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有哪些特点

2024-05-14

1.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有哪些特点

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
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
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
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有哪些特点

2.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有哪些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鸳鸯款。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晶。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故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虽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先生的经验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诀,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物不一样。
永乐、宣德青花造型主要有壶、盘、碗、杯等类,受西亚影响很明显。
壶类有执壶、三系竹节壶、僧帽壶等。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体,两侧各加一柄一流,在流与壶颈之间连一花形薄片,起支撑、固定作用,是为避免造型烧造过程中变形而设计的。另有一种执壶,长颈,壶身为圆筒式,云形流附于颈部上端,流口为葫芦形,柄为如意形曲柄。三系竹节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存一件。僧帽壶元代始有,永宣继续生产,因其上端类似僧帽,故得名僧帽壶。
瓶类造型变化丰富,有梅瓶、玉壶春瓶、双系扁瓶、天球瓶等。梅瓶在宋、元时底端瘦,多配座,明代时不配座,故底端加宽,方能保持瓶的稳定性。玉壶春瓶在宋、元时瓶体瘦俏,明代时圆腹渐丰硕。双系扁瓶有画花草的,也有画人物的。天球瓶为明永宣时流行的造型,直颈,腹体为圆球体形,纹饰多为海水龙纹,有青花龙和青花地白龙纹两种。
盘类中除常见的日用器皿外,以直径在30厘米~40厘米之间的大盘最有代表性。大盘口沿有圆口及菱花口两种。与元代不同的是其画面十分简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德青花枇杷绶带纹盘,为宣德典型杰出作品。该盘心绘三层花纹,边缘绘卷枝纹,纹里又绘一层折枝花纹,中心绘枇杷绶带纹,布局十分疏朗,画面简洁,估计画稿当出自画院。
碗类以一种广口、厚胎的大碗最为常见,多绘花草纹。
此外,折沿盘、花浇、烛台、扁瓶、带盖瓷豆、筒形器座等,均是直接受西亚文化影响产生的新造型。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纹饰主要有花草、动物和人物等。花草纹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瓜果、葡萄、松竹梅、山茶等,动物纹有龙、凤、狮子、海兽等,人物纹有婴戏、胡人乐舞、仕女等。除此之外,梵文、藏文也常出现于青花器上。
对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只要把握其造型和青花颜色的特征,一般是不容易鉴定错的。尤其是解放前的仿品,尽管造型逼真,但青花颜色始终未仿成功。比较困难的是区别永乐和宣德两朝的瓷器,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也基本解决。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
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区别
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第三,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之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蕃莲、云纹相配。
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3.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有哪些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特点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鸳鸯款。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晶。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故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虽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先生的经验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诀,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物不一样。
         永乐、宣德青花造型主要有壶、盘、碗、杯等类,受西亚影响很明显。
         壶类有执壶、三系竹节壶、僧帽壶等。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体,两侧各加一柄一流,在流与壶颈之间连一花形薄片,起支撑、固定作用,是为避免造型烧造过程中变形而设计的。另有一种执壶,长颈,壶身为圆筒式,云形流附于颈部上端,流口为葫芦形,柄为如意形曲柄。三系竹节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存一件。僧帽壶元代始有,永宣继续生产,因其上端类似僧帽,故得名僧帽壶。
         瓶类造型变化丰富,有梅瓶、玉壶春瓶、双系扁瓶、天球瓶等。梅瓶在宋、元时底端瘦,多配座,明代时不配座,故底端加宽,方能保持瓶的.稳定性。玉壶春瓶在宋、元时瓶体瘦俏,明代时圆腹渐丰硕。双系扁瓶有画花草的,也有画人物的。天球瓶为明永宣时流行的造型,直颈,腹体为圆球体形,纹饰多为海水龙纹,有青花龙和青花地白龙纹两种。
         盘类中除常见的日用器皿外,以直径在30厘米~40厘米之间的大盘最有代表性。大盘口沿有圆口及菱花口两种。与元代不同的是其画面十分简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德青花枇杷绶带纹盘,为宣德典型杰出作品。该盘心绘三层花纹,边缘绘卷枝纹,纹里又绘一层折枝花纹,中心绘枇杷绶带纹,布局十分疏朗,画面简洁,估计画稿当出自画院。
         碗类以一种广口、厚胎的大碗最为常见,多绘花草纹。
         此外,折沿盘、花浇、烛台、扁瓶、带盖瓷豆、筒形器座等,均是直接受西亚文化影响产生的新造型。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纹饰主要有花草、动物和人物等。花草纹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瓜果、葡萄、松竹梅、山茶等,动物纹有龙、凤、狮子、海兽等,人物纹有婴戏、胡人乐舞、仕女等。除此之外,梵文、藏文也常出现于青花器上。
         对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只要把握其造型和青花颜色的特征,一般是不容易鉴定错的。尤其是解放前的仿品,尽管造型逼真,但青花颜色始终未仿成功。比较困难的是区别永乐和宣德两朝的瓷器,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也基本解决。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介绍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
         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区别         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第三,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之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蕃莲、云纹相配。
         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猜你喜欢: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有哪些

