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土地整理专项审计

2024-05-16

1. 如何开展土地整理专项审计

你的问题过于笼统,审计不单单是对资金的审计,而是包括建设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如果仅从工程造价角度审计,它和其它建设投资项目基本类同,总结有以下几类仅供参考:
1、工程量计算审计:注意项目的立项过程是否正确,有无多列、少列或错列现象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尤其一些多计工程量和重复计算工程量以及只增项不减项,或只增项少减项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2、取费标准审计:了解项目的结构类型和建设特点,掌握同区域内同一时期的平均造价指标情况。重点对计算时所确定的基数、取费系数等是否与工程相符,费用内容有无重复计算的问题等。另外还要审计设计变更是否真实、设计变更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要求。
3、材料差价审计:注意材差计算的基数及计取的时间是否与施工进度一致等。
4、定额审计:审计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换算过程是否完整正确,对应的工作内容是否与施工图一致等。

如何开展土地整理专项审计

2. 土地整理项目审计重点

 土地整理项目审计重点
                         土地整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资金链长、组织形式多样、实施程序复杂等特点,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土地整理项目审计应该关注哪些重点呢?一起来了解了解!
          一、项目管理情况 
         主要关注项目立项程序和“五制”(法人责任制、公开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落实情况。一是关注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了解项目建设规模与项目环境是否相匹配;了解立项决策是否按照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科学结论进行决策,是否不顾实际情况、不尊重科学结论随意决策或擅自改变项目规模;关注有无超概算以提高建设标准,有无假借土地整理名义立项,实际建设城市广场、城市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情况。二是关注招投标是否合规。了解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选择是否经过公开招投标,是否在特定的公开媒体上发布公开招投标信息,信息是否准确全面,有无故意隐瞒信息内容;查看评标资料(包括影像资料),了解评委是否临时抽取,评标是否客观公正,有无“暗箱操作”的情况。三是关注施工合同或协议的签订是否规范。了解合同或协议内容是否完备、工程是否正确、对项目质量的要求是否明确、建设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标准是否详尽,是否存在建设中随意变更设计、增加工作量、提高结算价款的情况。四是关注工程过程管理情况。了解项目是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本身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工程监理以及项目验收制度等是否且得到有效执行。五是关注项目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解项目作业流程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要求,有无不顾项目实施自然条件制约、违背客观规律一味追求工程进度,随意改变建设内容、扩大规模或提高标准、监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等而导致损失浪费的情况;了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设备和材料的变更、建筑经济政策的调整、补充合同的内容变化等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合理。
          二、工程质量情况 
         一是关注项目建设是否按批准的规划设计和计划完成。了解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各项目工程量是否已经验收核实;设计变更事项是否办理了批准手续,有无自行变更设计、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增减工程量而未报省国土厅批复等情况。二是关注有无重大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了解有无新建机站配套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无法抽水等问题;有无土地整理完成后地块达不到质量要求,无法耕种的情况;有无只建设农渠,未配套机站,使农渠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有无新建农渠达不到质量要求,无法排放灌溉用水,导致部分田块干涸的情况。三是关注有无偷工减料问题。了解道路的长度和宽度是否达标,生产路有无垫层,垫层厚度是否达标,沟渠和池塘清淤是否达标,所栽树苗是否成活,品种、数量是否相符等情况。
          三、新增耕地情况 
