      光伏和风电产业链受益。未来电力能源将会进行脱碳,光伏和风力发电将会成为主流,国家电网提及最大限度发展新能源,未来新能源消纳将不再构成约束。
    电力运输设备受益。国家电网提及十四五建成7回路特高压,整体体量与十三五相当,从德州事件也侧面表明,电力运输加强全国联网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电网的改造也是重中之重。
   新能源 汽车 和装配式建筑受益。新能源 汽车 替代传统燃油 汽车 ,将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建筑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的生产制造往往消耗大量能源,装配式则更加符合绿色化的趋势。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 
     
    --风险提示-- 
   上述信息仅供投资者教育,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国信证券投资顾问:王华俊(执业编号:S0980617090034)
   -- 免责声明-- 
   本资讯中的信息、数据来源于合法公开的信息渠道,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资讯所表达的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具体建议,投资者依据上述资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与我公司无关,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未经我公司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本资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复制、引用或转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