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简介

2024-05-11

1. 华盛顿简介

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美国开国元勋、国父、首任总统。
为美国首任总统,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成立最高法院,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步入正轨。他也被许多人称为美国的国父,并被视为美国的创立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也在全世界成为一个典型的仁慈建国者的形象。美国人谈到他时总是称他为美国的国父。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尽管华盛顿去世时获得了当时最高的军衔—三星的陆军中将(LieutenantGeneral),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多将军(从格兰特开始)获得了和他一样以及更高(四星以及五星)的军衔,这看起来就像华盛顿功绩不如他们一般。
直到1976年国会通过法案,追封华盛顿为六星上将(GeneraloftheArmiesoftheUnitedStates,相当于苏联等国的大元帅军衔),并正式宣布此为是美国最高军衔,超过以往和未来的所有元帅(五星上将)和将军。
后世纪念
·华盛顿和西奥多·罗斯福、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4位总统一起被卡尔文·柯立芝所选上,他们的脸庞被刻在拉什莫尔山的巨大石壁上,成为美国最知名的雕像群之一,也是美国的象征。其中,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半身雕像列在第一位。他目光锐利,凝视前方,若有所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盛顿

华盛顿简介

2. 华盛顿简介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通常称为华府,以避免和位于太平洋岸同名的华盛顿州混淆。华府占地六十七英哩,坐西朝东。阿帕拉契山为背,波多马克河为水,子午主轴是以北边的白宫和南端的华盛顿纪念碑,东西向主轴为东边的国会大厦和西边的林肯纪念堂。这种格局是种很严密的中国宫廷式的格局。 
 
 华府这个城市是按照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理念建立的,而且是根据法国建筑工程技师殷范提设计规划的。华府市街恰似棋盘方格,区划井然有序,既没有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炫耀入目的霓虹灯,街道建筑大多平实,并以格子状辐射开来,很像中国几个著名的古都。在这个艺术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察觉到在美国其它大都会中不易看到的中国精髓与东方神韵。 
 
 华府广阔平稳,有为数众多的国家公园,处处绿意盎然。很多居民都住公寓,因此这个城市既不必向高空发展,又不至于蔓延到东面的海边,人口中的一大部份,都生活在舒服的环境中,所以在华府看不到无目标地忙碌、行色匆匆的路人,这里的人忙碌有方向。华府最值得参观的有史密松宁博物馆、白宫及国会的内部;访问林肯纪念堂,在波多马克公园散步,然后从华盛顿纪念碑眺望首都之全景;最后凭吊阿灵顿国家公墓地的战士亡魂。

3. 华盛顿的介绍

《华盛顿》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及其野蛮史)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或野蛮)积淀的结果,是历来各个民族的人民都参与其中的人类共业。但是每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及其影响却各不相同。我们总是会希望了解历史上所有的人,但实际上往往只能是了解其中少数特别突出的人、个别的人,因为这些人足以代表或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时代及其特色。

华盛顿的介绍

4. 华盛顿的内容简介

《华盛顿》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及其野蛮史)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或野蛮)积淀的结果,是历来各个民族的人民都参与其中的人类共业。但是每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及其影响却各不相同。我们总是会希望了解历史上所有的人,但实际上往往只能是了解其中少数特别突出的人、个别的人,因为这些人足以代表或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时代及其特色。

