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通胀与通缩的防治。问题是:为什么必须、如何才能保证信用货币的稳定?

2024-05-14

1. 近几十年来,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通胀与通缩的防治。问题是:为什么必须、如何才能保证信用货币的稳定?

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我们不能不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很松。尽管我国的货币当局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中央银行8次降息以来推行的是一种趋于扩张的货币政策。然而,困扰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在实际利税上占40%左右,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在新增业机会中占90%以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此外,我国从2001年9月开始,通货紧缩现象又断断续续出现,特别是在2002年3月以后,物价水平始终处于下降状态。既然所有这些现象不是因为利率过高造成,那么是否是因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不足造成的呢? 

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适度性的考察 

关于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所谓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当代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体制中, 央银行既是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又是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者。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还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即受经济社会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影响,所以货币供给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首先,就货币供给数量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仿佛并不存在问题。从2002年8月份的统计数字看,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8月份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狭义货币M1余额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1.57万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显然,广义货币增长被稳定在13—15%这一平稳区间,说明我国货币供给量指标具有外生性。 

既然货币供给量是充分的,而货币又是通过金融中介输送到企业去的,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普遍感到紧张呢?难道是大中型企业掌握了过多的资金吗?实际上,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保持M2适度平稳增长的过程中是遇到困难的,但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借助于中央银行维持汇率水平的冲销操作,以外汇占款逐渐增多的形式,货币供给的预期目标才得以实现。据此,一些学者认为,中小企业之所以资金偏紧,是因为尽管我国货币供给连年增长,但是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中用于海外增值的外汇储备资产在持续增长,国内信用中用于支持政府支出的部分又迅速增长,以及由于银行贷款存量中一部分已被不良资产所抵消等原因。观察从1998年到2001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发现用于国外的资产总共增长了93.4%,而用于国内的资产仅仅增长了59.6%,并且从绝对额来看, 2001年158302亿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中竟有26425亿元未用于国内经济,而是以海外资产的形式流离在国外。 

但是,上述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归结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因而货币供应总量用于国内信贷的货币量实际较少的分析是存在问题的。如果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平衡表来考察货币基数,应该是: 

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权+对商业银权+对其它金融机构债权+其它有券 -�政府存款+其它项目净额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而货币供应量同时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货币乘数,是两者的乘积。国外资产净额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冲销行为转化为人民币,又是通过银行的贷款行为转化为货币供给的,它和其它形式的项目,如对政府债权、对商业银行债权、对其它金融机构债权和其它有价证券等形成货币供给的方式并没有差异,只不过其它几项无需再通过中央银行将其转化为本币罢了。考察企业资金是否紧张不能孤立地从基础货币及其构成考虑,而只能从货币供应量总量及其组成结构角度考察。所以,得出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过多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基于以上逻辑,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考察,是借助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进行的。在货币当局不允许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前提下,作为一个理性的商业银行,在没有风险的条件下,它将首先选择为企业提供贷款,其次它会选择购买国债,最后才会选择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因为商业银行在这三项上的投资收益率是依次递减的。问题在于,在银行对企业信用了解不够充分的条件下,企业的道德风险很高,它们对给企业贷款的预期收益率会相当低,可能低于国债利率甚至低于中央银行储备金利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把剩余资金用于国债、用于超额准备金。一旦变为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这部分资金就失去了存款创造功能。同时,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银行资金用于从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也加大了对经济的紧缩作用。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是因为银行惜贷,商业银行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国债或中央银行储备金。 

事实上,如果商业银行惜贷程度得到缓解,在货币基数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乘数得到扩大,我国的货币供给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即使中央银行能够准确控制货币基数,实现对货币乘数的完全控制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整个过程应该被视为内生的。 

短期货币政策的灵活多元化与长期金融结构改革 
短期货币政策的灵活多元化 

.降低准备金利率 

当前,为了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仅仅依靠中央银行下调利率是不够的,必须执行灵活多变的货币政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是,国家经贸委的一份对部分城市1688户企业的调查显示,88%的企业认为信贷资金“供应紧张”或“非常紧张”。看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应当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方面。 

2002年8月,中央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实际上,这一指导性意见只能是权益之计。商业银行惜贷是从自身利润最大化出发,是它们比较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的结果。如果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硬让商业银行贷款给那些实际并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一旦将来发生风险,贷款难以收回,就很难说清究竟这个指导意见又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多少呆坏帐。 

