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的个人介绍

2024-05-10

1. 袁亮的个人介绍

袁亮,男,1960年6月生,安徽淮南人,祖籍安徽省金寨县。 1982年7月,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原淮南矿业学院),2003年获安徽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煤与瓦斯共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学科建设平台主任。

袁亮的个人介绍

2. 袁亮的人物荣誉

2015年11月入选“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3. 袁新的工作履历

1988.08-1995.08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讲师1990.11-1995.03 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 文部教官1995.08-1998.08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副教授1998.08-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教授1999.04-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博士生导师1997.04-1998.10 清华大学外事办公室(现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副主任(挂职)1996.10-1999.09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动力工程及控制教研组 副主任1999.09-2007.09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动力机械与工程研究所 副所长、所长2007.09-  清华大学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现(2011)为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党委书记

袁新的工作履历

4. 袁东亮的个人简介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科院海洋所,获物理海洋学硕士学位;1995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海洋学博士学位。留校做两年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连续工作7年,最高职称为高级科学家,期间曾兼任马里兰大学巴而地摩分校助理教授;2005年在美国大气海洋局国家环境卫星资料信息中心短暂工作;2006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回国工作。本人长期从事陆架环流动力学的研究以及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环流动力学和海-气耦和研究,发现了我国闽浙沿岸的跨陆架穿刺锋面现象、南海深层“三明治”环流结构、吕宋海峡黑潮的季节内变异特征和动力机制、以及印度洋偶极子的双开尔文波滞后负反馈机制等重要的海洋学过程与机制,在陆架环流动力学,赤道非线性动力学和罗斯贝波在西边界的非线性反射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2006年至今已在JPO、JGR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有10篇。现任Elsevier出版社特约专刊主编,在美国AGU学会CIP委员等国际学术任职。现主持项目 :中科院“百人计划”:“四维同化与卫星遥感”,2006-20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西太平洋-东印度洋暖池海气耦合过程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006-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闽浙沿岸跨陆架穿刺锋面活动的特征及其动力机制”,2006-2009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8-2013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吕宋海峡黑潮变异力机制研究”,2008-2012部分新成果:1.  在发现了印度洋偶极子的双开尔文波滞后负反馈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表明印度洋偶极子可以通过改变印尼贯穿流流量影响太平洋暖池的热力充放电过程,并且通过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机制加以放大,从而影响太平洋的ENSO演变过程。2.  研究表明跨陆架环流、穿刺锋面和吕宋海峡黑潮非线性变异等过程是黑潮与中国近海水交换的三个主要通道,有关这些通道的机制和通量正在逐步揭示过程中。3.  与传统观点相反,夏季西南黄海存在向北的黄海沿岸流,并伴随有江苏沿岸上升流,夏季黄海冷水团环流存在显著的大尺度逆温现象和三维环流结构。部分奖励:2008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2009年初,提出《采取措施预防今年春夏之交我市沿海可能出现的浒苔灾害》的建议,在全市统一战线“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献一策”活动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优秀成果奖。主要国际科研合作伙伴 :Weiqing Han: University of ColoradoPaul S. Schopf: Center for Ocean–Land–Atmosphere Studies/ George Mason UniversityChunyan Li: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Ya Hsueh: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William K. Dewar: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Michele Rienecker: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William S. Kessler: NOAA / Pacific Marine Environmental Laboratory and School of Oceanography , University ofWashingtonH.-J. Yoon: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系部分代表性论文:Yuan, D., 2009: Long wave dynamics of sea level variations during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events. J. Phys. Oceangr., doi:10.1175/2008JPO3900.1.Yuan, D. 2009: Interannual horizontal heat advection in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Assimilation versus TAO analyses, Theora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CLIVAR Special issue), 97:3-15, doi:10.1007袁东亮,李瑞祥, 2008:中尺度涡旋影响吕宋海峡黑潮变异的动力机制。热带海洋学报, 27(4), 1-9.Yuan, D., J. Zhu, C. Li, and D. Hu, 2008: Cross-shelf circulation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indicated by MODIS satellite observations. J. Mar. Sys., 70/1-2, 134-149, doi:10.1016/j.jmarsys.2007.04.002.Yuan, D., W. Han, and D. Hu, 2007: Anti-cyclonic eddies northwest of Luzon during summer-fall observed by satellite altimeters. Geophys. Res. Lett., 34, L13610, doi: 10.1029/2007GL029401.Han, W., D. Yuan, W.T. Liu, and D.J. Halkides, 2007: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of Indian Oc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uring northern winter: MJO versus submonthly forcing and processes. J. Geophys. Res., 112, C04001, doi:10.1029/ 2006JC003791.Yuan, D., W. Han, and D. Hu, 2006: Surface Kuroshio path in the Luzon Strait area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J. Geophys. Res., 111, C11007, doi:10.1029/2005JC003412.Yuan, D., 2006: Dynamics of the cold water event off the southea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summer of 2003. J. Phys. Oceanogr., Vol. 36, No. 10, 1912–1927.Yuan, D., and W. Han, 2006: Roles of equatorial waves and western boundary reflection in the seasonal circulation of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J. Phys. Oceanogr., Vol. 36, No. 5, 930-944.

5. 袁明的履历

1962年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后到河北、陕西等地工作。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国际法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1989年至1990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起,袁明教授受邀赴乔治亚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以及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作研究,她经常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三边委员会、罗马俱乐部等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

袁明的履历

6. 袁亮的介绍

袁亮,男,袁亮,男,1960年6月生,安徽淮南人,祖籍安徽省金寨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1200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2007年以来,袁亮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其中,排名第一3项,排名第三2项),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6项(均排名第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EI收录9篇),出版专著3部。

7. 袁卫亮的介绍

袁卫亮,辽宁农信社主任,1995年2月入党,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辽宁大学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2011年9月,沈阳警方确认袁卫亮溺水身亡系自杀。

袁卫亮的介绍

8. 袁亮的最新动态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记者余晓洁)记者1日从中国工程院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亮应邀出席了日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22届世界采矿大会(WMC)并作主旨发言。会议期间,世界采矿大会国际组委会主席杜宾斯基、秘书长杰西卡斯基帕共同为袁亮院士颁发了“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以表彰他在改善世界煤矿安全理论创新及工程实践方面所作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