5. 华盛顿的资料简介

  华盛顿是美国联邦党的  政治  家,同时也是美国  历史  上的首任总统,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担任大陆陆军总司令,所以被美国成为是“国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华盛顿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盛顿的资料简介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年,是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组织机构精干的联邦政府,颁布司法  条例  ,成立联邦最高法院。他在许多问题上倾向于联邦党人的主张,但力求在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民主党)之间保持平衡。他支持A.汉密尔顿关于成立国家银行的计划,确立国家信用。批准T.杰斐逊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础。1793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华盛顿的感情生活   
      1759年1月6日,26岁的华盛顿与27岁的寡妇玛莎·丹德里奇在女方的家中——位于威廉斯堡西北部的帕门基河上的怀特庄园——结婚 。当时的玛莎已有两个孩子。1731年6月21日,玛莎生于弗吉尼亚州的新肯特县,是  种植  园主约翰·丹德里奇和弗朗西丝·琼斯·丹德里奇的女儿。玛莎是一个身材矮小、面容可人的女性,虽然称不上具有聪慧的头脑,但是务实、脚踏实地。18岁的时候,她与丹尼尔·帕克·卡斯蒂斯——一位拥有17000英亩土地的知名种植园主——结婚,生育了四个子女,两个夭折。1757年,她的丈夫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因此,玛莎成为弗吉尼亚州最为富有的理想的结婚对象。华盛顿与玛莎和她的丈夫以前可能相识。1758年3月,他两次造访了怀特庄园。当他第二次离开的时候,可能已经与玛莎订婚,至少她已经答应考虑他的求婚。他们的婚礼极为隆重,新郎身穿缀有红色镶边和金质带扣的蓝、银双色礼服。牧师彼得·莫索姆宣布两人结为夫妇,二人在怀特庄园度过了几周的蜜月时间之后,在华盛顿的弗农山庄开始生活。他们的婚姻比较稳定,没有受到不忠或者双方个性不合的困扰。美国独立革命期间,玛莎到丈夫的战地指挥部看望丈夫,吃了不少的苦头。作为第一夫人,玛莎在纽约和费城(1800年约翰·亚当斯执政时,首都迁往华盛顿)主持了许多国家事务的社交活动。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夫妇回到了弗农山庄。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赶赴当时的临时首都纽约。玛莎也不得不再次别离家乡。生性纯朴的玛莎不喜欢都市的新生活,然而,她也无可奈何地梳起了复杂的发式,更换新款的服装,宴请宾客。玛莎无法回避社交活动,但她从不参政,她依然生活简朴、举止含蓄,保持一个受人爱戴的“国母”形象1799年12月31日华盛顿去世后,玛莎心情抑郁,于1802年5月22日去世。
         华盛顿的生平  事迹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
   
      ( 1754年—1763年)。在华盛顿22岁的时候,华盛顿无意间成为了法国印地安人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的导火线之一。这场殖民地所参加的第一场战争起源于1753年,法国人开始在当时属于弗吉尼亚州领土的俄亥俄谷地(Ohio Country)建立许多堡垒,这是法国人的战略之一。法国人得到当地原住民的支持,试图阻止英国人继续向西扩张他们在美州的殖民地,并阻挡殖民地内的英国军队。维吉尼亚州的总督是罗伯特·丁威迪(Robert Dinwiddie),当时担任的华盛顿替他向法国指挥官递交了最后通牒书,要求法国人离开。华盛顿将过程透露给当地的报纸,而他也因此成为传奇人物。但法国人拒绝撤离,因此在1754年,丁威迪派遣了刚升迁的华盛顿率领维吉尼亚第一军团,前往俄亥俄谷地攻击法国人。华盛顿率领军队伏击了一队由法裔加拿大人组成的侦查队,在短暂的战斗后,华盛顿的印地安人盟友Tanacharison族人杀害了法国指挥官Ensign Jumonville,接着华盛顿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为Fort Necessity的堡垒,但在数量更多的法军和其他印地安人部队进攻下,这座堡垒很快便被攻陷,他也被迫投降。投降时华盛顿签下一份承认他“刺杀”了法军指挥官Jumonville的文书(因为这份文书用法文写成,华盛顿根本看不懂),而这份文书导致了  国际  间的事变,成为法国印地安 人战争的起因之一。这场战争也是七年战争的一部分。
   
      华盛顿稍后被法国人假释,在同意一年之内不返回俄亥俄谷地后被释放。
   
      华盛顿一直渴望加入英国军队,当时殖民地的居民都对此不感  兴趣  。他在1755年终于等到机会,当时英军发动远征,试着重新夺回俄亥俄谷地。远征行动在莫农加希拉河战役(Battle of the Monongahela)中遭受灾难性结果。相当不可思议的,华盛顿的外衣被四发子弹击穿,但他仍毫发无伤,同时他冷静的在炮火中组织军队撤退。在维吉尼亚州,华盛顿成了英雄人物,虽然战争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别处,他继续领导了维吉尼亚第一军团好几年。在1758年,他随着John Forbes展开另一次远征,  成功  的将法军驱离了Duquesne堡垒。
   
