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稳楼市政策现三大特征,市场信心仍有待恢复

2024-05-16

1. 新一轮稳楼市政策现三大特征,市场信心仍有待恢复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稳楼市政策密集出台,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当月累计有超过56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政策。就在5月23日,哈尔滨也加入稳楼市行列,发布通知废止了2018年5月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此轮房地产新政呈现三大新特征:第一,此轮房地产新政不再单纯为刺激购房需求,而是与当地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相结合,寄望一举多得,如武汉、杭州、东莞、泸州、常州、沈阳等地最新房产政策;第二,此轮购房政策不再全国相对统一,而是各地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它们均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稳楼市措施因城施策,如长沙、杭州、沈阳、德州、日照、连云港、惠州等;第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全国少数重点二线城市调控仍未明显放松,三四线城市放松力度最大,不同城市间购房政策差距拉大。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社会信心不足,目前的政策调节仍称不上是重大利好,只是局部调整,短期内难以对市场产生大规模提振效应,但整体而言目前房地产市场已开始筑底回升。
与人口人才政策结合
与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其他政策相结合是此轮稳楼市新政潮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未来新趋势。
5月14日,东莞市住建局凌晨出台楼市新政指出,商业银行要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另外,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无独有偶,南京市最新购房新政也指出,生育两个孩子及以上的南京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同时,还可享受相关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杭州的新政则明确,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报名参加新建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销售时,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类似楼市新政与其他政策相结合的案例不少,沈阳最新购房政策限购放松的条件同时向二孩或多孩家庭、以及青年人才倾斜。沈阳明确,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沈阳还规定,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3倍。
另外,针对青年人才,沈阳市再次扩大公积金贷款支持范围和力度,在沈就业的毕业5年以内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公积金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2倍。
5月19日,四川泸州也发文明确,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泸州市农村户籍人员、非泸州市户籍人员、毕业未满五年的大学(包括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以及二孩、三孩家庭购新房给予一次性总购房款2%的补助。
此外,安徽芜湖对符合条件的青年英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山东日照则对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0万的购房补贴,同时将首次公积金贷款购房最高额度提高到100万元。
相关情况已成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南京、无锡、东莞、乐山、绵阳、达州、苏州、泸州等多个城市针对多孩家庭出台购房新政,内容涉及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以及放松限购政策等。另外,常州、芜湖、沈阳、鹤壁、日照、扬州、泸州等城市最新出台的购房政策都针对青年人才给予了放款限售条件方面的倾斜。
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张磊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将进入少子化高龄化社会,不断减少的新生人口和快递增加的老年人口是我国将来的人口趋势,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策经验表明,任何单独的政策措施都无法对生育率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设立涵盖婚恋、生育、教育、住房、养老、社保等方面的一揽子家庭支持计划,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资源配置,才能全面保障家庭发展,提升家庭生育意愿,这是此轮多地购房新政与人才、人口等政策结合的原因。
平安不动产市场研究副总监岳翔宇也对记者表示,以家庭多孩为放松限制的前提条件,实际是缩小了政策适用范围,减轻了宽松力度,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区希望通过试探性宽松来逐步加码,避免放松节奏过快导致市场迅速升温,与以往的宽松政策相比形式更加丰富。
多位专家表示,与人口、人才政策结合正逐渐成为新一轮房地产政策优化的新趋势,针对多孩家庭的购房支持政策既能促进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与人才政策结合则有利于各地吸引人才就业,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城市跟进。
形式多样因城施策
各地购房政策更加灵活、多样、本地化也是此轮稳楼市政策潮所呈现的一大特点。此轮已出台的政策中,各地均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采取了调整公积金、优化限贷、降低首付比例、实施契税优惠、减少限售年限、给予购房补贴、盘活租赁市场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措施,对所在城市购房政策进行调整。
长沙算此轮稳楼市新政潮中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城市。其最新购房政策明确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对此,有声音认为,长沙新政相当于给绝大多数置换需求强烈的改善一族发放了一张免费“房票”。
不过,不过长沙住建局方面官方答疑称,该政策依然有所限制,比如业主需要与试点企业签订《长沙市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合作协议》,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时间不得低于10年,同时目前资格审核时,以家庭为单位,盘活一套或多套住房用作租赁的,暂按“一户核减一套”的原则核减家庭住房总套数,即有多套住房出租的家庭,在家庭住房套数计算时均只核减一套。
天津、东莞、惠州、佛山、杭州、苏州、武汉、济南等一批热点城市也已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了“自选动作”。天津将购买家庭首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由60万元上调至80万元;东莞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的可以进行交易转让;惠州取消惠阳区、大亚湾区限购;佛山满5年二手房不占购房名额,交易也不限购;杭州新政规定,落户未满5年在限购范围买二手房取消社保要求,非本市户籍家庭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12个月即可购房,降低二手房限购门槛;苏州一手房限售3年调整为2年,二手房限售全面取消。