因此,中央银行的最佳选择应该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市场手段,疏导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由于2002年2月第八次降息几个月后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重新徘徊在4%的水平,商业银行拥有大量闲散资金不能贷出,它们的选择只能是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国债。 

存款储备金政策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般来说,经济出现过热的时候,金融机构贷出资金的倾向加大,由未来期资金无法偿还所导致的贷款风险也随之上升时,中央银行就会提升储备金利率,甚至是升高储备金率,为经济降温;反之,中央银行会考虑降低储备金利率乃至储备金率,以刺激银行的贷款行为。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为6%,但在此之外,商业银行却有4~6%的超额准备金,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10%到12%都存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帐户上生息,而没有用于为企业提供贷款。中央银行已经在2002年2月将存款准备金利率从1999年6月10日的2.07%下调到1.89%,但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仍然在4%以上。因此,中央银行对下调准备金利率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事实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是不为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因此银行下调准备金利率也是可以有国别参照的。(见表) 

2.逐渐减少国债正回购 

除了用于超额准备金,出于银行经营压力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用于国债。到2002年5月末,金融机构持有国债9367亿元�不含财政对商业银行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 ,比上年末增加1022亿元,增长12.2%; 占国债市场总量的56.7%,较上年末上升 3.3个百分点;占其资金总运用的比重为5.5%,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持有国债达82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6亿元,增长12.7%;占全部国债市场总量的50.2%,比上年末上升3.1个百分点;占其总资产运用的比重为6.3%,比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这表明,目前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持有大量国债、持有比重继续扩大的同时,已成为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人。 

目前,国债已被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普遍用做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通过国债买卖实现信用的扩张或收缩,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通过债券回购这一交易方式来进行的。所谓“回购”,是指交易的一方�卖方 在卖出债券给另外一方�买方 的同时,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指定日期以双方约定的价格,由卖方向买方买回相同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交易。其中,所谓正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卖方的回购,而反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买方的回购。因为正回购带有降低中央银行债券资产存量的含义,所以正回购意味着中央银行在紧缩货币;反之,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反回购扩张货币。 

当前,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造成货币增长过快的考虑,以及对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利率风险的考虑,中央银行从2002年6月25日起,到10月15日止,连续16次进行了正回购,已经将过低的债券利 率调整到合理的位置,目前没有必要再做拉高引导。从中国经济的宏观面来看,我国从3月开始又出现通缩,而没有通胀压力。所以,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而增加货币供给是有空间的,这实际也是货币政策应对财政政策力度应当逐渐减弱的一种配合。基于这样的逻辑,即使中央银行不能进行反回购,正回购行为也应该逐渐淡出。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减少手中国债持有量,促使其向企业贷款。 

一旦储备金利率继续下调,并且购买国债的收益大大下降,商业银行就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显然,与中央银行通过行政命令迫使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相比,实施上面的货币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会更小。但是,这种对策仍然只是一种短期策略。因为一旦商业银行已经把资金贷给了所有预期贷款回报率较高的客户而不再存在优质客户以后,它的选择可能是把资金用于库存,而绝不会贷给预期贷款回报率为负的客户。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更需要对现有金融结构进行调整。 


大量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金融机构增资扩股 

限于资金约束,中小金融机构不能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在放出每笔贷款之前,它们都可能会对自己的贷款对象——中小企业做深入细致的考察。而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讲,它们既可以为大企业提供贷款,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更难于考察,即使中小企业实际拥有投资回报率很高的低风险项目,在大型商业银行看来,它们预期真实贷款收益率也会较低�因为他们给企业不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打了一个相对较大的权重 。其次,商业银行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其实差别不大,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小得多,所以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就显得非常高。举例来说,如果大企业一次贷款规模为1亿元,而1家小企业1次贷款250万元,那么,银行贷给小企业1亿元的交易成本大约是贷给大企业的40倍。 

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长期对策是建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一条思路是加快民间金融机构的建立,另外一条思路是对无效率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拆分。拆分的目的有两个,其中一条是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第二是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有规模而言,它们整体上市是非常困难的,拆分成为规模较小的地区性银行,将有助于通过股权结构的改变达到从根本上改变其银行治理结构的目的。第三条思路是对中小银行进行增资扩股。2001年11月 28日,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与南京城市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将以2700万美元价格,收购该银行1.5%的股权。2002年,杭州城市商业银行“引入民营资本的计划年内可以完成,届时民资占比将超过50%”,而财政股份将下降到30%左右。所有这些对扩大中小银行资本金,缓解中小银行贷款难都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与中央银行向中小企业增加再贷款相比,风险会更低。 