      华盛顿最初  军事  生涯的目标是希望成为正规的英军军官—而不仅是殖民地民兵的军官。但他一直未获升迁,因此他在1759年辞去了军职,并与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结婚,她是一名已经育有两个小孩的富有寡妇。华盛顿和她一起扶养这两个小孩:约翰·帕克·卡斯蒂斯和马莎·帕克·卡斯蒂斯,稍后他还扶养了她的两名孙子女,但华盛顿从没有自己血亲的小孩。新婚后他们搬到弗农山居住,过着绅士阶级农夫和蓄奴主的生活,他并当选了维吉尼亚当地的下议院议员。
   
      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1783年)。在1774年华盛顿被选为弗吉尼亚州的代表前往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由于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关闭了波士顿港,而且废除了马萨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权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于列克星顿和康科特与英军开战后,1776年,华盛顿穿着军服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他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代表,表示了他希望带领弗吉尼亚民兵参战的意愿。马萨诸塞州的代表约翰·亚当斯推荐他担任所有殖民地的总指挥官,并称他拥有"担任军官的才能...极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质"。因为亚当斯了解到,确保南方的殖民地能与北部殖民地合作顺利组成大陆军团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荐一个南方殖民地人士担任总指挥官。华盛顿在1776年6月15日经由大会选举无异议支持成为了总指挥官,虽然很舍不得离开心爱的维吉尼亚家园,华盛顿接受了指挥官职位,并宣称"我不认为我能胜任这个指挥官的光荣职位,但我会以最大的诚意接受职位"。华盛顿并宣称除了必要的开支外,不须付给他任何额外报酬。就这样,华盛顿于7月3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担任了全殖民地军队的总指挥官。
   
      华盛顿在1776年进攻波士顿,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罗加堡垒所夺取的火炮阵地,得以俯瞰整个波士顿港,最后将英军逐出了波士顿。英军指挥官威廉·何奥(William Howe)下令英军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华盛顿接着率领军队前往纽约市,预期英军将发动攻势。拥有压倒性军力的英军于8月展开了攻势,而华盛顿所率领的撤退行动却相当笨拙,几乎全军覆没。他也在8月22日输掉了长岛战役(Battle of Long Island),不过得以撤退大多数的军队回到大陆。在接下来又输掉了几次战役,使得军队仓卒混乱的撤离了新泽西州,此时美国革命的未来岌岌可危。
   
      在1776年12月25日的晚上,华盛顿杰出的指挥重整旗鼓。在这场特伦顿战役(Battle of Trenton)中,他领导美军跨越特拉华河,突袭黑森雇佣军(Hessian)的兵营。并接着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Charles Cornwallis)率领的英军发动突袭,这次奇袭振奋了支持独立的殖民地阵营的士气。
   
      在1777年夏天,英军发动了三路并进的攻势,一路由约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率领从加拿大向南进攻,一路由威廉·何奥率领攻击当时殖民地的首都费城。而华盛顿撤往南方,却在9月11日的布兰迪万河战役(Battle of Brandywine)中遭受惨败。为了击退英军而发动的日耳曼敦战役(Battle of Germantown)则因为浓雾和军队的混乱而告失败。华盛顿和他的军队只得撤回环境恶劣的佛吉谷(Valley Forge)艰难的渡过冬天。
   
      在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陆军(和政治上的革命运动也是)战况及士气最恶劣的时刻,大陆军遭受了极大的战损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但华盛顿依然坚定着指挥军队,并持续向后方的殖民地大会要求更多补给,使大陆军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渐恢复士气。2月时一名曾服役于普鲁士军参谋部的军官弗里德里希·冯·施托伊本(Friedrich von Steuben)前来佛吉谷,自愿帮忙训练华盛顿军队,以使他们能在战场上能和英军相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训练改进了战术和作战纪律,大幅增进了殖民地军的战力,成为了殖民地军得以摆脱乌合之众状态的分水岭。在佛吉谷的训练告一段落时,华盛顿的军队已经焕然一新了。
   
      华盛顿接着率领军于1778年6月28日的蒙茅斯战役(Battle of Monmouth)中攻击从费城前往纽约的英军,与英军打成平手,但英军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图于是失败了。由于这场战役的胜利,加上一年前于萨拉托加战役(Battle of Saratoga)中击败了伯戈因率领的入侵英军,情势逐渐好转,英军显然无法攻克整个新国家,因此法国  决定  正式与美国结盟。
   
