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文化名人事迹简介`

2024-05-10

1. 10个文化名人事迹简介`

  1郑海翔(笔名芳洲),男,52岁,潍坊市作协主席,市文联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胡培玉,男,52岁,作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共创作了11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多次被全国重点期刊转载以及出版社结集。1996年在《山东文学》发表小说《对门》,同年被《小小说选刊》选载。2000年在《山东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罢官》,后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2007年《乡镇干部》(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3郭建华,男,60岁,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20多次在省以上获奖,出版个人专著3部,100多万字,电视、电影30多集(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4韩忠亮,男,63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理事、市作家协会顾问、研究馆员,原潍坊市文联副主席。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发表文学文艺作品3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拜年》、《散香》,长篇小说《曹操》、《貂禅》等,电影剧本《神凤威龙》被拍成电影。相声《百花丛中》、《相马》获全省曲艺调演创作奖,故事《书记盖房》曾获《故事会》新故事奖第一名并改编成电视剧。
  5刘满奎,女,44岁,潍坊市图书馆文献查阅室主任,副研究馆员,组织了“送书下乡”、“文化进社区”、“图书文化节”等社会文化活动;20余部(篇)论著、论文出版、发表或获奖,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培训专业人员3300余人次;建立了10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支中心,指导帮助50余家基层图书馆实现业务自动化管理,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表彰。
  栗祥忠,男,54岁,潍坊市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市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图书管理工作,承担两项省重点科研课题,主编、参编图书20余种,20余篇论文发表、获奖;填补多项本馆收藏空白;在全市组织建立了四级图书馆网络
  6王华庆,男,原青州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在《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等报刊上发表文博专业文章几十篇,主编《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获第十二届中华图书奖。组织了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的发掘工作,此项发掘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7邓华,男,62岁,原潍坊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潍坊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潍坊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曾与潍坊市政协编著《清代大收藏家陈介祺》(文物出版社出版),与王刚再版陈介祺藏拓青铜器铭文全集等。已出版文集、长篇小说、诗集、摄影集等16部。
  8孙敬明,男,56岁,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1996年聘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博系统高评委等。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9邹金祥,男,61岁,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长期从事舜文化研究和苏轼“超然文化”研究,主编了《《苏轼密州作品赏析》、《中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等专著,共100多万字;发表有《苏轼中秋词创作考实》等学术论文。
  郭庆祥,男,53岁,潍坊画院院长、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书画专业教学工作,培养书画学员近3000余名,近些年来研究文博系列专业和近现代中国画的鉴定工作:收藏古今名人书画作品800余幅,明清瓷器近200件。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大型展览,并获省级以上奖项近20次,先后三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10曹元起,男,57岁,潍坊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山东省考古学学会理事。1995年获个人考古领队资格。曾被授予潍坊市中青年专业骨干、山东省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
  11窦宝荣,男,63岁,山东四达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收藏佛造像1万余尊,大量古籍图书、名人字画、陶瓷珍品等各类藏品多达近百万件。《人民日报》、《大公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先后报道。参与录制了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鉴宝》等栏目的12场节目。
  12潘建强,男,52岁,原任潍坊风筝博物馆馆长,现任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高级艺术顾问,主编畅销书籍《中国当代名人名家书画集》。多次组织邀请全国各地著名书画家来潍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将82幅名人名家字画及500册书籍捐献,成立“中华名人名家书画珍藏馆”,在山东省及潍坊市书画界和收藏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13马永安,男,42岁,潍坊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曾任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和连续十几年潍坊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总撰稿,策划撰稿的多台晚会获全国和省级奖励。作词的歌曲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省评一等奖和省级“精品工程”奖;撰稿的广播音乐节目和广播专题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新闻等多项作品获得山东省新闻奖。长篇小说《杂碎》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
  14王居明,男,46岁,潍坊日报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编发美术专版300多个,70多件设计作品在全国和省获奖,策划大型公益活动和各种展览150多次,其策划案例荣获“中国诸葛亮策划奖最佳优秀案例奖”。被授予“中国十大企业策划专家”、“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专家委员”、“潍坊市十大文化建设杰出人物”称号。
  15张嘉庆,男,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总顾问、总设计师。为菜博会的创办和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菜博会已成为世界性的年度例会,国内规模最大的蔬菜专业盛会,全国农业五大会展之一。潍坊市十大文化建设杰出人物。
  16梁文道,男,53岁,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包协设计委员会主任、潍坊市专家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连续承担了20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的风筝会入场券荣获全国旅游门券评比一等奖。获得省级以上设计奖100余项,获“世界之星”设计大奖一项,“中国之星”设计金奖一项,银奖二项,“华东大奖”八项。被授予“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等称号。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7王明江,男,45岁,潍坊天地人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潍坊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先后组织并承办了“俄罗斯”油画大展,“潍坊人画潍坊”油画大型活动。参加上海、北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举办的大型文化博览会。目前,天地人和画廊已建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油画专业画廊。
  18王建勇,男,44岁,潍坊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主任、工程应用研究员。组织完成了数字电视整转任务,使我市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万户以上。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近10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业务论文。2006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王亮行,男,38岁,潍坊市中百大厦总经理、中国书协会员、省青联委员、市书协副主席。2002年创建中百美术馆并成功运营。先后举办《于希宁先生艺术精品展》等52次艺术展览,承办了以“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等为代表一系列的美术展览及理论研讨活动。2007年,中百大厦以美术馆运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核心的文化营销案例当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案例示范企业”。
  20田纪文,男,37岁,潍坊集文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2006年组织全市知名品牌画廊20余家,组建潍坊市画廊协会,并当选为会长。被文化部评为中国诚信画部经纪人,被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评为文明诚信五星级画廊策展人。
  21冯杰,男,中国书画家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兼书画鉴定委员会秘书长。所经营画社先后被评为“全国名家画廊艺术机构”、“全国文明诚信四星级画廊”、“全国收藏家画家最喜爱的中国20家讲信用五星级文明诚信画廊”等荣誉称号。
  22刘晓阳,男,38岁,山东京广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成功开办潍坊京广书城第一家民营书店,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成熟运营的拥有42家连锁书店的管理公司。获“潍坊市优秀青年兴业领头人”等称号。企业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首批“山东省版权局正版产品经营示范单位”。
  23徐永斌,男,36岁,中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沈学仁美术馆馆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山东工作站主任。中仁集团是以沈学仁美术馆(画廊)为主体的集美术馆、画廊、艺术家推广、文化发展基金会、商务、酒店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固定资产1.2亿元,建立了全国各地十几家分公司或机构。沈学仁画廊先后荣获“五星级画廊”、“中国十大画廊”、“中国诚信画廊”等称号。
  24戴曰礼,男,鲁鸢美术馆总经理。以“展示精品,创建一流”为经营理念,以收藏、展示美术精品,开展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为经营宗旨。其馆藏作品集中展现了当代画家的整体实力,体现了当代画家的风格与艺术的最高境界,得到全国众多著名画家和文化界的关注,现已经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专业美术馆。
  25戴瑞德,男,57岁,山东金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累计筹集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了“三区一园”,即:文化活动园区、旅游园区、教育园区和潍坊文博园,并将投资建设金宝名人书画博物馆群。每年组织承办大型文化活动和书画等艺术展览30余次,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企业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6马玉珍,女,75岁,潍坊市春晖老年艺术团团长。参与成立了市春晖老年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我市大街小巷。十几年来,组织各类演出300多场次,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老年会演,年年参加庆祝老人节、风筝节及慰问老年公寓演出活动。
  27范希荣,男,53岁,高密市姜庄镇文化站站长。长期从事民间艺术的搜集、挖掘和保护工作。该镇的民间艺术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姜庄镇被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开展了姜庄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了庄户剧团、地秧歌队、高跷队二十多支。