         土地整理项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改良林网道路沟渠等综合建设工程,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适宜耕地面积。如何确定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大小是审计应关注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多实地走访调查取证。要想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审计人员必须到项目涉及的各个村镇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与实施效果,核实土地平整是否按方案规定的区域和面积实施,新增耕地面积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等。二是要实地查看与资料审查相结合。通过先行审阅项目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概算、合同和设计图等资料,再实地查看项目现场的地形地貌,通过对比现场,了解项目立项是否真实合规、项目设计是否符合当地实际、项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项目新增面积是否达标。三是要利用先进仪器现场勘测,获取精确数据。传统测量土地平整面积的方法是利用全站仪、水准仪或经纬仪,但此类方法通常耗时久,而且测量步骤繁琐。在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可尝试利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仪器,通过先进的科学卫星定位及测量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准确的计量出耕地面积和工程量,为审计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四、资金使用情况 
         一是关注财政部门资金拨付管理情况。要按照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关注项目资金是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财政部门是否建立项目专账、单独核算,项目资金是否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拨款程序和手续是否合规,有无滞留、挤占甚至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二是关注国土部门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关注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用途使用,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问题。关注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是否严格执行合同规定,关注业主管理费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开支,有无滥发钱物、招待费超支、票据不合规等问题。三是关注施工单位资金的真实用途。要按照“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要关注到哪里”要求,以资金流为主线,延伸关注施工单位项目部资金使用情况,从项目部资金的使用情况来验证项目建设资金的真实用途。要通过查阅施工单位项目部财务资料,并结合查询银行账户,重点关注有无利用施工项目部账户套取项目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或将项目资金大额转入个人账户、白条支付料工费、虚列建设成本套取资金等问题。四是关注资金拨付手续的完备性。主要了解资金的拨付是否符合授权审批制度,有无随意拨付资金影响资金调度导致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是否存在截留、转移、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的问题;有无自行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以及弄虚作假、虚列支出套取工程款的问题;核实决算审计前建设单位是否要按工程结算额留足15%价款。
          五、项目的竣工决算情况 
         一是关注项目竣工决算资料的齐全性和真实性。了解有关财务报表、主要附表是否齐全,表中各项目的内容填列是否完整、准确、真实,各表之间的数字是否一致相符;竣工情况说明书所列项目内容是否真实全面。二是关注项目的工程造价。对非隐蔽工程如堡坎、便民路、田间路、蓄水池、池塘等工程量必须到现场进行踏勘,并注意区分维修工程和新建工程;对隐蔽工程如田间道、池塘、沟渠清淤的土石方挖填方量必须以竣工验收资料为主,同时通过踏勘现场、计算工程量、上机取费等方式对工程造价进行核实,防止虚列、多计工程价款。三是关注各项工程建设和相关工作费用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内容及控制额度执行,有关预算调整事项是否办理了批准手续;有无自行改变预算内容、扩大支出范围、提高预算标准等问题,有无用项目预算资金搞计划外工程的`问题。四是关注项目费用支出情况。查看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核算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完备,项目专项支出与建设方日常经费支出的界限是否清晰,有无虚列专项支出弥补日常经费、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等问题;关注已竣工项目的结余资金,有无转移挪用剩余物资、虚列往来欠款、隐匿结余资金的问题。
          六、项目使用效益情况 
         一是关注项目完工后的后期管护情况。查看项目的维护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因管理不善导致水利设施闲置、路桥工程毁损、难以发挥使用功效的情况。关注是否将开发整理后净增的耕地及时发包给当地村民耕种,有无造成新开垦土地闲置的情况。二是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情况。重点审查土地整理项目是否能够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粮食自给率、调整产权结构、减少土地纠纷、实现农村社会稳定、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现代农业推广、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三是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注重分析项目实施后的土地利用率、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耕地后粮食产量增长率、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后灌溉用水节约量、道路通畅后购销支出减少量等数据,综合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四是关注生态效益情况。了解项目实施后土地生态保护和改善情况,关注项目区土壤改良、水源涵养、抗旱排涝、防风固沙、绿化造林的情况。
    ;