部分城市则推出了刺激购房组合拳,如四川泸州最新稳楼市政策涉及给予购房补贴、优化土地出让条件、调整落实税收政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取消按揭贷款保证金、优化完善二手房网签备案、办税、办理转移登记工作流程等多方面。
江苏常州、辽宁沈阳稳楼市政策也诚意满满,其中常州将限售时间由取得不动产权证后满4年调整为满2年,同时将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由50%降低至30%,同时提高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30万至60万,家庭最高至90万。此外,常州还加大了对常州博士和35周岁以下硕士等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
其他城市稳楼市新政也丰富多样,洛阳、上饶、连云港、梅州等城市降低首付比例至二成,株洲、南阳、黄石、岳阳、鹤壁等或契税优惠、或购房补贴财政“托市”;无锡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松绑尺度差别大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全国一线城市除了全国性的降息政策外,暂无其他显著稳楼市政策出台。而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购新政则在官宣不到三小时即被紧急删除,此前今年4月广州有银行启动“接力贷”也被当日叫停。足见,在楼市方面,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依然未显著放松。
中指研究院分析,从各线城市政策侧重点来看,一线城市在购房补贴、落户/引才等方面微调政策,二线城市更加侧重优化限购、调整公积金、发放购房补贴、落户/引才等方面,三四线城市调整的政策更多地聚焦在发放购房补贴、多孩家庭住房支持以及落户/引才等方面,弱三四线城市将贷款政策放宽至国家政策规定最低水平,在刺激购房消费的力度上均是本轮政策潮中最强。
中指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各地因城施策落地的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力度或继续加大,预计一线城市政策将继续以微调为主,以引才或纾困为突破口,修复市场信心,其他城市政策力度有望继续加大,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政策存在优化预期。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3条措施,再次明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定调。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了解,这是多年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特别关注的一次,可见房地产市场形势严峻。中央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表明了中央对各地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政策的支持态度,释放出更为积极明确的信号。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业确实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增速进一步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销售额同比下降22.7%。3月份30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48%,同比跌幅扩至47%,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规模也同比大幅降低47%。
信心不足是最大问题
张磊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在疫情的新一轮冲击下,房地产市场加速下行。4月份,房地产投资、销售、新开工、施工等各主要数据同比增速继续为负,且降幅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企稳难上加难。目前对房地产来讲,信心不足是最大问题,转变房地产下行趋势的关键,是扭转社会特别是居民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目前的政策调节仍称不上是重大利好,只是局部调整,短期内难以对整个市场产生大规模提振效应。
岳翔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本轮疫情前宏观经济、房地产销售均处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部分地区居民难以出门,看房购房自然也无从谈起,这令房地产市场加速触底。正常情况下,房地产调控政策无论是宽松还是收紧,即便有效,也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疫情影响下,各类政策的效果也会进一步延后,至少要到封控结束后才会较为明显。此外,“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会尽力稳定房价走势、避免暴涨暴跌,居民购房也将更加理性,因此虽然市场回暖的确定性很高,但节奏不会太快。
全联并购工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处于严重的下滑期,今年年初至今不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令行业雪上加霜,预计目前密集出台的房产政策效果有限。
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则表示,房地产行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此轮稳楼市政策对新市民、青年大学生安居乐业、扎根一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与积极作用,也利于房企加快存量新房出清和房企资金回笼等。
从各地购房者动向来看,此轮稳楼市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房需求。
据媒体报道,机构数据显示,杭州新政后两天二手住房的日均挂牌量,是新政前近一月里日均净挂牌量的近7倍。多位受访的房产经纪人表示,从17日开始,二手房的咨询量明显增加。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杭州个别业主应声上调挂牌价,有业主一次性上调了80万元。但对于大幅涨价的业主,经纪人直言有点离谱。来自深圳、天津、苏州的房产中介也表示,近来看房的人开始多起来了。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4月房地产市场总体面还未呈现全面复苏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市场信心处于筑底回升阶段。
另外,从全国来看,楼市政策宽松力度也越来越强。5月20日,距离5月15日首套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下调20个基点后不到一周时间,央行再公布新一期LPR利率,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密切相关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至4.45%。这意味着,房贷利率下调空间进一步打开,最低可至4.25%。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数据,2022年5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4.91%,二套利率为5.32%,分别较上月回落26个、13个基点,再创2019年以来新低。