10个文化名人事迹简介`

2. 文化名人

一、孔子,影响中国人思想方式以及道德内涵的文化鼻祖,其总结周朝以来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仍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二、老子,道家学说史对于儒家学说的有利补充,其处世和交际观念,最直白的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情,尤其在世俗大众身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三、屈原,中国精英文化的代表,其“士族”精神文化的内涵,影响了中国精英阶层达数千年之久,但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近现代史中,“屈原“实在是太少了。

四、孟子,其对于文化的贡献,没有其政治理念上来的明显,但其对于知识分子的影响至今,孔孟之道,是中国文化道德体系的核心。

五、李白,无论如何比较,李白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其浪漫主义的思想,在略显保守的中国人中,独树一帜。其是中国人面对世界文化史的考据时,为数不多的骄傲之一。其是盛唐文化的一面伟大的旗帜。

六、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小说世界中最耀眼的奇葩,其思想内涵以及蕴藏的深层的文化底蕴,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作品相比较都不逊色,其各个方面,都在现代生活中体现出不深刻的影响。

3. 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的名字(五位)

老子:道家创始人,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孔子:儒家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担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与“尚贤”,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他认为自认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的名字(五位)

4. 中国文化名人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着名,着有《茶经》3卷。
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着有《杜工部集》。
草圣:张旭,汉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造诣很深。
史圣: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所着《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画圣:吴道子,唐朝着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酒圣:杜康,即少康。古代传说中酿酒术的发明者。
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书法家,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文圣:孔丘,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他为圣人,影响甚远。
武圣:关羽,三国蜀汉大将。重义气,精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为“关圣”“关帝”。