      1780年在1778年后英军最后一次的试着分离殖民地,这次英军集中于南方地区。华盛顿的军队并没有直接攻击他们,而是前往驻扎位于纽约的西点(West Point)军事基地。在1779年华盛顿  命令  5分之1的大陆军展开沙利文远征(Sullivan Expedition),对那些与英军结了盟且常攻击美军前线堡垒的易洛魁联盟的6个部落的其中4个发动攻势。并没有战斗发生,不过至少摧毁了40个易洛魁村庄,使这些印地安人被迫永远离开美国,迁徙至加拿大。在1781年美军以及法国陆军和海军一同包围了康沃利斯在约克敦的军队,华盛顿迅速前往南方,于10月17日接掌指挥美军和法军,继续围城战斗直到10月17日康沃利斯投降,10月19日,他接过了康沃利斯的投降宝剑。尽管英军仍在纽约市和其他地点活动直到1783年,这场战役成了独立战争最后一场主要的战斗。
   
      接着在1783年,随着巴黎条约(1783年)的签署,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华盛顿解散了他的军队,并在新泽西州的洛基山(Rocky Hill)向追随了他多年的士兵们发表了精采的告别演说[4]。几天后,英国人从纽约市撤退,华盛顿和殖民地政府重回城市,他于12月4日在纽约市发表了正式的告别演说。
   
      应该指出的是,华盛顿的战术毫无特殊之处,既无开创性、也对军事历史毫无影响,而且他常在许多次战役中都犯下大错。但他仍被捧为战争英雄,因为支持他的人们认为,由于他所主张的革命概念,美军也在战争中存活并持续战斗,使得美国得以维持独立持续至今。华盛顿一直躲开与英军直接的冲突,避免了美军决定性的战败或投降。他相当了解美军的弱点并且也限制了他们进行过于冒险的行动,并利用他勇敢的人格激励军队,使他们能撑过漫长而艰难的战争。
   
      华盛顿在战争中选择了正确的战略,如同古罗马费比乌斯·马克西姆斯(Fabius Maximus)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战略,持续的拖延敌人将能使英国人如同当年的汉尼拔一样,"攻到了门外"但却"不得其门而入"。很快英国人将会了解到继续作战只是浪费资源,他们只能追击美军进行混战,却无法彻底捕捉到美军的主力。华盛顿了解到这场战争将会经由外交途径取得胜利,而不是靠着士兵们。

华盛顿的资料简介

6. 美国旅游 华盛顿介绍

国会大厦(Capital Hill) 
这座白色大圆顶的政府大厦通常被视为华盛顿的象征,美国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就在这里举行会议。国会大厦是美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南侧为下院,北侧为上院。 大家常可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国会大厦,对它一定不陌生。国会大厦外观宏伟气派,其独特的白色圆顶屋顶,让人印象深刻。国会大厦内部装修豪华精美,大厅直径 29米,圆顶建筑内壁高55.8米,使用钢铁的总重量达4000吨以上。走进大厅可以看到圆顶大厅四周以建国史为题材的大型油画与人物雕塑,每一幅画都有它的历史故事,讲解员会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 国会大厦可自由前往参观,也可参加每天都有地导览活动,每15分钟一次,费用免费,而且还有导览员作讲解。  