4.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宣德青花盘的基本特点。 

(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征。

(2)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瓷盘大小悬殊,主要为生活用具,如日常的餐具(小盘)、盛大宴会(大盘)、陈列工艺品等,敦实古拙,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盘的内壁与底交接处,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见窑红;但总的来看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

(3)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海水习翼龙,龙纹见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4)在落款上,宣德青花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字为多,个别用“造”;“德”字中“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

5.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宣德青花盘的基本特点。\x0d\x0a\x0d\x0a(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征。\x0d\x0a\x0d\x0a(2)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瓷盘大小悬殊,主要为生活用具,如日常的餐具(小盘)、盛大宴会(大盘)、陈列工艺品等,敦实古拙,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盘的内壁与底交接处,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见窑红;但总的来看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x0d\x0a\x0d\x0a(3)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海水习翼龙,龙纹见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x0d\x0a\x0d\x0a(4)在落款上,宣德青花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字为多,个别用“造”;“德”字中“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6. 永乐和宣德年间出品的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明代的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嘉靖(1522~1566)等年间都曾烧制出具有各自特色的青花瓷器,这与它们采用了不同的色料有直接的关系。永乐和宣德年间的产品所用青花的色料主要采用郑和等从南洋、伊斯兰国家带回的含锰低、含铁高的“苏麻离青”(一种含氧化钴的青料的译名),所以产生浓艳的青花,但时有黑斑出现。

7. 我国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有哪些特点?

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瓷器接口少见,胎体厚重、坚致。
宣德青花釉面特点为橘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宣德瓷器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为明、清两代之昀。
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6字楷书款,亦有4字的,书写部位不定,全身均可书写,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彩瓷楷书写“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都有一横。

我国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有哪些特点?

8. 明代永宣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明代永宣瓷器的特点
在明初永乐、宣德两朝的瓷器,历来受到世人好评,被认为是继唐宋以来所出现的第三个高峰。这个时期的瓷器,无论是在胎釉质量还是在产品的色彩与式样上都十分精美,并且较之前朝,又有新的创新,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一时期瓷器的特点。
首先,在釉色上,主要有青花、白釉、青釉、红釉、影青、冬青、蓝釉、酱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彩等等,尤其被称为“人造宝石”之称的红釉,只是,终明一代,再也没有烧出这种红釉。即使后来康熙时代烧制的“郎窑红”与之相似,却也不同。永宣时期红釉颜色鲜丽而匀润,一般带暗花。而“郎窑红”的釉面略厚点,颜色也稍暗。此外,在器皿的口沿出有自然形成的一圈整齐的淡青色白釉,俗称“灯草口”。后来模仿“灯草口”的瓷器再也没有这般自然。点击上海成昊瓷器鉴定 其次,从造型上看,永宣时期的瓷器造型多种多样,但是都有一定的特点。永乐时期厚薄适度,秀丽美观;宣德时期敦厚稳重但无笨拙感。
第三,纹饰方面,永宣时期的纹饰丰富多样,有植物、动物、人物、山水、庭院。在画法上,永乐时期的特点为疏朗纤秀,笔意自然,宣德时期纹饰则属于豪放型,节奏鲜明。特别是绘龙纹时,能生动展示其回首曲体。凌空飞舞,刚劲有力的风貌。当然,宣德时期,也有画风细腻的人。
在款识方面,永乐款少,宣德款多。这方面也需要认真推敲。
最后,在胎釉上,永乐比宣德胎体略轻一些,质地尤为温润细腻,用手抚摸瓷器的细砂底,有“缎面”之感。而宣德时期瓷器的细砂底就缺少了这种感觉。在釉面上,二者差异明显,永乐时期瓷器釉面更为光润,宣德时期略差,且有“桔皮”皱现象。
永宣这个时期的瓷器,最突出的成就要数青花瓷,数量也最多。直到现在,也一直是艺术收藏者的争相追逐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