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简写

2024-05-15

1.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1661年郑成功带领部下经过艰苦的搏斗,严密的包围了赤嵌城,发炮进攻。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跑来援助,还偷偷地帮郑成功传递消息。
荷兰想调派援军,但被郑成功打了个落花流水,有来无回。赤嵌城被郑成功将士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从此,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扩展资料
收复台湾对祖国统一的时代意义
历史证明,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康熙统一台湾的基础。这是明清之际中国完成领土与主权统一先后相继的两个步骤。
一、任何外国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统一
郑成功当年挥师台湾,直接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主义帝国荷兰。郑成功毫不畏惧,曾向荷兰殖民者严正宣示中国对台湾的领土主权,有谓:“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这是何等无畏的英雄气概!
郑成功率大军围困荷兰人在热兰遮城达9个月之久,最终迫使荷兰人签订投降条约而撤离台湾。郑成功驱荷复台,扫除了中国完成领土与主权统一的外部障碍。这个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二、国家领土与主权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康熙皇帝在郑成功驱荷复台的基础上完成中国领土与主权的统一,使台湾成为大一统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政府经营开发台湾200余年,台湾从福建省的一个府升格为台湾省,台湾由原来的边陲海岛在清末洋务运动之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
1895年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迫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遭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此次台湾的回归,可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最好例证。历史难免有波折,但总会不断前进。1949年之后两岸再次分隔,几多是非曲折,都将大江东去。回顾历史,正视现实,统一乃历史必然,回归是大势所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写

2.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写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便把军队集中在台湾、赤嵌两座城堡,还在港口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切断了敌军与台湾城的联系。
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扩展资料:
郑成功收台湾详细介绍: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
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
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
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
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
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
郑成功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
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
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
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
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
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
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
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3.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崇祯十五年(1642),荷军又打败于天启六年侵占台湾北部鸡笼(基隆)淡水的西班牙殖民者,夺占了台湾的西南部和北部。荷兰在台湾对汉族、高山等族人民施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剥削。在政治上通过任命汉族和高山族"长老"进行统治。
在经济上将台湾土地全部占为己有,向台湾人民强收高额地租,每甲田(约合十一亩)年收租为上田十八石,中田十五石六斗,下田十二石二斗,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在文化教育上派遣基督教传教士向台湾人民灌输宗教思想,创办学校,推行奴化教育。
十八年(1661)四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在台湾登陆,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多月的战斗,于翌年二月一日迫使荷兰侵台长官揆一投降,将其全部赶出,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荷兰最后以失败告终。

扩展资料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至于大员长官揆一则因为投降而受到审判,被软禁于班达(Banda)群岛,直到1674年家人以25000荷盾将他赎回。1675年他出版《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为自己辩护。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百度百科: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4.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是被动的。因为,在清军的重重压制之下,东南沿海几为不保,郑成功可以回旋的战略余地越来越小,为了找到一个安全的根据地抵抗满清和从事反清复明大业,不得已而兵发台湾。以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满清入关后,在内地逐渐站稳了脚跟,国力越来越强大;相反明王朝气数已尽,已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攻。特别是攻克南京的战役失败后,郑成功损失惨重,实力大大削弱,可以回旋的空间是厦门和金门二个小岛,不可能与强大的清军正面对抗。在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的前提下,他必须拓展新的“根据地”,否则将坐以待毙。
  关于以上这些,郑成功是很明白的。此时,南明永历皇帝虽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旧部支持,但也经受不住清军打击,已经退入了缅甸境内,只有攻取台湾,郑的抗清大业才有出路(见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换句话说,西南永历朝廷一蹶不振,郑军有效控制的沿海岛屿无法支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应。为了继续同清廷抗衡,郑成功很自然地把注意的焦点转向了台湾。正如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有“台湾孔子”之誉的沈光文在《台湾赋》中所说:“金门寸土,不足养兵;厦门丸城,奚堪生聚?”
  这个时候,郑芝龙当年的一个部下何斌(又名何廷斌,福建南安人),从台湾来到金门,言及台湾诸事。据说,何斌逃离台湾之前曾经暗中派人测量了进入大员湾的鹿耳门水道,到达厦门以后向郑成功献上了一份秘密地图,标明船舰如何航行才能绕过荷兰炮台在鹿耳门登陆。何斌自告奋勇充当向导,无疑对郑成功率兵复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且,对台湾,郑成功也是熟悉的。早年,父亲郑芝龙就曾屯兵台湾为盗。《清史稿》载:“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芝龙与颜思齐为盗时,尝屯於此。”当年,郑芝龙曾招纳福建漳州泉州地区的数万灾民去台湾谋生,“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黄宗羲《赐姓始末》)。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或许是组织大规模移民去台湾的第一人。也就是说,台湾有众多当年郑芝龙的追随者。郑成功故此大喜,他深知,此去台湾,应该是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
  综上所述,真正促使郑成功下决心收复台湾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他需要一块足以解决几十万兵员的粮饷物资供应的后方基地;二是他根据各种渠道(包括何斌提供的情况)获悉荷方在台湾的兵力部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战则必胜。箭已经搭在弦上,正如俗语所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郑成功翘首以待,一旦适宜的季节风来临,他的舰队就将破浪前进,向预定的目标驶去。
  以上只是简论,近期我会修改答案,补充资料,进行详细论述,请稍等。

5.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
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
二十四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
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
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
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
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
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
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
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
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
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扩展资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影响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
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

6.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
1、郑军议战:
1659年(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南京,惨败而回。郑军元气大伤,郑成功感于清朝统治逐渐稳固,而郑军困守思明(厦门)孤岛粮草匮乏,难以提供数万大军给养,开始思考取得另外的根据地以为整补。
2、荷军备战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为揆一(Frederik Coyett),驻守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另有地方官猫难实叮(Jacobus Valentyn)驻守普罗民遮城(Provinta,遗址位在今台南市赤崁楼)。
自1650年前后,随着中国情势动荡,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关注事态发展是否会影响公司的贸易乃至在台湾的地位。对此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十七人董事会曾决议,即便在太平时期,也须维持1200人以上的士兵保护公司在台湾的财产,但事实上并未执行。

扩展资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
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至于大员长官揆一则因为投降而受到审判,被软禁于班达(Banda)群岛,直到1674年家人以25000荷盾将他赎回。1675年他出版《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为自己辩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7. 郑成功什么时候收复台湾的(详细)?

1662年2月1日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褐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什么时候收复台湾的(详细)?

8.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台湾的收复有什么意义?

原因: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扩展资料:
经过
荷兰海军以仅有的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阻击郑军。荷军战舰船体很大,设备先进。郑成功以60艘大型帆船包围荷兰战舰,荷舰“赫克托”号首先开炮,其他战舰也跟着开火,郑军水师在镇将陈广和陈冲的指挥下,个个奋勇争先。
经过激烈战斗,“赫克托”号被击沉。其他战舰企图逃跑,又被郑军舰船紧紧包围。郑军用五六只大帆船尾追“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展开接舷战、肉搏战。英勇的郑军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爬上“格拉弗兰”号,砍断船靠,又用铁链扣住敌舰船头斜桅,放火焚烧。
“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受重创挣脱逃跑,通信船“伯玛丽亚”号战败后逃往巴达维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