白宫(White House)
白宫是美国总统府所在地,坐落在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和二楼3层。 白宫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铺着天蓝色底、椭圆形的花纹地毯,上绣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墙上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 图书室约60多平方米,室内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均为古典式。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中不乏美国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这里还存有美国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在藏书壁柜旁的墙上挂着五幅印第安人的画像,这是当年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过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团的成员。 地图室珍藏有各种版本的现代地图集和一幅名贵的18世纪绘制的地图。二战期间,这里曾是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从1970年起,此处已改为接待室,室内挂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如,哈特作于1858年的名画《山间湖水》等。 金银器陈列室藏有各种精致的英、法式镀金银制餐具和镶金银器。 瓷器室收藏有历届总统用过的瓷制餐具,其中有一套从中国进口的名瓷。 从白宫的正门进入是主楼,进门后是大理石结构的门厅。大理石的墙、大理石的地板和许多大理石的柱子,气魄宏大,宽敞、明亮。四周墙上挂着20世纪美国总统的肖像。东大厅、绿厅、蓝厅、红厅和宴会厅依次相邻。东大厅是白宫中最大、装饰最富豪华气派的厅堂,长约24米,宽约11米,高约2.5米,可容纳200 多人。这里有敞亮的落地长窗,光洁的橡木地板,巨型的水晶吊灯和烛台,桃木心木钢琴的琴腿上雕饰着四只金鹰,有18世纪名画家吉尔伯特·斯图亚特的传世名作--巨幅油画华盛顿及其夫人的全身像。这里曾是美国总统及其家属举行婚丧大事的会场,有4位总统的女儿在此举行过婚礼,7位总统在这里举办过丧事。 1945年,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后就停灵于此。1974年,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离职前夕,也是在此与他的助手们挥泪告别的。现在,此厅供美国总统举行宣誓就职仪式、记者招待会、酒会、圣诞舞会等使用。有时,逢节日和周末,也请文艺界和体育界的名流在此演出和表演。 绿厅是第3代总统杰斐逊就餐之地。因以绿色基调装饰而得名,面积较东厅小得多。四壁有绿绸装饰的水彩画,地上是19世纪苏格兰画家大卫·马丁画的富兰克林肖像。现在,它是美国总统的客厅,总统常常在此举行正式酒会。当年门罗总统常在这里打牌消遣。 蓝厅因为肯尼迪总统夫人把白色墙壁改饰成蓝色而得名。窗帏是蓝色的,座椅靠背和座垫是蓝色的,窗外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厅内有一块19世纪的中国地毯,7把法国镀金椅子,一对19世纪路易十六时代的镀金桌子等名贵之物。还陈列有几幅美国早期总统及其夫人的画像。 红厅多用于总统夫人招待来宾。厅内四壁上的红绸水彩画同由斯图亚特画的麦迪逊总统夫人朵拉的红色肖像相辉映。此处有一总统贵宾接待室,以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风格加以装饰,室内家具十分名贵,其中有一架1805年的法国枝形吊灯和英国1850年制作的红、米、蓝、金四色地毯。 国宴厅是白宫第二大厅,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致的餐具著称。桌椅家具全为橡木所制,可同时宴请140位宾客,是举行国宴的地方。厨房在地下室,可用升降机将食品送到宴会厅。厅中的设计与装饰均采取19世纪初叶英国摄政时期的风格。墙中间悬挂着林肯的肖像。壁炉上方刻有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迁居白宫后的第二个夜晚所写的一封书信中的名句:"我祈祷上苍赐福于这座宅邸以及所有来日居于此间的人。愿白宫主宰者皆为诚实、明智之人。" 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后卧室,条约厅和总统夫人起居室,黄色椭圆形厅等。林肯卧室是林肯办公和召开内阁会议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签字。以玫瑰色和白色为主调加以装饰的皇后卧室,曾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荷兰女王等贵宾。 白宫西翼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02年建成;东翼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41年建成。其中最主要的厅室是西翼内侧的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它宽敞、明亮,地上铺着一块巨大的蓝色地毯,地毯正中织有美国总统的金徽图案:50颗星排列成圆形,环绕着一只鹰。办公室后部两侧分别竖立着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帜。正面墙上是身着戎装威容凛然的华盛顿油画像,两边摆着两只雅致的中国古瓷花瓶。办公室左边墙架上陈设的外国贵宾赠送的礼物中,有中国1979 年赠送的"马踏飞燕"仿古青铜器。总统的大办公桌上放置着这样一条座右铭:"这里要负最后责任。" 白宫的南面,是一个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撑的宽大门廊,正面4根,旁边各2根。门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总统的直升飞机座机可在此起落。由于白宫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宫的后院,通称为总统花园。园内,灌木如篱,绿树成荫,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喷泉喷珠吐玉,高可数丈。池塘四周的花圃里,姹紫嫣红。南门前两侧8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木兰树,已有150年树龄。国宾来访时,都要在南草坪举行正式欢迎仪式。每年春天的复活节时,总统和夫人都要在这里举行传统的游园会。 白宫现在供游人参观的部分主要是白宫的东翼,包括底层的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图书室,一楼的宴会厅、红厅、蓝厅、绿厅和东大厅。它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的官邸。 