新一轮稳楼市政策现三大特征,市场信心仍有待恢复

2. 新一轮稳楼市政策现三大特征 市场信心仍有待恢复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稳楼市政策密集出台,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当月累计有超过56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政策。就在5月23日,哈尔滨也加入稳楼市行列,发布通知废止了2018年5月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此轮房地产新政呈现三大新特征:第一,此轮房地产新政不再单纯为刺激购房需求,而是与当地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相结合,寄望一举多得,如武汉、杭州、东莞、泸州、常州、沈阳等地最新房产政策;第二,此轮购房政策不再全国相对统一,而是各地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它们均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稳楼市措施因城施策,如长沙、杭州、沈阳、德州、日照、连云港、惠州等;第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全国少数重点二线城市调控仍未明显放松,三四线城市放松力度最大,不同城市间购房政策差距拉大。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社会信心不足,目前的政策调节仍称不上是重大利好,只是局部调整,短期内难以对市场产生大规模提振效应,但整体而言目前房地产市场已开始筑底回升。
与人口人才政策结合
与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其他政策相结合是此轮稳楼市新政潮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未来新趋势。
5月14日,东莞市住建局凌晨出台楼市新政指出,商业银行要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另外,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无独有偶,南京市最新购房新政也指出,生育两个孩子及以上的南京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同时,还可享受相关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杭州的新政则明确,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报名参加新建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销售时,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类似楼市新政与其他政策相结合的案例不少,沈阳最新购房政策限购放松的条件同时向二孩或多孩家庭、以及青年人才倾斜。沈阳明确,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沈阳还规定,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3倍。
另外,针对青年人才,沈阳市再次扩大公积金贷款支持范围和力度,在沈就业的毕业5年以内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公积金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2倍。
5月19日,四川泸州也发文明确,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泸州市农村户籍人员、非泸州市户籍人员、毕业未满五年的大学(包括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以及二孩、三孩家庭购新房给予一次性总购房款2%的补助。
此外,安徽芜湖对符合条件的青年英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山东日照则对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0万的购房补贴,同时将首次公积金贷款购房最高额度提高到100万元。
相关情况已成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南京、无锡、东莞、乐山、绵阳、达州、苏州、泸州等多个城市针对多孩家庭出台购房新政,内容涉及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以及放松限购政策等。另外,常州、芜湖、沈阳、鹤壁、日照、扬州、泸州等城市最新出台的购房政策都针对青年人才给予了放款限售条件方面的倾斜。
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张磊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将进入少子化高龄化社会,不断减少的新生人口和快递增加的老年人口是我国将来的人口趋势,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策经验表明,任何单独的政策措施都无法对生育率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设立涵盖婚恋、生育、教育、住房、养老、社保等方面的一揽子家庭支持计划,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资源配置,才能全面保障家庭发展,提升家庭生育意愿,这是此轮多地购房新政与人才、人口等政策结合的原因。
平安不动产市场研究副总监岳翔宇也对记者表示,以家庭多孩为放松限制的前提条件,实际是缩小了政策适用范围,减轻了宽松力度,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区希望通过试探性宽松来逐步加码,避免放松节奏过快导致市场迅速升温,与以往的宽松政策相比形式更加丰富。
多位专家表示,与人口、人才政策结合正逐渐成为新一轮房地产政策优化的新趋势,针对多孩家庭的购房支持政策既能促进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与人才政策结合则有利于各地吸引人才就业,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城市跟进。
形式多样因城施策
各地购房政策更加灵活、多样、本地化也是此轮稳楼市政策潮所呈现的一大特点。此轮已出台的政策中,各地均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采取了调整公积金、优化限贷、降低首付比例、实施契税优惠、减少限售年限、给予购房补贴、盘活租赁市场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措施,对所在城市购房政策进行调整。
长沙算此轮稳楼市新政潮中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城市。其最新购房政策明确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对此,有声音认为,长沙新政相当于给绝大多数置换需求强烈的改善一族发放了一张免费“房票”。
不过,不过长沙住建局方面官方答疑称,该政策依然有所限制,比如业主需要与试点企业签订《长沙市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合作协议》,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时间不得低于10年,同时目前资格审核时,以家庭为单位,盘活一套或多套住房用作租赁的,暂按“一户核减一套”的原则核减家庭住房总套数,即有多套住房出租的家庭,在家庭住房套数计算时均只核减一套。
天津、东莞、惠州、佛山、杭州、苏州、武汉、济南等一批热点城市也已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了“自选动作”。天津将购买家庭首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由60万元上调至80万元;东莞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的可以进行交易转让;惠州取消惠阳区、大亚湾区限购;佛山满5年二手房不占购房名额,交易也不限购;杭州新政规定,落户未满5年在限购范围买二手房取消社保要求,非本市户籍家庭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12个月即可购房,降低二手房限购门槛;苏州一手房限售3年调整为2年,二手房限售全面取消。
部分城市则推出了刺激购房组合拳,如四川泸州最新稳楼市政策涉及给予购房补贴、优化土地出让条件、调整落实税收政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取消按揭贷款保证金、优化完善二手房网签备案、办税、办理转移登记工作流程等多方面。
江苏常州、辽宁沈阳稳楼市政策也诚意满满,其中常州将限售时间由取得不动产权证后满4年调整为满2年,同时将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由50%降低至30%,同时提高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30万至60万,家庭最高至90万。此外,常州还加大了对常州博士和35周岁以下硕士等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
其他城市稳楼市新政也丰富多样,洛阳、上饶、连云港、梅州等城市降低首付比例至二成,株洲、南阳、黄石、岳阳、鹤壁等或契税优惠、或购房补贴财政“托市”;无锡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松绑尺度差别大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全国一线城市除了全国性的降息政策外,暂无其他显著稳楼市政策出台。而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购新政则在官宣不到三小时即被紧急删除,此前今年4月广州有银行启动“接力贷”也被当日叫停。足见,在楼市方面,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依然未显著放松。
中指研究院分析,从各线城市政策侧重点来看,一线城市在购房补贴、落户/引才等方面微调政策,二线城市更加侧重优化限购、调整公积金、发放购房补贴、落户/引才等方面,三四线城市调整的政策更多地聚焦在发放购房补贴、多孩家庭住房支持以及落户/引才等方面,弱三四线城市将贷款政策放宽至国家政策规定最低水平,在刺激购房消费的力度上均是本轮政策潮中最强。
中指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各地因城施策落地的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力度或继续加大,预计一线城市政策将继续以微调为主,以引才或纾困为突破口,修复市场信心,其他城市政策力度有望继续加大,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政策存在优化预期。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3条措施,再次明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定调。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了解,这是多年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特别关注的一次,可见房地产市场形势严峻。中央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表明了中央对各地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政策的支持态度,释放出更为积极明确的信号。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业确实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增速进一步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销售额同比下降22.7%。3月份30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48%,同比跌幅扩至47%,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规模也同比大幅降低47%。
信心不足是最大问题
张磊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在疫情的新一轮冲击下,房地产市场加速下行。4月份,房地产投资、销售、新开工、施工等各主要数据同比增速继续为负,且降幅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企稳难上加难。目前对房地产来讲,信心不足是最大问题,转变房地产下行趋势的关键,是扭转社会特别是居民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目前的政策调节仍称不上是重大利好,只是局部调整,短期内难以对整个市场产生大规模提振效应。
岳翔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本轮疫情前宏观经济、房地产销售均处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部分地区居民难以出门,看房购房自然也无从谈起,这令房地产市场加速触底。正常情况下,房地产调控政策无论是宽松还是收紧,即便有效,也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疫情影响下,各类政策的效果也会进一步延后,至少要到封控结束后才会较为明显。此外,“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会尽力稳定房价走势、避免暴涨暴跌,居民购房也将更加理性,因此虽然市场回暖的确定性很高,但节奏不会太快。
全联并购工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处于严重的下滑期,今年年初至今不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令行业雪上加霜,预计目前密集出台的房产政策效果有限。
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则表示,房地产行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此轮稳楼市政策对新市民、青年大学生安居乐业、扎根一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与积极作用,也利于房企加快存量新房出清和房企资金回笼等。
从各地购房者动向来看,此轮稳楼市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房需求。
据媒体报道,机构数据显示,杭州新政后两天二手住房的日均挂牌量,是新政前近一月里日均净挂牌量的近7倍。多位受访的房产经纪人表示,从17日开始,二手房的咨询量明显增加。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杭州个别业主应声上调挂牌价,有业主一次性上调了80万元。但对于大幅涨价的业主,经纪人直言有点离谱。来自深圳、天津、苏州的房产中介也表示,近来看房的人开始多起来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4月房地产市场总体面还未呈现全面复苏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市场信心处于筑底回升阶段。
另外,从全国来看,楼市政策宽松力度也越来越强。5月20日,距离5月15日首套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下调20个基点后不到一周时间,央行再公布新一期LPR利率,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密切相关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至4.45%。这意味着,房贷利率下调空间进一步打开,最低可至4.25%。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数据,2022年5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4.91%,二套利率为5.32%,分别较上月回落26个、13个基点,再创2019年以来新低。

