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加快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设想

2024-05-15

1. 提出加快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设想

一、我区财政收入的有关情况

“十五”期间,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十六大和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东城区的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区级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7.9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7.95亿元,年均递增16.2%,为形成东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局面和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政治局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摘要】
提出加快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设想【提问】
一、我区财政收入的有关情况

“十五”期间,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十六大和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东城区的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区级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7.9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7.95亿元,年均递增16.2%,为形成东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局面和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政治局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答】
还有吗【提问】
(一)认真贯彻我区“二三六三”发展战略,促进了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是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必须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东城区深入实施“二三六三”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5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13.8亿元,年均递增27.3%,也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政府根据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结合东城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及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电信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流通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适合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的行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两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5%,提高到2005年的58%;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3%、【回答】
87%,调整到2005年的5%、95%,体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产业聚集态势初步显现,也进一步稳固了我区财政收入的来源。二是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通过经济功能区和特色街的建设,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基本建成,升级战略深入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工;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3个项目全部招商完毕,一批企业总部落户东城,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截止2005年10月底,10个在建项目已累计缴纳税款入区级财政1300多万元;传统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有序推进,在调整后的雍和科技园区实行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回答】
北京站、崇雍大街、隆福寺街、平安大街等特色街区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优势资源逐步整合,区域经济布局更加合理。三是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区属国有资产进入退出的总体思路,确保了区属国有资产“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区属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第一步改革已基本完成;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我区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已达近11万人,在解决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答】
亲东西有点多【回答】
一下子发不过去哦【回答】
(二)积极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驻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区域内的良好环境。区政府在“二三六三”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增强良好环境吸引力”的举措,并制定和采取了多项措施,努力营造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实行了区级领导重点联系企业制度、企业绿卡制度和重点企业联络员等制度,开展了企业家日等活动,对优化发展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服务经济大厅推行了跨部门全程办事代理制,充分发挥了服务经济大厅的综合职能,为企业提供了全程代办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受到了企业的赞。三是自2001年区政府颁布《东城区关于进一步营造区域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以来,【回答】
积极鼓励引进新税源和重点税源户,2005年向355户驻区税源企业兑现了奖励3400.8万元,是2002年兑现额的2.4倍,进一步调动了全区各单位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巩固了税源基础。四是2005年区政府修订了《关于促进重点行业优先发展的鼓励措施》,采取了购(租)房补贴、免交工商注册费、建立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了神华能源、首汽股份、双鹤药业等一批大型总部企业落户东城,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注入了新活力。【回答】
(三)加强财税收入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一是区财政部门切实发挥了在财政收入预算执行中的协调监控作用,强化了目标责任制管理。二是税务部门加大了税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纳税人诚信纳税。三是加强了税收监管,国税部门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强化对零散税源的监管,提高了应缴税款的入库率;地税部门加强稽查机构及专业队伍建设,形成了税务稽查的强大合力。四是财税部门强化以票控税、票款分离的征管手段,狠抓了税收及非税收入的源头管理,确保了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回答】
(四)认真履行人大监督职责,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建言献策。一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东城区预算监督办法》的有关规定,在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会议上,安排了监督预算收支情况的有关议题,认真履行了监督职责,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预算监督体系。二是区人大常委会将促进财政收入增长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2004年初,针对财政收入指标下降的状况,组织区人大代表围绕促进东城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开展了建言献策活动。【回答】
85%的区人大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围绕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306条,受到区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探索了经济监督工作的新模式,实现了监督与支持的有机结合。【回答】
二、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影响东城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问题是:

(一)经济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区产业结构中存在着传统产业比重过高、支柱性产业不足、经济抗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经济增长点尚不明显,经济和财政增长对个别大企业依赖性强,经济和财政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

(二)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在我区某些部门还存在着一线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科技园区的优惠政策还不能在我区得到享受,致使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外迁,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区落户。【回答】
(三)财税收入的监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税收征管工作还需要在健全税源监控体系、清理漏征漏管户、严格税收政策后续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需要进一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的改革,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促进我区财政收入增长的思考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人人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多做贡献的意识。在全区开展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宣传活动,倡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纳税;倡导公务员特别是一线人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增强协税护税意识,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回答】
(二)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实施“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努力缩短高位平台盘整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和东城区情,积极引进增量,重点发展电信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流通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对区财政收入贡献较大的行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存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布局,建设好三个经济功能区,抓好特色街区的建设,吸引新增税源入驻,形成区级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以雍和科技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回答】
三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抓好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完善和落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切实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三)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扩大经济增量。一是认真贯彻《关于促进重点行业优先发展的鼓励措施》,坚持好区领导重点联系企业、企业绿卡、重点企业联络员等制度,组织好企业家日等活动,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奖励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组建区政府行政中心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扩大全程办理的覆盖范围,增强服务功能。三是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推广东二环建管办提升服务水平、争取企业在东城区纳税的做法,加大服务出实效案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东城区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重点税源企业来东城落户。【回答】
(四)要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抓好财政收入的组收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坚持依法治税,加大税务稽查和清欠力度,进一步提高征管效能。二是认真执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的管理办法,积极组织非税收入,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三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和分析监测体系,加强对财政收入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时协调解决组收工作中的问题。

