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科学奖的介绍

2024-05-24

1. 陈嘉庚科学奖的介绍

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为陈嘉庚奖,是以对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励,用于奖励近年来获得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在世中国公民。陈嘉庚科学奖包括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6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一般为1人,最多不超过3人。如无符合标准的项目,奖励可以缺项。奖金为30万元人民币,同时颁发奖章和证书。

陈嘉庚科学奖的介绍

2. 陈嘉庚科学奖的简介

陈嘉庚科学奖,以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名字命名、前身为陈嘉庚奖。由中科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的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的设立,旨在奖励近年来获得或被认定的原创性重大科技成就的在世中国科学家,目前共设数理、化学、生命、地球、信息技术、技术等六个科学奖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陈嘉庚奖设立于一九八八年,共组织了八次评奖,包括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吴孟超、叶笃正在内,共有六十三位中国科学家先后获奖,二○○一年,陈嘉庚奖评奖工作因资金原因中断。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于2003年2月正式注册登记,其宗旨是: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中国优秀科学家,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基金会设立的陈嘉庚科学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项重要科技奖励,共设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等五个奖项,用于奖励在上述相关学科领域内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的中国本土在世的科学家。陈嘉庚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项,获奖人数一般为一人,奖金三十万元,同时授予奖章和证书。推荐陈嘉庚科学奖的奖项及学科领域为:数理科学奖(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地球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候选项目至少由三名同领域的教授、研究员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分别推荐方为有效。每位推荐人只能推荐一个候选项目。

3. 陈嘉庚科学奖的陈嘉庚科学奖及理事会简介

 理 事 长:路甬祥副理事长:李早航、李静海、程津培、陈宜瑜理事:(以姓氏笔划为序)王佛松、王淀佐、冯长根、艾国祥、孙枢、孙鸿烈、师昌绪、许智宏、李振声、陈佳洱、沈保根、周炳琨、赵路、赵忠贤、诸鑫强、雷朝滋秘书长:沈保根 诸鑫强副秘书长:刘勇卫