3. 稳楼市系列政策修复市场情绪,业界称行业景气度加快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9月份以来,中央多项政策集中出台,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资金逐步落位,稳市场、稳预期的导向更加明确。”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各地政策持续跟进,多地首套商贷利率下限降至4%以下,部分城市受政策优化放松带动,市场情绪有所修复。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亦显示,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呈边际改善。
广发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郭镇表示,中央全局性支持政策叠加地方加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调控力度,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显著提升,有望推动行业需求预期加快改善,供给侧融资等政策宽松为房企提供了额外支持,行业发展的整体稳定性正在增强。预期在“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及“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推动下,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很可能稳步加快改善。
需求端局部回暖 四季度有望触底回升
今年三季度以来,稳楼市政策加速出台,地产需求端边际回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2%,较今年前8个月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同期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6.3%,较今年前8个月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6.16%、14.21%,但是环比分别增长39.32%、33.68%。
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包括符合条件的城市可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出售自有住房后1年内重购可退个税等。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1个城市下调首套商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包括武汉、天津等城市,超百城下调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按揭利率明显改善。
从按揭规模来看,郭镇表示,今年8月份、9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单月净增分别为2658亿元、3456亿元,分别环比上升78.9%、30.0%,受政策改善推动连续两月环比上行,居民购房情绪累积改善有望推动需求端企稳回暖。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9月份以来,政策出台频率和含金量明显提升,在低基数和政策利好下,四季度行业销售有望触底回升。
保交楼持续推进 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从房企端来看,8月份以来,保交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举措不断出台,并不断强化。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对保交楼提出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做好保交楼、防烂尾、稳预期相关工作,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压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防范发生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事实上,自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以来,已经累计超30个省市出台保交楼举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9个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9.9%,较前8个月降幅收窄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6%,有所扩大。
《报告》强调,“推动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楼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校正过度避险行为”。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由负转正。2022年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53.29万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年末增速低4.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上半年高2.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当前“房住不炒”和地产周期下行环境下,房地产贷款整体仍偏弱;三季度以来,地产供需两端的刺激政策加速出台,在降息、保交楼专项基金加快落地、9月底房地产政策“三箭齐发”下,地产销售边际回暖,居民按揭贷款环比增加,助力地产行业筑底企稳。
从资本市场来看,10月20日,证监会表示,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在确保股市融资不投向房地产业务的前提下,允许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此后,国际实业、中国能建、东百集团等多家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或提示性公告。
“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涉房企业A股市场融资,既严格限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企业股权融资,又更加利于服务实体经济。”中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岳表示,对于主业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地方国企、城投平台或者其他实体企业,其直接参与了保交楼,但由于“涉房”而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本次松绑对于保交楼的推进非常重要。
聚焦保民生 更多利好举措有望出台
对于下一步稳楼市政策,市场认为,未来政策落脚点将更多聚焦在保民生,预计地方限购、限贷政策或将进一步优化,二手房相关优化政策有望进一步扩围。另外,各地保交楼举措将不断落地,保交楼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陈文静表示,当前各地优化政策仍维持在较高频率,预计各地政策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一二线热点城市限购政策或仍以“优先放松郊区限购”的方式渐进式推进,限贷政策或将进一步优化,优化“认房认贷”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将有助于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而更多三四线城市的行政限制性政策则有望全面取消。
“四季度仍是保交楼的关键节点,随着专项借款进一步落位,各地针对停工项目的解决措施亦将不断落实,保交楼工作有望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陈文静说。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合理的住宅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仍将是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方向。另外,强调“租购并举”完善供应端,表明中央将继续完善住房供应的“市场 保障”体系,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增加市场上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量,将为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从长期来看,该分析师认为,房地产行业政策整体将逐步向好,企业将从规模转向质量发展,而龙头和蓝筹企业强者恒强的逻辑依然存在,相关企业将获得供需改善下的成长机会。