实现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扁平化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五级管理制度,管理链条过长,信息传导不畅,基层银行只是储蓄银行,而没有贷款职能,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神经末梢”实际已被砍去。所以,只有从银行组织结构上下功夫,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问题。例如,总行和一级分行应该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能,在提升经营层次上发挥主导作用;将二级分行转变为基本核算单位,上收支行的管理职能,将支行发展成为区域业务和产品分销中心。 

降低企业融资额外成本,建立完备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偏少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但从问题的另外一方面来讲,贷款担保体系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企业贷款不但需要支付银行利率,而且还要支付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和公证费,以及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和咨询费。举例来说,对于1笔100-1000万元的贷款,企业一般要支付贷款额度2.5-6‰的资产评估费,0.1-1‰的抵押登记费,0.2-0.3%的公证费。此外,贷款担保公司一般收取贷款额度的1.4-3.5%作为担保费用,还要外加0.3%的咨询费,使得企业不堪重负。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但担保面窄,这不但体现在被担保企业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担保品种上,仅仅局限于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贴现和银行承兑汇票上,民营企业田定资产投资贷款担保微乎其微,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也不到10%,尚未实现市场化运作。而对于减轻中小企业融资额外负担问题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建立更多市场化运作的信贷担保公司,通过相互竞争,降低担保公司的收费价格,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国外已经出现了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实例,但将国债资金投入到担保公司当中仍然不是最优策略, 因为这样做迟早会引发“问题担保”,不但不利于担保公司在竞争中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能变相造成银行和企业的第二次“债转股”。 

此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亟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过去没有完善的信用评级,以致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银行驻足不前。同样道理,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过去我国也没有相应的信用制度,所以在贷款过程中,无论银行还是消费者,都为确定个人资信程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贷款者融资成本加大。 

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扩大利率浮动范围,实现利率市场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央银行禁止银行资金进入股市。首先,必须看到,中央银行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尽管有中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但是我国股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股票基本不分红,使得对中国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价值变低,而只具炒作价值。但是,随着我国股市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允许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应该被人民银行重新列入议事日程。事实上,由于我国金融产品品种单一,资本市场不够活跃,造成商业银行资产单一,投资渠道狭窄,不利于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绩效,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区分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主要的是为资金需求方提供短期融资场所。它主要由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解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短期外汇市场构成。其中商业票据市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更具现实意义,因为票据融资方式与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强、金额小、周期短和频率高等特点相适应,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目前,由于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资金贷给大客户,而票据业务却具有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天然优点,因此,票据业务的广泛开展就相当程度抵消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抑制。当前,为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中央银行增加再贷款,指导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又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限制,从而削弱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使得票据业务大幅萎缩。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再对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加强监管,而是改革对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实行比例控制的规定,转变为按照票据签发额与保证金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控制的制度,同时,要改变中小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准入上受到歧视的窘境,以最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经济发展。 

其次,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还远没实现。目前,我国唯一比较市场化的一个利率是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从统计数字来看,截止2002年7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解中心会员已经发展到660家,四大国有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是该中心的成员,这对于调剂银行之间的头寸余缺具有重大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进一步降低同业拆解市场的准入资格,允许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加盟,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和地区,以最终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应该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这样,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就能够在权衡自身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从而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拥有高收益项目的中小企业苦于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愿意支付l0%的利率给银行,而且中小银行有权将贷款利率从中央银行规定的5.31%提高到l0%的话,中小银行就可能在同业拆解市场上从资金宽松的大银行手中获取更多的资金,贷给更多的企业;同时,大银行也解决了因为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而使资金闲置的问题,并最终造成中小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双赢的结果。 

5.小银行未必不存在大问题 

是否将大银行拆分成小银行或者大量建立中小银行,银行惜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随之畅通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主要由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构成。按照一般逻辑,容易产生惜贷的应该是规模最大的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它银行惜贷程度应该相对较低。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借助上面的图线,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存贷比高低的总体次序。存贷比最高的是其它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次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然后是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城市商业银行,而处于最后一位的是农村商业银行,明显存在惜贷问题。 

按照常理,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都是规模较小的商业金融机构,它们与中小企业的亲和力应该更强,容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惜贷矛盾应该并不严重,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与此同时,虽然2002年 l-7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贷比呈逐月下降趋势,但惜贷现象并不是所有商业银行中最严重的。 