3. 土地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评价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内容的特定性,要求其紧紧围绕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其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内容应当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有所区别,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
(2)审计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行为和事项很多,审计机关不必将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审计结果都纳入审计评价的范围,而只需要在已确定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范围内进行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宜过宽,更不能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作出审计评价。
(3)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依据经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作出;其次,审计查证的事实必须足以证明所作出的审计评价;再次,作为审计评价依据的审计证据必须有效,即证据本身必须符合法定或规定的要求,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否则将构成审计风险。
(4)审计评价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由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相当繁杂,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所有内容都加以评价并写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会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过于繁复而影响其效用。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审计评价,着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对一般性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5)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审计评价要避免相互矛盾。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较全面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否则,仅评价其问题或仅评价其业绩都会失之偏颇,造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不充分和不恰当。但同时应注意,审计评价不能相互矛盾,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不能相互冲突。
(6)审计评价要注意用语规范,表意明确。
审计评价语言应简明平实,用词、用意应准确肯定,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加入方言土语。

土地审计发现的问题

4. 土地挂钩项目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土地挂钩项目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主要是依据农村建设用地整体规划和项目区规划等,通过对项目区内村庄的撤并和用地布局的调整,对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和废弃闲置的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将建设用地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等量核定为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一、挂钩项目审计的内容 
    执行国家政策情况。全面了解挂钩项目实施和相关部门执行国家挂钩政策情况,关注各级政府在挂钩项目管理中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和取得了哪些成效。分析了解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存在的困难、采取的措施及获得的经验教训,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问题。
    项目资金的筹集、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摸清挂钩项目的资金来源及构成,了解各级政府对项目的投入情况,项目单位建设资金筹集情况。重点调查项目资金是否足额拨付,是否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审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公开、透明,检查有关单位、乡镇、行政村资金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落实项目资金专账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作等有关规定,资金的管理是否执行财经制度,项目开支是否合理、合法等。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查处利用项目建设、材料采购等便利、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问题。
    挂钩指标的申报、实施及验收情况。通过对项目建设程序的审查,关注项目建设是否按规定办理相关用地和建房手续,项目规划是否合理,项目建设、材料采购是否进行招投标,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按照“先安置后拆旧、先拆旧后使用”的原则实施等。挂钩项目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数量、质量完成,检查有无未按审批指标实施项目,已竣工项目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验收,复垦土地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等问题。评价挂钩项目是否达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目标。
    拆迁群众安置、补偿情况。拆迁、安置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审计要重点关注项目区的拆旧、安置工作,检查拆迁补偿、住房安置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履行了复核、公示等规定程序,分析了解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执行,是否存在“被拆迁”和“被上楼”等问题,关注补偿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存在以拆迁、安置为名乱收费的问题,了解村民对挂钩安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挂钩项目实施效益情况。在全面掌握挂钩项目总体状况的基础上,从项目资金的管理利用、耕地面积和质量是否有效增加、拆迁农民是否满意等方面,全面分析挂钩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实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用地结构和集约用地的目标。
     二、挂钩项目审计的主要方法 
    围绕“三条主线”。围绕财政资金的筹集、拨付和利用情况,关注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从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的筹集、拨付入手,检查资金的到位情况,对项目资金的来源、拨付渠道逐级核对,发现并纠正挤占、挪用、截留、滞留项目资金等问题并分析原因。由于项目单位众多,可抽查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核实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包括定额的套用,取费的标准,特别是协商价格以及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当时的市场公允价格,同时检查施工合同与预算、招标文件的逻辑关系以及关联性;核实隐蔽工程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无相关单位和管理人员多方签名认可,包括变更项目程序上的合法性,有无相关部门的批示意见等手续;关注工程结算的资料,包括中介组织审核结论,必要时采取现场核实工程量等方法,核实结算与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是否一致,特别是对增加的工程量是否有完备的认定等。要重点审查项目资金的支付手续、票据和结算资料是否真实、合规,看有无采取虚开或重复报销原始票据、虚列工程支出、高估冒算等方式,实施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
    围绕土地挂钩指标完成状况,分析挂钩项目实施的土地效益。查阅挂钩项目的有关审批台账、卷宗,对照政府在挂钩方面出台的政策、规定,审查项目立项以及实施方案的可行情况,包括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城乡规划,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报批程序是否合规,对已批复和立项项目,有无擅自调整和改变项目计划的问题,以及调整和改变的原因。特别要关注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时可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审查项目中的住房建设,土地复垦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是否规范、严格,是否存在合同签订后,将工程肢解发包、违法发包、转包等问题,以及由于未严格履行合同,导致项目施工缓慢、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造成损失浪费、资金流失的问题。查阅土地复垦验收资料,抽取部分建设项目现场查看项目区建设状况、土地复垦状况、挂钩结余指标完成情况、复垦耕地质量达标情况等作出评价。
    围绕项目区村民拆迁、安置情况,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评价挂钩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采用座谈、走访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村民对挂钩政策的`了解情况,在拆迁、安置中遇到的困难,对挂钩安置的满意程度,搬迁后的生活状况。查阅项目区拆迁补偿和住房安置方案,对方案的科学性进行评价,检查其落实情况,督促相关惠民政策的落实,防止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关注“四个问题”。拆迁补偿不到位,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拆迁区补偿标准过低、安置区村民购房负担过重,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宅基地转化后的增值收益无法保障等问题。另外,村民长久生活的地方已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生态,他们是否愿意搬迁,也往往被忽视。
    过分追求建设用地指标,复垦耕地质量不高。政府一味追求建设用地指标,忽略了挂钩的真正目标。由于对拆迁、安置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和预支挂钩指标的问题比较普遍,已耕种的复垦土地虽然表面上实现了土地面积上的“占补平衡”,但质量难以达到要求。
    项目资金落实困难,挂钩项目进展缓慢。资金是挂钩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建新区、拆旧区的群众补偿,土地整理、群众安置需要垫付大笔资金,而政府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挤占、挪用、套取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比较突出。项目论证不充分、规划选址有待改善,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前期论证不充分,立项时对建新安置和拆迁整理所需的资金、项目拆迁安置中的困难等论证不充分,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或无法实施;二是项目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个别项目选址不合理;三是部分挂钩项目居民点建设区未安排挂钩周转面积,只能采用“先拆迁后安置”的方式实施;四是居民点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五是对土地结构和资源利用的优化考虑不足,留下了不少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