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2024-05-24

1.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和投资活动。能产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当然,再贴现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发挥,还要看货币市场的弹性。一般说来,有些国家商业银行主要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的弹性较大,效果也就较大,相反有些国家商业银行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数量较小,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上的弹性较小,效果也就较小。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影响。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2. 再贴现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再贴现是经营票据贴现的商业银行将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次贴现,又叫及按揭贷款,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是最后贷款人角色的体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
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
1、调节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同时具有告示效应,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2、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条件,可起到抑制、扶持、改变资金流向的作用。
局限: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政策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配合程度。

3. 再贴现政策的概述

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再贴现政策的概述

4. 再贴现政策如何运行

再贴现政策是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的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来调节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也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条件主动购买商业银行手中未到期的票据,增加其资金。如果再贴现的利息提高,就相当于再贴现的成本提高,也就相当于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相应的收缩资金,反之,如果再贴现成本下降,就是成为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过程。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具体内容: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商业银行可以拿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来办理再贴现,或者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它抵押品作保证而申请贷款。可用作抵押品的通常是政府债券,以及经审查合格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若公开挂牌,规定某些行业的票据可优先办理再贴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中央银行的资金意向,旨在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各国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的不同情况,对此有不同的规定。许多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但也有一些国家对贴现对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再贴现业务只限在会员银行之间进行,英格兰银行的贴现对象只是英国十一家贴现商行持有的一级证券或银行汇票。再贴现率的决定。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以必须谨慎行事,决定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早期曾出现过各地中央银行自行决定再贴现率的情况,后来随着西方国家中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的出现和统一的市场利率的形成,各地采取不同的贴现率在实践中已经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为了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要求再贴现率必须统一。因此,现在各国的再贴现率一般由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统一确定。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必须定期举行会议,研究再贴现率,会议通常分析现阶段的经济与金融形势,讨论再贴现率执行中的问题,最后以投票形式决定再贴现率是否变动和如何变动。再贴现业务管理。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是再贴现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给予的一种优待,使商业银行能够应付一时的准备金不足。但商业银行可能滥用贴现之便套利,如用贴现而来的资金从事有价证券、房地产或商品的投机和买卖。中央银行为避免此等事情发生,必须对再贴现业务进行管理,包括审查银行的贴现申请、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用途和性质等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5. 再贴现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1、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和投资活动。
2、能产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
3、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
4、当然,再贴现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发挥,还要看货币市场的弹性。一般说来,有些国家商业银行主要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的弹性较大,效果也就较大,相反有些国家商业银行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数量较小,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上的弹性较小,效果也就较小。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影响。
一、再贴现政策种类
1、是长期的再贴现政策,这又包括二种:一是“抑制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提高再贴现成本,从而抑制资金需求,收缩银根,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二是“扶持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以放宽贴现条件,降低再贴现成本,从而刺激资金需求,放松银根,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2、是短期的再贴现政策,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制订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的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和超额准备金,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市场的资金供求。
二、再贴现政策具体内容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商业银行可以拿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来办理再贴现,或者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它抵押品作保证而申请贷款。可用作抵押品的通常是政府债券,以及经审查合格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若公开挂牌,规定某些行业的票据可优先办理再贴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中央银行的资金意向,旨在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各国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的不同情况,对此有不同的规定。许多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但也有一些国家对贴现对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再贴现业务只限在会员银行之间进行,英格兰银行的贴现对象只是英国十一家贴现商行持有的一级证券或银行汇票。
3、再贴现率的决定。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以必须谨慎行事,决定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早期曾出现过各地中央银行自行决定再贴现率的情况,后来随着西方国家中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的出现和统一的市场利率的形成,各地采取不同的贴现率在实践中已经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为了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要求再贴现率必须统一。因此,现在各国的再贴现率一般由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统一确定。
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必须定期举行会议,研究再贴现率,会议通常分析现阶段的经济与金融形势,讨论再贴现率执行中的问题,最后以投票形式决定再贴现率是否变动和如何变动。
4、再贴现业务管理。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是再贴现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给予的一种优待,使商业银行能够应付一时的准备金不足。但商业银行可能滥用贴现之便套利,如用贴现而来的资金从事有价证券、房地产或商品的投机和买卖。中央银行为避免此等事情发生,必须对再贴现业务进行管理,包括审查银行的贴现申请、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用途和性质等等。

再贴现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6. 什么叫再贴现政策

问题一:解释再贴现政策的过程  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卖出票据,获得资金。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再贴现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使用最为悠久的货币政策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国际和地区间的票据交易。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低于票面价值地卖给中央银行就是再贴现。再贴现的原始动机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决定和调节利率的主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再贴现和普通意义上贴现,很接近。但还是有具体的区别。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的贴现行为。而普通意义上的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问题二:请问什么叫做央行的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能否通俗举例说明~  再贴现即一般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调借外,便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借款方式,便是用手上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以获得资金。这种再贴现时支付的利率叫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比如去年年末,银行钱荒。很多银行现金流出现问题。因此,不少商业银行,拿自身的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就好比,一个人自身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于是拿自己手中的贵重商品,向当铺去抵押,换回资金以周转。 
  
