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市gdp排名

2024-05-09

1. 贵州各市gdp排名

贵州各市gdp排名如下:
1、贵阳
贵阳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以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凭借良好的交通、政治地位优势,贵阳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可以说是越来越好,其中大数据产业带给贵阳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也是这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遵义
遵义是著名的红色革命城市,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遵义也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经济在全省来说一直都很好,有茅台、茶叶这些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经济发展很好也是实至名归。

3、毕节
毕节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它风光景色旖旎,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此外毕节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凭借这些丰富资源,使得毕节的经济发展逐年变好,第三产业发展蓬勃。

4、六盘
六盘水于2005年8月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气象资源优势得到首肯的城市,它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丰富的能源资源,使六盘水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5、黔南州
黔南州以山地高原为主,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它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有汉、布依、苗、水、壮、侗、仡佬等37个民族。黔南州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因此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发展。

贵州各市gdp排名

2. 贵州各市gdp排名

最新贵州省城市GDP排名: 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第六盘水市钟山区、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
6个市州地财政总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安顺市、黔东南州和毕节地区排在前三位,分别为47.8%、40.2%和39.66%。
与2009年相比,除黔南州增速回落了1.28个百分点外,其余地区增速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安顺增幅最高,比去年加快了23.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排在全省前三位的分别是黔东南州50.2%、毕节地区42.8%、六盘水市32.8%。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贵阳,12月26日成立贵州省人民政府。解放初期,全省设1个直管市、8个专区、1个专区辖市,共置79县。
1956年4月,撤销贵定专区、镇远专区和都匀专区,设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治所为凯里(同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镇远成立,之后于1958年迁往凯里)和都匀。

3. 贵州城市排名

2016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17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6.7%)3.8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2016年为1.58%,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46.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636.7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5251.15亿元,增长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127元,比上年增加3280元。
从省内各地区的经济总量来看,贵州省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有5个,其中贵阳以3157.7 亿元位居第一,其次为遵义和毕节。而在经济增速方面,黔东南和黔西南以13.3%的增速并列第一,其他各市州的增速均超过了10.0%。

贵州城市排名

4. 贵州城市排名

贵州城市排行为:贵阳,遵义,毕节,黔南州,黔西南州。
1、贵阳市
贵阳市简称“筑”,别称林城、筑城,贵州省辖地级市、省会、大型城市,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和中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2、遵义市
遵义简称“遵”,贵州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黔中城市群重要城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贵州北部,南临贵阳、北倚重庆、西接四川。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

3、毕节
毕节,贵州省辖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江珠江之屏障,西邻云南,北接四川,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灿烂、红星闪耀的地方。

4、黔南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隶属于贵州省,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处东亚季风区。全州总面积2.62万平方千米,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494385人。

5、黔西南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驻兴义市是贵州的9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位于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结合部。贵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云贵高原东南端。东经104°35′~106°32′,北纬24°38′~26°11′。全州总面积16804平方千米。境内分布有布依族、苗族、回族、汉族等35个民族。截至2019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市6县1新区(义龙新区),户籍人口为368.81万人。

5. 贵州、省十大经济强县排名

亲,贵州十大强县排行榜

1.息烽县


2.威宁县


3.大方县


4.黔西县


5.开阳县


6.纳雍县


7.修文县


8.织金县


9.习水县


10.德江县【摘要】
贵州、省十大经济强县排名【提问】
亲,贵州十大强县排行榜

1.息烽县


2.威宁县


3.大方县


4.黔西县


5.开阳县


6.纳雍县


7.修文县


8.织金县


9.习水县


10.德江县【回答】

贵州、省十大经济强县排名

6. 贵州经济情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开发带动战略,使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幅度基本上保持在9%左右,全省生产总值(注:国家统计局规定,自2004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改称“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46.6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44.31亿元,增长28.8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16元增加到2003年的3600元,增长23倍多。从纵向比较,贵州经济发展快速,成绩很大。从横向比,我省与周边省市及邻国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奋发努力。
采纳哦谢谢

7. 贵州省城市排名

贵阳市以GDP总量4711.04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占全省GDP总量的24.05%,GDP增量399.39亿元,名义增速9.26%。遵义市以GDP总量4169.9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占全省GDP总量的21.29%,GDP增量449.85亿元,名义增速12.09%。毕节市以GDP总量2181.48亿元排名全省第三,占全省GDP总量的11.14%,GDP增量161.09亿元,名义增速7.97%。黔南州以GDP总量1747.41亿元排名全省第四,占全省GDP总量的8.92%,GDP增量152.01亿元,名义增速9.53%。其中遵义市名义增速12.09%排名全省第一,黔东南州名义增速5.33%排名全省最后。【摘要】
贵州省城市排名【提问】
贵阳市以GDP总量4711.04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占全省GDP总量的24.05%,GDP增量399.39亿元,名义增速9.26%。遵义市以GDP总量4169.9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占全省GDP总量的21.29%,GDP增量449.85亿元,名义增速12.09%。毕节市以GDP总量2181.48亿元排名全省第三,占全省GDP总量的11.14%,GDP增量161.09亿元,名义增速7.97%。黔南州以GDP总量1747.41亿元排名全省第四,占全省GDP总量的8.92%,GDP增量152.01亿元,名义增速9.53%。其中遵义市名义增速12.09%排名全省第一,黔东南州名义增速5.33%排名全省最后。【回答】
排名 城市 GDP1 贵阳市 4711.04亿2 遵义市 4169.9亿3 毕节市 2181.48亿4 黔南州 1747.41亿5 黔西南州 1506.37亿6 六盘水市 1473.65亿7 铜仁市 1462.65亿8 黔东南州 1255.03亿9 安顺市 1078.91亿【回答】

贵州省城市排名

8. 贵州的经济如何

贵州是一个经济欠发展的地区,人均GDP处在全国最低的状态下。所以底子薄,经济总量小,人均低,是贵州目前经济社会的现实状况
   贵州的优势就是能源优势
     贵州是我国的能源大省,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黔电东送”是南方电网中“西电东送”的主力。
  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 贵州河流数量较多,处处川流不息,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全省河川泾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 ,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电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86.78亿千瓦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