稳楼市系列政策修复市场情绪,业界称行业景气度加快恢复

4. 提振信心 稳楼市政策料频繁落地

(张军)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因城施策”受到支持,“稳楼市”政策将更加频繁落地,购房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改善市场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意味着中央对地方“因城施策”政策的支持更为明确。“‘稳楼市’政策5月份有望更加频繁落地。”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夏亦丰认为。
“合理改善型购房需求有望获得进一步支持,信贷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包括放宽认房/认贷标准、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二套房按揭利率等,具体落实将由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执行。”光大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何缅南表示。
“预期改善对楼市信心的提振意义很大。3月以来,公司部分区域销售情况不错。随着信贷等政策的转变,经济实力强的地区需求向好。”某上市房企管理层人士表示。
开展“因城施策”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约80个城市开展“因城施策”。
此次会议召开后,江西上饶,广东惠州、中山、梅州,江苏连云港、无锡等地纷纷发布相关政策,涉及公积金、首付比例、购房补贴、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5月1日,广东省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降低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从当前执行的三成降至二成。
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的通知》,明确无锡市区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按国家规定执行,由5年调整为2年。
4月29日,《关于促进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发布。商业贷款方面,首套房首付比例按20%执行,引导商业银行逐步下调房贷利率、缩短审批放贷周期。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方面,在严格执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采取担保方式,释放一定数额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夏亦丰表示,后续可以重点关注强二线城市是否有相关政策落地,这将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意义。
鼓舞房企“士气”
去年以来,房企信用问题不断出现。预售资金监管会否调整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日前表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首次从全国层面作出统一安排、确定监管机制,能够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规范开发商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房地产市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创造条件。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相关内容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券商指出,未来房地产板块龙头股估值仍有进一步向上突破的空间。
中信证券表示,预计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优化和放松,将是缓解房企信用问题和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夏亦丰则认为,未来可能的举措包括:允许部分房企以银行保函解冻部分监管资金。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房企,预售资金留存比例适当降低;进一步放开预售资金监管时间点。

