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纷纷选择改制?

2024-05-16

1.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纷纷选择改制?

对四家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评价结论 
    通过对四家银行股改前后设定指标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随着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相继完成并成功上市,其经营绩效和竞争力获得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基本业绩和资产质量方面,四家银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基本业绩方面,四家银行每股收益除建行略有下降外,2006年工行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17元、中行和交行的每股收益增幅分别达到20%和22.7%;而在每股净资产方面,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分别提高了1.40元、0.41元、0.19元和0.16元。升幅非常明显,表明国家注资开始获得收益。 
    在资产质量方面,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了0.9%、0.58%、0.55%和0.36%。总之,股改后的四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低于行业的总体水平,更远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的水平(见表1)。表明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逐步改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与基本业绩和资产质量方面的指标相比,四家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变动趋势略有不同。在盈利能力方面,上市之后的工行、中行和交行总资本回报率分别提高了0.05%、0.22%和0.06%,而平均成本收入比则下降了1.7%、0.44%和2.48%;建行的情况稍有不同,其平均资产回报率从1.11%下降至0.92%,但其成本收入比指标有较大改进,从45.13%下降到43.79%。总之,股份制改革之后,四家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和收入成本比都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说明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工行、中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上升了4.12%和3.36%,总体资本充足率分别上升了4.16%和3.17%。与工行和中行不同,建行和交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从13.59%和11.08%下降至12.11%和9.92%;交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从11.20%和8.78%下降至10.83%和8.52%。关于建行和交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的变动方向是不利的,但与其众多不断改善的指标相比,这仅是极少数的个别指标,并且即便是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但也仍然符合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由此可以说明,股改对于提高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改善资本结构和质量,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纷纷选择改制?

2. 银行业近几年发生了哪些重大改革

  一是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从不良贷款情况看,通过财务重组和加强监管,这些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下降”。从2002年末的23%下降到2003年末的17.8%,2004年末的14.1%,2005年末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首次下降到一位数8.9%,2006年末继续下降到7.5%。农业银行改革完成后,不良贷款将会进一步下降。
  二是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显著增强。这些年来,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的个数,还是达标银行的资产占比,都有了大大增加。2003年末,我国只有8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2005年末达到53家,2006年实现了新的飞跃,达到了100家。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全部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从2003年末的0.6%上升到2006年末的77.4%。
  三是整体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从风险消化能力看,损失拨备缺口明显减少。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的时候,银行业拨备缺口高达1.34万亿元,到2006年末缩小到了4547亿元。
  四是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从2002年底的364亿元,增加到2006年底的2409亿元。收入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盈利手段和渠道进一步增加,财务可持续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是风险集中度明显改善。2006年,主要商业银行的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例指标(占资本金的比重)有16家同比下降,其中3家政策性银行和5家大型商业银行都在下降;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指标也有16家同比下降。六是透明度建设大大加强。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已经严格按照审慎要求编制会计财务报表,彻底解决了过去内外“两本账”问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