为什么商业银行在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今天出现上述的存贷比格局呢?这主要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布局设点、业务种类和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解释。如果把城市商业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大都是从信用合作社转化而来,存在一定甚至巨额的呆坏帐,并且还有人员安置等历史包袱,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起点可以说是一清二白的,因此使得自身的拓展空间得以加大。其次,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受到了地域的限制,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往往大于不发达地区,效益也好于不发达地区;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自由选择分支机构设点,例如,招商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尽量把支行设在了具有经济发达、信息畅通的优势地域。所以从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加容易将资金运用到对应的优势项目上去。再次,就业务种类和品种创新而言,城市商业银行也相对逊色,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开办“个人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和“异地质押贷款”等等,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通过类似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得出为什么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同样也存在惜贷问题。但是,先天不足并一定就意味着惜贷问题就不能解决,因为几乎处于同一起点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不存在类似的问题,这恐怕是由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造成的。所以,在注重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作用的今天,中央银行必须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也出现严重惜贷的问题给予关注,而在短期内,由于我国12家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为中小企业贷款中发挥了较高的效率,中央银行应该通过再贷款等手段为它们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面临经营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普遍加强了统一法人管理,上收贷款权,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县支行存贷比急剧下降。然而,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无论是金融监管当局还是社会各界都给予其足够重视。当前国家信贷政策对于它们贷款行为的种种鼓励措施使得它们在惜贷问题上走的并不很远。但是进入2002年以来,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路下滑,一旦失去国家的政策支撑,惜贷问题会更加严重,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近几十年来,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通胀与通缩的防治。问题是:为什么必须、如何才能保证信用货币的稳定?

2. 有纸做货币的信用货币是怎样保证信用的?

现在世界上的货币大部分都是纸作的,纸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他所对应的是黄金,现在世界上通用的货币主要是美元,美元是与黄金挂钩的,其对换比率我不太清楚,然后各国货币与美元等世界货币挂钩,形成了现在的模式。各国都要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和外汇来保证本国的金融体系的安全。
   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化
   1.本文研究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定了下列划分参数:
   1)时间历史演化的阶段性:
   (1)把资本主义阶段以前作为统一的属于市场经济的货币体系;(2)资本主义阶段的国际货币体系;(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4)牙买加货币体系;(5)世界极化条件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共五个阶段。
   2)空间地缘上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划分,而地缘政治经济因素是划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要证据。如在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地缘经济集团和对应的货币集团,并最终建立了金币本位制货币体系;在布雷顿体系出现了中俄和西方金本位制;牙买加体系之后,逐渐形成了美、欧、日、中、俄新的地缘集团,在货币体系中逐渐形成新的格局。
   3)在内容上本文考虑了政治势力集团、经济势力集团、金融货币集团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体现。
   2.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化及类型。根据上述标准,列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下列类型:1)皇权垄断的货币体系;2)货币集团和多极化双币制货币体系;3)国际统一金本位货币体系;4)布雷顿美元-黄金汇总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5)牙买加美元王朝的国际货币体系;6)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3.严格地讲,在十九世纪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之前,货币正经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和资本主义初级原始积累阶段的人类历史演化的过渡阶段,整个国际社会尚没有发展到全面交往与合作,几大国家集团也正独立发展,形成由强势帝国和附属殖民地、半殖民地及附属国组成的联邦制,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系的体系。各集团内部统一了语言、统一了货币,但尚未形成国际化统一货币体系,自然材料供应条件也不具备统一币制基础。金融界一般不认为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而认为金本位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货币金融体系是人类第三个国际货币体系。自1978年以来,第三个国际货币体系已运行了三十多年,其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完全发生了变化,同时这种货币体系通过各种金融危机也暴露了存在的不足,新组织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必将在孕育中成熟。而自从经济社会建立货币体系开始,黄金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事实上就是黄金充当货币工具的演化。
   二、金币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下的黄金绝对的金元实质货币时代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金币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以黄金为核心和本位币的实质时代,在这个货币体系中,黄金是全职能货币,是一切的本位货币,也是货币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也是最后一个本身拥有价值而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与价值尺度的实质性货币,这种国际货币体系就是黄金的国际体系。黄金成了货币的中心,也自然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这种体系下,黄金的主要功能是本位币,它由官方全权控制和垄断,这种体系下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黄金体系合二为一。
   十九世纪开始,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黄金生产迅速发展,至十九世纪后半叶,黄金生产就超过了过去五千年产量总和,这为人类进入金币本位时期奠定了物质条件。金本位制黄金是本位货币,是国际硬通货,可自由进出口,可支付贸易赤字,可作国内货币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三大特点。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第一次大战对金本位带来冲激,在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崩溃,各国开始对黄金严格管制,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由于紧缺和官方控制而在一片金融混乱中退出了流通被各国政府保存在了地库中。
   在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都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是一种对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同时在官方严格的控制下,伦敦的黄金市场也充当黄金吞吐与调剂功能,它也是一种货币市场。