5. 提振信心 稳楼市政策料频繁落地

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因城施策”受到支持,“稳楼市”政策将更加频繁落地,购房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改善市场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意味着中央对地方“因城施策”政策的支持更为明确。“‘稳楼市’政策5月份有望更加频繁落地。”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夏亦丰认为。
“合理改善型购房需求有望获得进一步支持,信贷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包括放宽认房/认贷标准、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二套房按揭利率等,具体落实将由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执行。”光大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何缅南表示。
“预期改善对楼市信心的提振意义很大。3月以来,公司部分区域销售情况不错。随着信贷等政策的转变,经济实力强的地区需求向好。”某上市房企管理层人士表示。
 开展“因城施策”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约80个城市开展“因城施策”。
此次会议召开后,江西上饶,广东惠州、中山、梅州,江苏连云港、无锡等地纷纷发布相关政策,涉及公积金、首付比例、购房补贴、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5月1日,广东省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降低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从当前执行的三成降至二成。
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的通知》,明确无锡市区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按国家规定执行,由5年调整为2年。
4月29日,《关于促进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发布。商业贷款方面,首套房首付比例按20%执行,引导商业银行逐步下调房贷利率、缩短审批放贷周期。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方面,在严格执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采取担保方式,释放一定数额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夏亦丰表示,后续可以重点关注强二线城市是否有相关政策落地,这将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意义。
 鼓舞房企“士气”
去年以来,房企信用问题不断出现。预售资金监管会否调整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日前表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首次从全国层面作出统一安排、确定监管机制,能够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规范开发商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房地产市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创造条件。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相关内容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券商指出,未来房地产板块龙头股估值仍有进一步向上突破的空间。
中信证券表示,预计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优化和放松,将是缓解房企信用问题和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夏亦丰则认为,未来可能的举措包括:允许部分房企以银行保函解冻部分监管资金。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房企,预售资金留存比例适当降低;进一步放开预售资金监管时间点。

提振信心 稳楼市政策料频繁落地

6. 楼市平稳意味着 市场的稳定与政策的稳定

李一戈
买过房的朋友都知道,契税是必须交的。由于楼市火爆时期形成的习惯,二手房转让涉及的应该由卖方缴纳的契税等,绝大多数也转嫁到了买方身上。包括契税等税收政策的调整,与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因而备受消费者关心。
这就是《契税法》8月12日公布后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0年8月11日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至5%。
相信到现在你最初看到这两个数字后的恐慌已经平复了。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契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契税税率就是3%至5%,只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税收主管部门和各地政府对住房买卖需要缴纳的契税,都给予了优惠或财政补贴,税率普遍是在1%-3%这个区间,这就造成了人们以为法定契税税率就是1%-3%的印象。
《契税暂行条例》上升到《契税法》,是立法机关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体现。《契税法》实施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给这么长的过渡期,我个人分析,应该是考虑到契税事关千家万户,要给国家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政府预留较为充分的调研讨论时间,再制定具体的解释性文件和实施细则。在此之前,当然是执行现有的契税税率。
有朋友担心,《契税法》实施细则会不会将税率下限从1%提高到3%呢?大概率不会。记得多年前,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税制改革的推进,应当全面衡量、综合考虑,以不增加,或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总体税负为前提。这一改革思路,这些年都是体现了的。
从过往房地产调控的历程看,包括契税、营业税在内的税收调整是调控手段之一。理论上,不排除少数热点地区将契税税率下限提高到3%,上限提高到5%;但是,即使是房价上涨迅猛的年份,国家主管部门和省级政府、城市政府,都没用这一招,相信未来的《契税法》实施细则大概率也不会。
举个例子,目前的单套房屋总价已经有了很大的上涨,今年应纳契税税额按税率1%征收可能就相当于2000年的3%,如果下限提高到3%,相对税负就是很大的跃升。政府部门不可能不注意到这种情况。至少,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契税优惠应予保持。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有两句话,一句是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一句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个人理解,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平稳”既包括房价、地价的基本稳定,也包括政策的基本稳定。而税收稳定是房地产政策稳定的重要内容。住建部提出,2020年要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也是这个意思。稳预期就包含政策预期的基本稳定。当然,群众对《契税法》出台后契税税率具体如何执行难免有情绪上的波动,这可以理解,客观上也会推动实施细则尽快制定出来,但基于以上分析,人们大可以放心。
回到房地产市场本身,它的稳定分两个层次,一是短期的稳定,二是中期(比如5年)的稳定。长期趋势,暂时不讨论。
短期,很自然会问到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走势。21世纪经济报道刚刚主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几乎所有嘉宾都同意,下半年楼市将保持平稳。3月下旬售楼处重开后,有过一波成交小波峰,这是疫情耽搁后住房需求的集中释放,属于正常市场表现。但进入6月下旬就稳定下来了。
个别城市、个别区域曾经出现抢购新房的现象。其实这些楼盘的备案价格仍然是政府限价,也正是这个原因,极少数新房与周边二手房存在所谓的价格倒挂,会发生买到即赚到的效应,认为有机可寻的消费者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取购房资格。在一城一策的调控指导思想下,弥合其中的投机缝隙就是必要的。
二手房价格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政府部门很难直接干预。但管住了新房市场,遏制住了投机因素,它的传导效应也有助于二手房市场的稳定。回头看,2016年10月以来的这一轮调控,新房市场是2018年7月进入调整,而主要城市的二手房市场是差不多3-4月就开始调整了,新房市场的调整则进一步推动了二手房市场的调整。由于新房市场普遍是政府限价,所以近两年二手房市场的调整幅度要略深于新房市场,但现在也基本稳定下来,呈现横向平整的状态。
中期看,7月24日房地产市场座谈会传达出的信息非常明确,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落地实施,虽然期间的某个时段,比如今年5月,个别区域会出现波动,但整体将是稳定的。不管是以2018年7月为起点还是以2020年1月为起点,可以肯定,房地产市场已进入稳定期。至于稳定期有多长,无法准确预测,也许是5年,也许5年以后再跟着一个5年。
稳定期对长跑型房企最为有利。因此,房企在制定战略时,也应着眼于5年甚至更长时期。还是那句话,平淡的日子过出色彩来,才是真本事。

