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应如何运用?

2024-05-14

1.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应如何运用?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调控.其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调节货币量是手段.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进而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标.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应如何运用?

2.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之争

  20世纪60-7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最繁荣的时期,“在野”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新保守主义的旗帜下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在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危机时东山再起;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学派林立,各领风骚。它们或是自诩为“嫡传”的凯恩斯主义者,或公开声明是凯恩斯主义的叛逆者。比如芝加哥学派(注:由于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绝大部分都曾在芝加哥大学任职,所以有人称之为芝加哥学派。)所主张的就是全面维护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历史传统和全面恢复“自由放任”的理论纲领,倡导对新古典的回归和与凯恩斯经济干预主义相抗衡,坚持以哈耶克为代表的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经济学体系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根本原则。20世纪下半叶,诸多自由主义学派来势凶猛,“是市场还是国家”的争论再次白热化,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在我们回眸其百年发展史的时候,不得不对足以构成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劲敌甚至动摇其“正统”地位的现代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予以专门论述。  
 
     现代货币主义即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弗里德曼。弗里德曼从“个人主义”的微观经济结构入手,在“永久收入”的理论基础之上恢复了货币在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关键地位,以此提出了与凯恩斯干预主义相抗衡的自由主义论点(注:参见〔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结构——与批评者商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货币稳定方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在国家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行情动荡远远低于干预时的程度。国家的真正作用不在于短期内影响市场,而首先应保证货币总量能定期和有规律地增加。这是因为:第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和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在凯恩斯那里,由于人们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所以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呈递减趋势,而储蓄则呈递增趋势,这样,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抵消个人消费的减少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弗里德曼驳斥了凯恩斯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认为人们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弗氏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中约有1万家美国银行倒闭破产,造成美国国内货币供给量下降1/3。如果美联储能在这次大危机中发挥作用,那么那场大危机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最多也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经济衰退(注:《弗里德曼:历史终于向他低头》,第二,关于“自然失业率”。凯恩斯主义认为,高就业水平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保证。弗里德曼认为这是一种模糊甚至错误的想法,高就业水平恰恰可以被认为是没有最好地利用社会资源的一个标志:为了社会生产而牺牲了对闲暇的享受,而前者的价值要远远小于后者的价值;通货膨胀政策会使人民产生错觉,“强迫”人民认为他们的实际工资高于这些工资的实际价值。第三,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既然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常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那么,自然失业率就是一种经济条件,货币就具有“中立”的性质,人们很难通过改变通胀率来改变自然失业率即改变经济条件。在短期内也许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但长期内这种关系会消失,即就业水平与通胀率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要把失业率减少到“自然率”以下,那么通胀率就会非常之高,代价也会非常之大。弗氏指出,在60-70年代,美国政府因为要达到全民就业的目标,结果使国内通胀率从1960年的1%上升到1979年的13%。  
 
      现代货币主义在整个80年代几乎被英国撒切尔政府全盘接受,成为撒切尔主义的理论基础。撒切尔主义认为,以往的“教训是,政府不应试图‘人为地’保持充分就业,而应允许市场力量来决定‘自然’的就业水平。而且,对付通货膨胀的货币主义方法意味着以失业率必然上升为条件而对经济进行挤压(通货紧缩)。这样,至少在短期内,失业基本上变成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方法之一。”撒切尔的通货紧缩政策导致失业率一路攀升:50-60年代,失业率只有1%-2%左右,1979年撒切尔上台时为4.5%,1981年猛增至9.1%,1985年高达13%(注:Ramesh Mishra,The Welfaare State in Capitalist Society,Harvester Wheatsheaf,1990.pp.20-21.)。货币主义与撒切尔主义使英国告别充分就业,社会福利政策开始大规模收缩,并实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与其说反对干预主义不如说他希望政府只对货币供给进行干预,但本质上讲,对货币供应量的干预是最大的干预。  
 
       在美国,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来自供给学派的严峻挑战。60年代末以拉弗尔、费尔德斯坦和蒙德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全盘否定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这个需求管理的核心命题,认为它是导致产生“滞胀”的根本原因。因为增长与刺激需求将导致货币供给数量的增长,由此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刺激需求无疑等于抑制储蓄,从而导致了投资率和劳动率的下降,进而降低了积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供给学派主张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精神,尤其是恢复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国家干预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供给管理”,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应该影响供给而不是影响需求,以促进私人储蓄和投资。这样降低税率便成了开给白宫的“药方”。这个药方基于三个理论假设(注:William Niskanen, Reaganom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第一,税收量不一定与边际税率呈同方向变化,在达到某一点时会朝相反方向变化;第二,降低边际税率将鼓励人们用劳动代替休闲;第三,高税收还将造成低投资率,使投资减少、资本存量降低,因此降低边际税率将鼓励投资和生产。

3.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如何看待货币政策作用

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学派。以挑战凯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其领袖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1976年10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货币主义用经济政策的滞后性质反对根据情况而制定的货币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货币增长率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包括货币金融学及当代西方经济本身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是凯恩斯经济学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货币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对立面就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变化合影响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他强调投资的作用,即投资的某种变化会导致收入的变化,而且是以当初投资的某种乘数(倍数)来变化的。基于这些理论,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他主张政府通过调节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在聚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供应,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正是凯恩斯理论导致了罗斯福新政,让美国度过了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从经济学来讲凯恩斯提倡运用财政政策,增加和减少政府投资调整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理论做了一项重要的修正。大萧条的亲身经历,使得凯恩斯及其较为保守的继承者严重低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和作用。一般来说,货币主义认为,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而政府通过调整利率就可以控制投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温和,不会伤害经济。 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首先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的,当货币政策失灵时,就同时使用财政政策。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如何看待货币政策作用

4.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与总收入。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带来产出的改变,但在长期,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5.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影响

你好,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如下:
一、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可以让我们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外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通病,这也有助与我们尽早地制定好正确的应对措施。
二、在新经济形势下,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我们社会学习与掌握西方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加深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的认识,另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扩大与加深相关经济学科经济问题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为尽快解决新经济危机提供方法支持。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摘要】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影响【提问】
你好,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如下:
一、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可以让我们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外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通病,这也有助与我们尽早地制定好正确的应对措施。
二、在新经济形势下,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我们社会学习与掌握西方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加深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的认识,另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扩大与加深相关经济学科经济问题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为尽快解决新经济危机提供方法支持。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回答】
新凯恩斯主义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提问】
结合新凯恩斯主义对我国货币政策提出建议【提问】
一、坚持数量和价格“两条腿走路”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如果过度强调价格调控,指望最短端基准利率向长端资本价格传导,金融期限结构将会因此发生不利于实体经济需要”的重大扭曲。
二、处理好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改善流动性投放机制,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维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同时要推动一级交易商、合格抵押品机制等改革,推动完善流动性投放机制,优化供给结构,增大流动性投放覆盖面,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回答】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影响

6. 简述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1)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他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所得动机主要是指个人而言,业务动机主要是指企业而言。基于所得动机与业务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L=L(Y)

(2)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

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中保存的货币,其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确定。但是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L=L(Y)

(3)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具有周转灵活性 ,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由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加上出于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构成了货币总需求。L=L(r)
综上L=L(Y,r)

7.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信息

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以下三点: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这一需求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需求的货币量越大。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需求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L1=L1(y) =ky。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取决于利率(r),L2=L2(r)=-hr。所以,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L1+L2=L1(Y)+L2(R)=KY-HR。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