3. 如何在扩大货币供应的情况下,保持货币价值稳定

这个其实挺复杂的,我只能粗略的说一下了。。。一般而言,在经济的上行期,一个国家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会提升,从而对外资的吸引力会增强,那么外币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对本币需求加大,从而本币就会升值。也就是说在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情况下,一国货币存在对外升值的趋势。我国2009年货币泛滥的同时汇率却一直升值,就是这个逻辑。。。。。但是,并非永远如此,一旦经济进入下行期,那么这时候本币就进入贬值通道,外资也会不断撤离,导致本币对外贬值更加严重。我国今年人民币就有明显的贬值压力。。。从历史上看,韩国、日本、东南亚、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都出现过在货币狂发期,本币反而对外币升值的现象,但高速增长将近20年后经济开始下滑,这时外资大批撤离,即使这时候再次加大货币发行力度,也依然难以提振经济,经济体面临瞬间的货币崩盘和金融体系的崩溃,最后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你说的如何在加大货币发行量的情况下,保持币值稳定,我觉得主要为维持稳定的货币扩张速度,保持国内的平稳增长,而不是滥发货币,从而就可以维持货币对内和对外的双重稳定。。。。不知道我说清楚没。

如何在扩大货币供应的情况下,保持货币价值稳定

4. 怎样才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要不断地调节货币政策松紧的程度,既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就业的需要,同时考虑币值要稳定。现在的人民币币值稳定也不光是国内的事了,它跟国际也有很大联系,有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是把四个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四个目标就是: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的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5. 有关货币银行学的作业题求助~~

首先要说的是,作业应该独立完成,不要动辄就依赖别人,或找办法偷懒……
1.(1)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行使货币各种职能的货币。 
(2)信用货币的发行受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控制,其价值基础决定于社会公众提供的可供发行者分配的资源和资产的量。 
(3)信用货币的发行具有弹性,一方面,可以随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商品生产流通对货币量的需求提供货币,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货币数量失控的可能性。 
(4)适度控制货币量是维护信用货币币值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

2.影响和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3.(1)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创立、参股、支持或担保的、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专门为贯彻政府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直接或间接从事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金融机构。 

(2)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特点,其放款对象和产业业体现了政府的经济发展意图。 

(3)政策性银行对重大的基础性设施的投资具有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有重要的作用。 

(4) 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介入的收益低或者投资期限长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产业具有重要的扶助作用,如农业、外贸及一些基本建设项目等。

4.1998 年,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当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的银行破产,我国随时可能被波及。而那时我国商业银行使用的“一逾双呆”的贷款分类法非常不科学,也没有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了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真实状况,我国也必须对贷款进行科学的分类。 

新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助于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全面、真实地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助于呆帐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以及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

有关货币银行学的作业题求助~~

6. 为什么说一国政府所提供的信用担保是足以保证一国货币的稳定?

因为信用单表担保是代表国家的货币的稳定,代表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所以足以保证这个国家货币更加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好

7. 中国如何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保证汇率稳定?

我是这样子理解的。我国近年来不断的发行货币,导致经济中流动性过剩,货币贬值,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我国的汇率也应该相应的贬值,但是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不是那么的大,那么的明显。不知道LZ是不是这个意思,我按照这个来回答。简单的说,我国实行的是资本管制,汇率也是由中央银行来管制,所以汇率波动很小。当前我国的汇率是这样子决定的。每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收盘价为中间价格,第二天在前一天收盘价的千分之五范围内波动。国内货币超发,货币贬值,按理说人民币汇率也会贬值,货币之间交换和商品交换是一个道理。一方面来说,我国的汇率是由银行间市场决定的,而银行又受中央银行影响较深,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汇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另一方面,前些年为了鼓励出口,我国的汇率定的过低,这两年听到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声音渐渐小了。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万亿的外汇储备就是前些年为了维持外汇储备的成本。中央银行始终一一个固定的汇率在银行间进行外汇结算,所以人民币可以一直盯著美元,这为我国创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我国对汇率和资本的管制,虽然国内通货膨胀,但是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小。总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中国如何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保证汇率稳定?

8. 一个国家货币成为世界货币需要哪些条件

想要成为世界货币,条件有多苛刻,看完为祖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