7. 楼市平稳意味着市场的稳定与政策的稳定

买过房的朋友都知道,契税是必须交的。由于楼市火爆时期形成的习惯,二手房转让涉及的应该由卖方缴纳的契税等,绝大多数也转嫁到了买方身上。包括契税等税收政策的调整,与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因而备受消费者关心。
这就是《契税法》8月12日公布后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0年8月11日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至5%。
相信到现在你最初看到这两个数字后的恐慌已经平复了。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契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契税税率就是3%至5%,只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税收主管部门和各地政府对住房买卖需要缴纳的契税,都给予了优惠或财政补贴,税率普遍是在1%-3%这个区间,这就造成了人们以为法定契税税率就是1%-3%的印象。
《契税暂行条例》上升到《契税法》,是立法机关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体现。《契税法》实施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给这么长的过渡期,我个人分析,应该是考虑到契税事关千家万户,要给国家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政府预留较为充分的调研讨论时间,再制定具体的解释性文件和实施细则。在此之前,当然是执行现有的契税税率。
有朋友担心,《契税法》实施细则会不会将税率下限从1%提高到3%呢?大概率不会。记得多年前,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税制改革的推进,应当全面衡量、综合考虑,以不增加,或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总体税负为前提。这一改革思路,这些年都是体现了的。
从过往房地产调控的历程看,包括契税、营业税在内的税收调整是调控手段之一。理论上,不排除少数热点地区将契税税率下限提高到3%,上限提高到5%;但是,即使是房价上涨迅猛的年份,国家主管部门和省级政府、城市政府,都没用这一招,相信未来的《契税法》实施细则大概率也不会。
举个例子,目前的单套房屋总价已经有了很大的上涨,今年应纳契税税额按税率1%征收可能就相当于2000年的3%,如果下限提高到3%,相对税负就是很大的跃升。政府部门不可能不注意到这种情况。至少,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契税优惠应予保持。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有两句话,一句是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一句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个人理解,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平稳”既包括房价、地价的基本稳定,也包括政策的基本稳定。而税收稳定是房地产政策稳定的重要内容。住建部提出,2020年要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也是这个意思。稳预期就包含政策预期的基本稳定。当然,群众对《契税法》出台后契税税率具体如何执行难免有情绪上的波动,这可以理解,客观上也会推动实施细则尽快制定出来,但基于以上分析,人们大可以放心。
回到房地产市场本身,它的稳定分两个层次,一是短期的稳定,二是中期(比如5年)的稳定。长期趋势,暂时不讨论。
短期,很自然会问到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在刚刚主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几乎所有嘉宾都同意,下半年楼市将保持平稳。3月下旬售楼处重开后,有过一波成交小波峰,这是疫情耽搁后住房需求的集中释放,属于正常市场表现。但进入6月下旬就稳定下来了。
个别城市、个别区域曾经出现抢购新房的现象。其实这些楼盘的备案价格仍然是政府限价,也正是这个原因,极少数新房与周边二手房存在所谓的价格倒挂,会发生买到即赚到的效应,认为有机可寻的消费者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取购房资格。在一城一策的调控指导思想下,弥合其中的投机缝隙就是必要的。
二手房价格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政府部门很难直接干预。但管住了新房市场,遏制住了投机因素,它的传导效应也有助于二手房市场的稳定。回头看,2016年10月以来的这一轮调控,新房市场是2018年7月进入调整,而主要城市的二手房市场是差不多3-4月就开始调整了,新房市场的调整则进一步推动了二手房市场的调整。由于新房市场普遍是政府限价,所以近两年二手房市场的调整幅度要略深于新房市场,但现在也基本稳定下来,呈现横向平整的状态。
中期看,7月24日房地产市场座谈会传达出的信息非常明确,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落地实施,虽然期间的某个时段,比如今年5月,个别区域会出现波动,但整体将是稳定的。不管是以2018年7月为起点还是以2020年1月为起点,可以肯定,房地产市场已进入稳定期。至于稳定期有多长,无法准确预测,也许是5年,也许5年以后再跟着一个5年。
稳定期对长跑型房企最为有利。因此,房企在制定战略时,也应着眼于5年甚至更长时期。还是那句话,平淡的日子过出色彩来,才是真本事。