陈嘉庚科学奖的陈嘉庚科学奖及理事会简介

4. 陈嘉庚科学奖的专奖原始创新

 2000年后,连续颁发过8次的“陈嘉庚奖”因故中止。在国务院有关领导的亲自关怀下,经中科院、中国银行及相关部委的努力,2003年,一个新的“陈嘉庚科学奖”诞生,并将于今年年内颁发“200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仔细地看过数十份回收上来的推荐材料之后,“陈嘉庚科学奖”评奖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发现,除了少数合乎要求以外,其它大部分都与预想相去甚远,这让评奖委员会意识到,有必要向社会公众,特别是科技界人士强调“陈嘉庚科学奖”的定位。 作为“陈嘉庚科学奖”的组织机构,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们非常清楚一个明白无误的定位对奖项的重要性,“如果第一次都作不好的话,那以后就更谈不上实现我们的初衷了。”那么,“陈嘉庚科学奖”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呢?现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2003年6月在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成立之时就已做过明确的表达:重点奖励在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有重大的原创性发现、发明和创新性的成就,尤其是新取得的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原创性成果,或者是在最近一段时间被证明并显示出其重要意义的原创性成果。这段话后来在《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中凝练为:重点奖励中国本土在世的科学家在设奖的相关学科领域内,近几年取得或被认定的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重大的科学发现或重大的技术发明。可以看出,“陈嘉庚科学奖” 的评奖关键词只有一个:原始创新! 中国著名科学奖项已有不少,为何独独只有“陈嘉庚科学奖”要以奖励原始创新为己任呢?近日,“陈嘉庚科学奖”评奖委员会的数位专家成员就此专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专家们解释,中国现有的科学奖基本上是以奖励个人终身成就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位是与诺贝尔奖相似的,重点奖励原始性科学创新和重大技术发明的科学奖项。“陈嘉庚科学奖”的设立是希望填补这样的一个空白。“加强原始创新一直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的心愿”,一位专家这样说,我们目前算得上是科技的大国,但不是科技强国。我们很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只是在追踪国际上的重大原始创新,做进一步的延伸而已,而真正由该国科学家自己原创的东西比较少,这方面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不能比,与一些西方并不很强的国家也有差距。不可否认,我们也有些科学家在某些学术领域的科研工作做得比较好,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但仅此而已,这是我们国内相当多的科学家的现状。“有影响、做了相当不错的工作和进行了重大的原始创新是两个概念,陈嘉庚科学奖一定要看被推荐的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原始性创新,就是一个科学的现象,一个科学的效应,一个科学的规律要在别人还没有认识到或者发现的时候,能够从他那里产生。这个相对来讲就要难得多。” “陈嘉庚科学奖”希望能引领一种踏踏实实的治学和科研风气。专家们坦言,目前中国在评价一个人或者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还存在一些误区:容易一讲就讲到某一个人某一方面的事迹,有的可以称为终身成就,有的还不好如此说,只能说他哪一方面的事情做得比较好,但却拿不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原始性科学发现。现有的科学评价体系往往是看一个人发表的论文的多少、发表的档次以及引用情况做标准,有段时间这种现象泛滥,某种意义上造成了评价的不客观、不公正。也引导了一部分年轻人为了尽快取得研究成绩,发表成果,选择相对比较容易的工作,难得踏踏实实坐下来去攻破一些具有重大潜在科学价值的课题。如果再不抓这件事,那么我们科学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始终不大,要成为科技强国终究是句空谈。从这个角度上讲,“陈嘉庚科学奖”的设立和相应的定位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通过它来进一步强化我们科学家一定要进行原始性创新的意识。鼓励我们的科学家,尤其是年轻的科学家去多做一些艰苦的原始性创新工作,做一些暂时发表不了文章的工作。一个国家的科技影响力不在于这个国家一共发表了多少文章。为何诺贝尔奖所评出的科学奖影响会如此巨大?最主要是这些研究成果对科技、经济、社会的贡献并非几篇文章就能衡量,而是依靠这项科学成就的水平和质量。有些工作可能10年、20年都出不了什么东西,但是做不到这样的艰苦努力的话,想要取得重大发现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跟着别人跑。 “毫无疑问,我们鼓励大家争取在好的杂志,比如Nature和SCI上发表文章。但是即使是这样也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个很重要的成果。真正重要的成果不是看文章发在那儿,而是要看研究工作有没有创造性,在国际上有没有影响度,这才是一个根本的衡量标准,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专家们认为,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即使“陈嘉庚科学奖”只产生了一两项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创造性成果,那么设立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此次“陈嘉庚科学奖”的推荐表的发放始于去年7月份,但今年年初推荐反馈的结果却是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一幕:数十份推荐材料,绝大多数并不符合“陈嘉庚科学奖”的定位。为何会如此?评奖委员会另外一位负责人分析认为,原因之一是推荐专家还没有完全理解该奖的定位和意义,还按照以往一些奖的推荐办法操作,认为还是推荐在某一学科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人。但“陈嘉庚科学奖”只认创新,不认人。评委会专家们说,即使是一个年轻人,哪怕还是一个学生,毫无名气和辉煌的经历,只要他做出了科学创新,“陈嘉庚科学奖”就会把奖颁给他。事实上,很多诺贝尔奖得主藉以获奖的成果都是他们“初出茅庐”时做出的。专家们还说,上世纪的“十年浩劫”确造成了一个人才的断层,但现在这个断层即将过去,我们的年轻人应该肩负起这样的重任,利用国家现在的财力、人力,以及对科技的重视程度,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产生一批重大的原始创新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成果。 “第一次评奖实际就是在定位,第一次评审一定要做好。宁缺勿滥。”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们如是说。为做好200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评奖工作,并确保“陈嘉庚科学奖”定位的实现,根据“陈嘉庚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评奖委员会的意见,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于2004年2月发出了补充推荐200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通知。对已经推荐的候选项目,要求按照陈嘉庚科学奖的定位目标重新填写《陈嘉庚科学奖候选项目推荐书》。强调了原始创新性的定义,并且要求突出介绍候选项目的科学内容、重大科学意义、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等。据悉,200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评奖办法很多是参考诺贝尔奖的推荐和评审程序进行的。比如推荐,一般国家级的奖主要由单位来申报,而“陈嘉庚科学奖”主要通过专家和历届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两种途径推荐。符合陈嘉庚科学奖候选项目条件的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点高等院校校长和重点科研院所院(所)长、国家和部委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有关专家,以及同领域的教授、研究员或教授级专家等。这些专家确保了推荐的权威性。并且专家在收到推荐函后直接推荐的方式使推荐具有了广泛性。因为每个科研领域是否有创新性的成果出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最了解,最有发言权。 评审过程第一步是先经过评奖委员会的初步评选,看初步候选项目是否符合创新、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标准,再把它们送给同行专家评审。规定每个初步候选项目需聘请至少十位同行专家进行书面评审,其中国外评审专家应不少于三分之一。此后,项目再回到评奖委员会会议进行复审,有必要的话将邀请该领域的同行专家进行说明和演示,经评奖委员会投票产生建议获奖项目,再经各个学部常委会认定后,最终由陈嘉庚科学基金理事会批准。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这些措施的采取,足以保证项目评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但由于基金会没有固定的基金,每次的评奖和颁奖所用经费都是根据需要筹集。至1999年的时候,资金来源变得难以为继,原“陈嘉庚奖”的评选工作因此中断。2003年,在国务院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财政部以及中国科技、教育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中国银行共同发起并成立了新的“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一个以鼓励原始创新为使命的国家级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由此诞生。该奖仍冠以陈嘉庚之名,意在继续发扬陈嘉庚先生为民族、为社会兴办教育的爱国奉献精神,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中国优秀科学家,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