华盛顿纪念塔(The Washington Monument) 
只要提到华盛顿,让大家印象极深的景点之一是这座华盛顿纪念塔。华盛顿纪念塔堪称为华盛顿的地标,登上塔顶眺望整个华盛顿特区的风景,若依指针走下897 个台阶,可以观赏到许多纪念性的饰品及徽章,每逢周六、日的十时与下午二时有徒步下台阶的导览活动。 华盛顿纪念塔耸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绿草如茵的广场上,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丽。这座纪念塔的建造曾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最初发起建造纪念碑以表示对华盛顿敬意的是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议会,但当时没有付诸实施。直到华盛顿逝世5年之后,美国首都一些有影响的人士组成了一个华盛顿国家纪念塔筹建会,提出要“在联邦政府的所在地建造一座纪念华盛顿的宏伟的国家纪念塔”。原方案设想把这座纪念性建筑物建成美国的伟人祠,同时也将是一所美国历届总统和国家英雄人物的塑像陈列馆,其中包括乔治·华盛顿的巨型塑像。后来在施工时,对原设计方案作了较大变更,建成后是一座不加装饰的空心塔。底层以上的塔身高为555.5英尺(169.3米),匀称的比例,简洁明快的手法,体现了古典建筑的风格。美国人自称堪与埃及的金字塔媲美。 1848年7月4日,举行了庄严的奠基典礼。在这次典礼上,还使用了乔治·华盛顿在1793年美国国会大厦奠基时亲手使用过的一把瓦刀。纪念塔工程在前六年中进行得比较顺利,可是,后来由于南北战争的发生,迫使当时已砌筑到150英尺(45.7米)高度的纪念塔停工。直到1876年8月2日,格兰特总统批准了一项法令,责成联邦政府来继续完成这座纪念塔工程。在继续施工时,塔身外墙虽然仍旧采用马里兰州产的灰白色大理石来贴面,而且大理石的纹理和过去已完部分所用的石料相同,但由于后一批是采自另一个石层,因此,工程全部完成后,塔身外观的上、下段在色泽上有较明显的差异,至今犹清晰可见。1884年8月 9日塔身砌筑到500英尺(152米)高度,同年12月6日封顶。至此,工程全部完成。 塔内最早使用的是一部以蒸汽作为动力的升降机。到1901年,安装了第一部电梯。现在的这部是1959年换装的,它以70秒钟的时间把游人很快带到塔顶。从塔顶的燎望口可以饱览全城美丽的景色。往塔的正北方向望去,依次为椭圆广场、白宫、拉法埃脱公园。纪念塔的西侧,远处是林肯纪念堂,近处是宪法公园;东侧是国会大厦和格兰特纪念堂等。它们同在城市的东西向主轴线上。以上这些风格各异、色彩淡雅的纪念性建筑物又与其周围的公共建筑群以及园林、广场、近山、河湖等构成美丽的城市轮廓线。 纪念塔内还设有一座铁制的盘梯,由50个平台和897级台阶组成,游人可以不乘电梯,从塔顶顺盘梯而下。在下梯的过程中,还可欣赏镶嵌在塔身内墙壁上 188块雕石的精湛艺术。这些雕石分别由美国国内的一些个人、团体、城市、州以及其他国家捐献或赠送。

林肯纪念堂(The Lincoln Memorial)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区的西部,摩尔林荫大道的末端,碧波荡漾的波托马克河畔,矗立着一座庄严雄伟、气势非凡的仿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古典建筑-林肯纪念堂。它是为纪念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解放黑奴的伟大先驱,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立的。纪念堂内有36根石柱代表林肯去世时美国建立的三十六州,还有一座林肯的大理石像,刻画了林肯沉思时的像貌。 1867年,即林肯遇刺后两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兴建纪念堂的法案。1913年由建筑师亨利·培根提出设计方案,1914年破土动工,1922年完工。从通过法案到最后竣工,隔55年,历经了12任总统。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长约58米,宽约36米,高约25米。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圆形廊柱环绕着纪念堂,象征林肯任总统时所拥有的36个州。 每个廊柱的横楣上分别刻有这些州的州名。进入纪念堂,迎面正中是一座林肯坐像,内28块大理石组合雕塑而成,作者为雕塑家弗伦奇。他以林肯担任战时总统的形象为蓝本,雕像栩栩如生:额头刀刻般的皱纹,表情锐敏而高洁谦逊,眼神忧郁,仿佛在颔首思索。在灯光的照射下,凝重庄严。坐像的左侧墙壁上,镌刻着林肯连任总统时的演说辞;右侧的墙壁上,则刻着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讲辞。周围还装饰着有关解放黑奴、南北统一,以及象征正义与不朽、博爱与慈善的壁画。此外,堂内还陈列着一些有关林肯总统的展品。 纪念堂前,有一倒映池。入夜,与纪念堂相邻的华盛顿纪念塔和国会大厦,灯火辉煌,倒映于池水中,成为华盛顿有名的一大胜景。 每年的4月16日是美国传统的复活节。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络绎不绝地来到林肯纪念堂,瞻仰这位伟大的历史巨人。此时的华盛顿,春风吹绽了满树的樱花,染绿了平坦如垠的草坪、更衬托出林肯纪念堂的庄严肃穆,游人至此无不肃然起敬。