   问题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和投资活动。能产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当然,再贴现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发挥,还要看货币市场的弹性。一般说来,有些国家商业银行主要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的弹性较大,效果也就较大,相反有些国家商业银行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数量较小,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上的弹性较小,效果也就较小。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影响。 
  
   问题四: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因素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贴现业务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和逐步加快发展的阶段,再贴现政策在我国金融宏观间接调控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5~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累计发生额分别为844亿元、1358亿元、1332亿元和1001亿元;199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余额仅为332亿元。从总体上看,再贴现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偏低。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和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现行贴现的主要操作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再贴现操作实行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这一操作规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现政策的活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大,基本上考察的仍主要是手续是否完备。近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拓展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给予再贴现)等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问题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什么意思!  所谓再贴现就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如工行。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货币或资本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债券 
  
   问题六:再贴现政策是什么呀,具体解释一下,谢谢  再贴现政策是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的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来调节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也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条件主动购买商业银行手中未到期的票据,增加其资金。如果再贴现的利息提高,就相当于再贴现的成本提高,也就相当于商业银行和人础银行相应的收缩资金,反之,如果再贴现成本下降,就是成为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过程。 
  
   问题七:央行的再贴现政策指什么?  1、概述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2、具体内容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商业银行可以拿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来办理再贴现,或者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它抵押品作保证而申请贷款。可用作抵押品的通常是 *** 债券以及经审查合格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若公开挂牌,规定某些行业的票据可优先办理再贴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中央银行的资金意向,旨在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各国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的不同情况,对此有不同的规定。许多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但也有一些国家对贴现对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再贴现业务只限在会员银行之间进行,英格兰银行的贴现对象只是英国十一家贴现商行持有的一级证券或银行汇票。 
  3.再贴现率的决定。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以必须谨慎行事,决定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早期曾出现过各地中央银行自行决定再贴现率的情况,后来随着西方国家中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的出现和统一的市场利率的形成,各地采取不同的贴现率在实践中已经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为了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要求再贴现率必须统一。因此,现在各国的再贴现率一般由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统一确定。 
  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必须定期举行会议,研究再贴现率,会议通常分析现阶段的经济与金融形势,讨论再贴现率执行中的问题,最后以投票形式决定再贴现率是否变动和如何变动。 
  4.再贴现业务管理。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是再贴现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给予的一种优待,使商业银行能够应付一时的准备金不足。但商业银行可能滥用贴现之便套利,如用贴现而来的资金从事有价证券、房地产或商品的投机和买卖。中央银行为避免此等事情发生,必须对再贴现业务进行管理,包括审查银行的贴现申请、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用途和性质等等。 
  详情可以参照百度百科~~~其他内容也可以到网页中寻找…… 
  
   问题八:贴现政策包括包括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1、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简称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现在已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当一国中央银行以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借以紧缩或扩充货币投放于信贷规模,吸收或排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出入,以达到调节经济与国际收支的目的,即为贴现政策。 
  2、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 
  3、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该国中央银行就调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外国短期资本为获得较多的利息收益而会流入,本国资本也不外流,这样在资本项目下,流入增加,流出减少,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经常项目的逆差。至于在顺差情况下,则由当局调低再贴现率和放宽货币政策,从而起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作用,以压低顺差的规模。

7. 什么是再贴现政策?

问题一:什么叫做再贴现政策?  商业银行将持有的债券,到中央银行兑换现金的做法叫再贴现。 
  
   问题二:请问什么叫做央行的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能否通俗举例说明~  再贴现即一般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调借外,便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借款方式,便是用手上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以获得资金。这种再贴现时支付的利率叫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比如去年年末,银行钱荒。很多银行现金流出现问题。因此,不少商业银行,拿自身的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就好比,一个人自身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于是拿自己手中的贵重商品,向当铺去抵押,换回资金以周转。 
  
   问题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和投资活动。能产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当然,再贴现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发挥,还要看货币市场的弹性。一般说来,有些国家商业银行主要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的弹性较大,效果也就较大,相反有些国家商业银行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数量较小,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上的弹性较小,效果也就较小。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影响。 
  
   问题四:解释再贴现政策的过程  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卖出票据,获得资金。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再贴现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使用最为悠久的货币政策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国际和地区间的票据交易。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低于票面价值地卖给中央银行就是再贴现。再贴现的原始动机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决定和调节利率的主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再贴现和普通意义上贴现,很接近。但还是有具体的区别。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的贴现行为。而普通意义上的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问题五:央行的再贴现政策指什么?  1、概述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2、具体内容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商业银行可以拿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来办理再贴现,或者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它抵押品作保证而申请贷款。可用作抵押品的通常是 *** 债券以及经审查合格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若公开挂牌,规定某些行业的票据可优先办理再贴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中央银行的资金意向,旨在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各国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的不同情况,对此有不同的规定。许多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但也有一些国家对贴现对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再贴现业务只限在会员银行之间进行,英格兰银行的贴现对象只是英国十一家贴现商行持有的一级证券或银行汇票。 
  3.再贴现率的决定。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以必须谨慎行事,决定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早期曾出现过各地中央银行自行决定再贴现率的情况,后来随着西方国家中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的出现和统一的市场利率的形成,各地采取不同的贴现率在实践中已经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为了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要求再贴现率必须统一。因此,现在各国的再贴现率一般由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统一确定。 
  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必须定期举行会议,研究再贴现率,会议通常分析现阶段的经济与金融形势,讨论再贴现率执行中的问题,最后以投票形式决定再贴现率是否变动和如何变动。 
  4.再贴现业务管理。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是再贴现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给予的一种优待,使商业银行能够应付一时的准备金不足。但商业银行可能滥用贴现之便套利,如用贴现而来的资金从事有价证券、房地产或商品的投机和买卖。中央银行为避免此等事情发生,必须对再贴现业务进行管理,包括审查银行的贴现申请、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用途和性质等等。 
  详情可以参照百度百科~~~其他内容也可以到网页中寻找…… 
  