楼市平稳意味着市场的稳定与政策的稳定

8. 楼市“稳”字当头 各地政策差异调控

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主基调下,各地楼市调控开始走向细分。
二线城市中的苏州,因房价和土地市场过热而率先加大调控力度。5月11日,苏州对部分区域实施新房三年限售,二手房五年限售。5月24日,苏州市政府再次联合住建局、发改委等部门召开房地产行业座谈会,讨论下一步的调控工作。据媒体报道,苏州将以6月、7月作为过渡期,如房价、地价等多个指标仍得不到控制,7月起调控将会加码,具体举措包括但不限于扩大限售范围、提高外地人购房社保门槛等。
距离苏州1500公里远的珠海,则开始“放宽”购房政策。5月24日,珠海市住建局房产科向媒体确认,外地非人才限购1套新房,西区、高新区不需要社保;外地人才限购1套新房,珠海大桥以西及高新区无需社保;高端及外籍人才、港澳居民无社保要求可全市购买1套新房。
“无论是苏州还是珠海,楼市调控的原则一直没有变,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楼市过热时就要加大调控,楼市有下行风险时要适度宽松。
上海一家房企高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央多次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所以楼市趋稳既是政策诉求,也是众望所归。
苏州调控加码
4月底房地产价格指数超过全年调控目标5%的界限以及土地市场过热,是苏州出台新政的直接原因。
据克而瑞数据统计,2019年1―4月苏州市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74万平方米,同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38%。成交均价21279元/平方米,同比2018年同期上涨9%。其中4月新房成交10014套,为2016年10月以来新高,二手房网签11748套,环比大涨99.52%。
苏州楼市“量价齐升”,其土地市场同样火热。2019年以来,苏州四次大型土拍中,有三次接近或超过百亿级别。1月4日,苏州主城区出让7宗地块,共揽金129.19亿元,其中青剑湖地块飙价175轮;首拍告捷后,苏州在1月11日继续连拍4宗地块,总成交价为78.83亿元;2月22日,苏州成功出让6宗涉宅地块加园区1宗商服用地,总成交价为98.25亿元。4月24日,苏州再次出让5宗地块,总成交价134.53亿元。其中溢价最高的一宗由碧桂园拿下,溢价率达56.66%。
“苏州楼市火热,是因为之前的调控没那么严格,”张大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再加上今年房企融资渠道稍有放宽及苏州土地供应减少,也直接造就了苏州土地市场的火热。
为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苏州在5月11日发布新政,对工业园区全域、苏州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新房项目限售三年,苏州工业园区全域二手房限售五年。在5月24日的房地产行业座谈会上,核心内容包括把房价涨幅控制在5%以内;如房价、地价等指标仍得不到控制,7月后会即刻加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苏州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但其市场体量比较大,又靠近一线城市上海,所以其调控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热点二线城市,具有样本价值。
张大伟亦发文表示,从苏州的调控来看,预计后续各地出台的加码政策,也基本都会以降低短期投资的限售为主。对于购买入口收紧、限购的政策,预计力度不会很大。
珠海局部放宽
与苏州不同,珠海此前一直执行较为严格的限购政策。2017年4月8日,珠海强化“限购、限售、价格备案”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需连续缴纳5年社保,新购普通住房须在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之后才能上市交易。
看齐一线城市的限购门槛,使珠海楼市迅速进入“速冻模式”。来自合富辉煌的数据显示,2017年,珠海全年住宅网签成交1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1%;新增供应2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成交均价2218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6%,涨幅收窄5个百分点。
“珠海‘408新政’学习的是广深,但局限于当地人口较少,实施这么严格的政策,长此以往对楼市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6年珠海一手住宅成交4.9万套,实施“408新政”后,2017年下降到1.5万套,2018年略有好转,但1―11月成交量也只有1.7万套。而据官方数据显示,珠海市2018年末常住人口为189.11万人。
“市场虚火”得到有效控制后,珠海又着手局部“放宽”限购政策。
今年5月24日,珠海正式向媒体发布新政:外地非人才限购1套新房,西区、高新区不需要社保;外地人才限购1套新房,珠海大桥以西及高新区无需社保;高端及外籍人才、港澳居民无社保要求可全市购买1套新房。
“即便放开限购,也是成交量的恢复,不是价格的上涨。”肖文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各地城市根据最新的市场变化对现有调控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不违规,关键在于把握好“房住不炒”和“遏制房价上涨”两条政策红线。
“预计之前调控比较严厉的城市,后续可能会效仿珠海对政策进行调整。”肖文晓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