【回答】
(五)要进一步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东城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区人大和区政府的共同奋斗目标。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行监督职权的同时,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实现监督与支持的有机结合。一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实质性监督。二是区政府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监督的有关规定,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的情况。三是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要加强与区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组织人大代表为促进东城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建言献策,共同促进我区财政收入的增长。

【回答】
亲,查询到的结果就这么多哦【回答】
给个赞哦【回答】
谢谢[开心]【回答】
【问一问自定义消息】【回答】

提出加快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设想

2.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D
财政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较快增长与发展。

3. 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因此,财政收入越多

     (1)财政是国家的收人和支出,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建设等各项支出,才能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3)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并非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略    

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因此,财政收入越多

4. 试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绝对规模持续增长,且呈先慢后快的阶段性特征。1979-1992年,全国财政收入从1146亿元增加到3483亿元,年均增长规模为17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4%;1992-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从3483亿元增加到38730亿元,年均增长规模为251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1979-1995年比重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阶段,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8.2%下降到10.3%。1996-2006年是比重呈现持续上升的阶段,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0.4%上升到18.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与我国财税改革总体策略紧密相关的。
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我国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明确地提出了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进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规范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连个积极性,建立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要强化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稳定提高。

5. 阐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路线

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
     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

阐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路线

6. 有人认为,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错误,财政政策是一种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最基本的财政政策是两方面的,其一即在遭遇经济危机或者衰退的时候,政府应该降低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从而通过扩大政府消费拉动整个市场的消费,带动经济复苏,称之为扩展性财政政策;其二,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缩减财政支出,从而使得市场的实际消费减少,从而控制经济过热,称之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所以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它是一种调控手段,具体要看经济情况和政府的调控目的

7. 辨析题:财政在经济和生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财政收入越大越好。

(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财政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经济发展及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收入是正确的;但如果不顾经济发展水平,不合理地安排国家、企业、个人收入的比例关系,片面强调增加财政收入,则会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政作用的发挥。
(3)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题目观点没有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作具体分析,而简单地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因而是不准确的。

辨析题:财政在经济和生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财政收入越大越好。

8. 功能财政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对国民收入和政府的财政收支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1、            区别   (1)含义不同 (2)来源不同: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债务和其他收入,其中最主要的是税收收入。 (3)在分配中处理的关系不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过高的积累与过高的消费都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财政分配中,主要是正确处理好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尽量做到收支平衡。 (4)增收的途径不同:增加国民收入最主要的是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是取决于分配政策,主要是靠国家严格的税法规定增加税收。 2、联系 两者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增加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巩固政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部门用途相同,国民收入岸最终用途分为两部分,积累和消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支出有的用于经济建设,有的用于行政建设,国防建设和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财政赤字评价; 财政支大于收,即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社会总共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在特定状况下,靠扩大财政赤字发展经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大。近年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赤字增加也没有引发通货膨胀,究其原因, 一是我国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不会形成抢购的想象 二是银行储蓄存款比较多,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作为基础储蓄的投资,而不是增发货币而形成通货膨胀 三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裕,物价稳定,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1、关于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它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等手段。 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我国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忘和外部经济环境仍然严峻的实际,立足于扩大内需,通过发行长期国债扩大财政赤字,以推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这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新带领进行调解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联系 (1)    两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整的重要方式 (2)    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利。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有利于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 3、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我国为什么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成金融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有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所构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公共给核总需求。从总量调节处罚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稳健的货币政策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范畴。就是货币发行要按照货币和纸币的流通规律办事。坚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在坚持贷款条件、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其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站和经济的较快发展。他要求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尽量满足由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发展个人住房、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当前还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继续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严防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确保金融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降低存款利率、放宽贷款限制等属于这一货币政策范畴,由于嫁到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国近几年达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