   问题六:再贴现政策是什么呀,具体解释一下,谢谢  再贴现政策是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的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来调节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也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条件主动购买商业银行手中未到期的票据,增加其资金。如果再贴现的利息提高,就相当于再贴现的成本提高,也就相当于商业银行和人础银行相应的收缩资金,反之,如果再贴现成本下降,就是成为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过程。 
  
   问题七: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因素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贴现业务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和逐步加快发展的阶段,再贴现政策在我国金融宏观间接调控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5~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累计发生额分别为844亿元、1358亿元、1332亿元和1001亿元;199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余额仅为332亿元。从总体上看,再贴现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偏低。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和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现行贴现的主要操作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再贴现操作实行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这一操作规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现政策的活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大,基本上考察的仍主要是手续是否完备。近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拓展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给予再贴现)等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问题八: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什么意思!  所谓再贴现就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如工行。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货币或资本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债券 
  
   问题九:贴现政策包括包括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1、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简称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现在已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当一国中央银行以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借以紧缩或扩充货币投放于信贷规模,吸收或排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出入,以达到调节经济与国际收支的目的,即为贴现政策。 
  2、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 
  3、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该国中央银行就调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外国短期资本为获得较多的利息收益而会流入,本国资本也不外流,这样在资本项目下,流入增加,流出减少,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经常项目的逆差。至于在顺差情况下,则由当局调低再贴现率和放宽货币政策,从而起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作用,以压低顺差的规模。 
  
   问题十:再贴现政策手段的采取在什么情况?再贴现率又是基准利率通俗表达是什么?  再贴现的优点是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和货币供给的结构。当以上情况失调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此政策。 
  再贴现率又是基准利率。这样理解,假如央行贴现率为10%,所以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就要支付10%的利息,当商业银行再向企业或者个人贷款时,为了保证利润,所以会以高于央行贴现率10%,比如说11%,12%。所以央行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贴现率,再通过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 
  所以再贴现率的提高,必定会导致市场利率相应提高

什么是再贴现政策?

8. 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一、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功能分析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五个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可以实现其融通资金的目的。这一功能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具有形式上的相通性,但在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在实现依据上也是不同的。再贷款只是中央银行的一种金融直接调控手段,而再贴现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主要是解决金融机构的临时头寸不足。自从1994年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进行划转以后,这一形式已呈逐步减少趋势。而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
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
  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告示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心理预期。因为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提高再贴现率,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将使商业银行限制放款,企业单位减少借款和开支;而降低再贴现率,则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松动的货币政策,这就会使商业银行放松贷款,扩大社会信用规模。这些都会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导致经济行为的变化。再贴现政策的这一功能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体现为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再贴现政策曾作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立足于这一功能。
三是宏观间接调控功能。
  再贴现货币政策是直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形成和发展的。与国家信贷计划、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单一性相比,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和利率水平调节的统一。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再贴现总量,同时又可适时调节再贴现率,产生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调节利率水平的双重效应。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促使金融机构紧缩或扩张信贷,最终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
四是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激励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功能是我国再贴现政策的特殊功能。发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的基础,但科学的再贴现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发育又具有逆向激励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开办再贴现业务,提供最终信用,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再贴现随时取得资金而提高办理票据贴现的积极性;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又会激励企业经营活动的票据化。五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功能。 当前,解决我国银行信贷资产普遍较低,不良资产比重较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银企之间真正的借贷关系,扩大贴现与再贴现的比重。因为一方面,贴现与再贴现是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合法票据基础上,这样就把银行信贷资金的发放、收回与商业销售、贷款的回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信贷资金质量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按我国规定,贴现一般为4个月,同银行其他贷款相比,再贴现期限明显较短,这样就可减少信贷资金占用,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例如1998年全国银行贷款存量达8万亿元,平均周转一次约需300天左右,如果以贷款总额的10%改为贴现,贴现周转一次只要150天,将可节约资金16000亿元。同样,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会因实行再贴现而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功能。   在再贴现政策的上述几大功能上,从实际角度来看,目前只有第一项功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存在金融机构以再贴现为目标办理贴现的现象。其它几项重要功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全面发挥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已成为正确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来推进金融宏观间接调控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