5. 古今文化名人轶事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古今文化名人轶事

6. 求一篇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大教育家与思想家。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论语》是经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史料。 一、孔子的生平与业绩 1.多能鄙事与好学乐道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名叔梁纥,母亲名颜征在,先祖本是宋国人,后来迁居至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城),成为鲁国人。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孔子后来回忆他的青少年生活时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谓“鄙事”是指他曾当过看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等低等差使。 贫贱的生活并未熄灭孔子心中求知的火焰。他十五岁便立志求学,三十岁便学有所成,但仍谦虚地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我之好学”而已。孔子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吾师”。曾经向老子请教礼仪,向师襄子学习演奏。他三十六岁到齐国学习《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他晚年读《易》,翻来覆去地读,竟然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皮绳子断了几次)。由此可知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 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闻“道” 、明“道”与弘“道”。他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求自己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意思是坚信道而又喜欢学业,还要不惜用生命来保护道的完善。孔子甚至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津津乐“道”,正是他“志于道”与安贫乐道精神的集中体现。 孔子把他的人生历程概括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他好学乐道与修身养性的漫长历程与既得成就。 2.为官参政与周游列国 五十岁的孔子自以为达到了“知天命(即天道)”的境界,可以从政治国了。于是他应邀出任管理鲁国国都的中都宰,一年后升任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和治安保卫司寇等工作,还曾“摄相事”(代理外交礼宾司),先后使鲁国从齐国手中收复了郓、灌、蒙三座城池。但在企图推行改革和实现自己政治主张时却处处碰壁,劳而无功。不得已,五十五岁的孔子带着十几个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有别的诸侯国能采纳他的施政主张。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在从卫国到陈国的路上,被匡(今河南长垣县境内)人包围,身处险境的孔子坦然自若,以“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自勉。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经过郑国都城的时候,不幸与弟子走散,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孔子听后连说:“是啊,是啊!”。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被人围困,粮草断绝数日,随行弟子也疲惫不堪,在此存亡危急之中,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绝。 孔子师徒历经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四处游说达十四年之久(公元前497年 — 公元前484年)。虽然一路艰难备尝,但他的主张还是没有人接受,最后只好返回故乡。 晚年的孔子在鲁国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并完善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孔子离开人世,葬于曲阜城北。 3.创办私学与整理文献 孔子一生主要献身于教育事业,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例,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办学原则,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据历史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其中颜回等人以德行著称、子贡等人以言语见长、子路等人以政事显名。 4.创立儒家学说和学派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 二、孔子的学说与思想 1. 天道观与人性论 《论语·阳货》有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 《礼记·哀公问》中在回答鲁哀公“君子何贵乎天道”之问时,孔子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2.“仁”与 “礼”的伦理思想 ① “仁”的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恭、忠、孝、悌、信、恕、智、勇、宽、敏等多种含义,但主要体现在“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方面。 ② “礼”的学说——“礼”是当时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的统称。作为行为准则,“礼”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符合“仁” 的要求,以达到“仁”为支柱的修己之学与“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融会贯通。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8hoe.html ) -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_上善若水_新浪博客 3. “大同”与“德治” 的社会政治思想——孔子崇尚“大同”社会,认为大同社会是真正德治的社会。 “德治”又称“德政” ,即“为政以德”,是以道德教化为主的政治主张,后来被孟子发展为“仁政”学说。 4.“中庸”的哲学思想——中庸具有中和、执中、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特征。“中”和“庸”的观念早已有了,而“中庸”合称成为一个范畴则始于孔子。 “执中”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内心的“执中”就是仁,发于外便是:一是在极端中寻求平衡;二是避免“过”与“不及”;三是适可而止;四是和而不同,和为贵;五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5.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宗旨——“成人”教育。孔子的教学是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目的在于教育弟子“成人”。具体来讲,既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又要使他们追求仁、智、勇,知、意、情与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②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 ③教学内容——“六艺”与“六经”。孔子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大学科,简称“六艺”;以《诗经》、《尚书》、《周礼》、《乐经》、《易经》、《春秋》等为基本教材,简称“六经”。 ④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师长之教与学生之学两方面。 从“教”的角度讲:首先提倡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同时倡导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从“学”的角度讲:孔子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在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上,孔子主张教学相长和尊师爱生,倡导“学无常师”且“当仁不让于师”。 三、孔子和儒学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局面,翻开了人类教育史的新篇章。他继承了夏商周的优秀文化传统,创造了 以“仁”、“礼”、“中庸”为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内的 完整思想体系,创立了著名的儒家学说与学派。他的学说博大精深,自成一家, 饱含着人文理性精神,洋溢着与时俱进和历久弥新的变革气息。 孔子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理想,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人格修养。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学宗先哲,思接来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虽然孔子的学说受到不断的挑战,但其历史地位却不会动摇。 周、秦以下,伴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一个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包括今天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日渐形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正是这个文化圈的精神核心。17—18世纪的欧洲,由于传教士带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形成了长时期的中国文化热,使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新思想结合,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重要渊源。可见孔子思想对中国,对亚洲,对全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所以,1984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005年9月29日,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7. 中国的这些名人名事你了解吗?


中国的这些名人名事你了解吗?

8. 历代文化名人

书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献芝、郑道昭、欧阳询、楮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蔡襄、黄庭坚、苏轼、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刘镛、康有为、翁同禾、
文学家:
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吕不韦、韩非、贾宜、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张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谢道韫、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骆宾王、王勃、宋子问、陈子昂、贺知章、张九龄、高适、杜甫、韦应物、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李后主、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李清照、陆游、朱熹、辛弃疾、文天祥、关汉卿、王实甫、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汤显祖、冯梦龙、徐霞客、蒲松龄、孔尚仁、郑板桥、曹雪芹、龚自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