7. 华盛顿的资料

美国首都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C.)是美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大城市,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工作。华盛顿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特区总面积6094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华盛顿原是一片灌木丛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间。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但在首都选址上造成巨大分歧,国会最后达成妥协,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并请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夏尔·朗方主持首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为了纪念他,这座新都在翌年建成时被命名为华盛顿[1]。一般人所说的"首都",即指联邦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区;如说"哥伦比亚特区",即指居民所占有的地区。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面,约占特区面积的1/2。这里原是一片灌木丛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间。1789年,美国邦联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选址问题引起激烈争吵,南北两方的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1790年国会最后达成妥协,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华盛顿总统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特区命名为哥伦布。联邦政府及国会为纪念首届总统的功绩,又把首都叫做华盛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语:Washington,D.C.)是美国的首都,同时是联邦区域。英文名称的两部分反映其双重身份,Washington(华盛顿市)是作为首都的名称,而D.C.则为“District of Columbia”(哥伦比亚特区)的缩写,是联邦直接管辖的区域。美国华裔又俗称华府。哥伦比亚特区的土地来自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哥伦比亚特区建立时,波多马克河北岸包括乔治城(Georgetown,D.C.),华盛顿市(Washington City,D.C.)和华盛顿县(Washington County,D.C.)。1878年,三地合并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华盛顿市成为具有双重政治意义由同一个政府机构管理的同一块土地。其英文名称中的逗号表明其双重含义。哥伦比亚特区建立时波多马克河南岸包括亚历山大县,写作亚历山德里亚县(Alexandria County,D.C.),但是当地居民一直反对脱离弗吉尼亚,在当地居民多次请愿后,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从1847年交还弗吉尼亚。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权威机构为美国国会,通过华盛顿市政府实施管理。但是华盛顿市民在众议院仅有一名没有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没有代表。“哥伦比亚”是美国的旧诗歌名称,MT。"District of Columbia"的含义为“美国区”。中文翻译中通常加上“特”字表明其特殊地位。除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外,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还是很多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洲国家组织。在2010年3月3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同性婚姻法案正式生效,全美第六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地区诞生。人口根据美国统计局2010年的最新数据,华盛顿市区有601,723人,其中黑人占50.7%,白人占38.5%,亚洲人3.5%,印第安人0.3%,其他种族4.1%,0.1%是太平洋岛屿居民。根据2000年统计数字,5岁以上的华盛顿居民在家中83.2%说英语,9.2%说西班牙语,1.8%说法语,1%说非洲语言,0.5%说汉语。根据2001年调查数据,72%的华盛顿居民为基督宗教信徒(27%天主教徒,19%浸信会教友,26%新教徒),13%不信教者,4%佛教徒,2%穆斯林,1%犹太教徒。华盛顿白天的人口约为982,853,夜晚流动出华盛顿的人口为410,000,占常驻人口的72%。此比例为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高数字。

华盛顿的资料

8. 华盛顿的资料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简称“华盛顿”、“特区”或“华府”,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靠近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中大西洋地区,是1790年作为首都而设置、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划,因此不属于美国的任何一州。

它位于北纬38°53.707′度,西经77°02.182度,UTC-5 EST 东部标准时区,使用东部标准时间。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的地区是水。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因此经济色彩不浓,是大多数美国联邦政府机关与各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还拥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与文化史迹。

中文名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外文名称:Washington, D.C.
别名:华盛顿、雪城
行政区类别:首都、特区
所属地区:美国
政府驻地:哥伦比亚特区
电话区号:(+01)202
地理位置:美国东北部
面积:177平方公里
人口:55万
方言:美式英语
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白宫、国会山、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等
机场: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
火车站:联合车站
市长:文森特·格雷
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