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

2024-05-11

1. 如何评价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

姜超,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2006年新财富债券研究第一名团队成员,2008、2011年固定收益研究第三名,

如何评价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

2. 姜超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手机号码

一般的手机号不会随便给的

3. 姜超: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中国宏观经济

货币与经济周期——从美国经济史看宏观研究框架
来源:姜超17年7月于上海
整理:李波、陈兴
大家早上好!
非常荣幸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宏观研究和方法的一些理解。
一、宏观研究的意义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场培训,主要是我们这个行业会迎来一批新人,我自己也很高兴,因为年轻人总是充满希望的。毛主席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会是你们的,所以大家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时候。那么怎么理解我们证券市场宏观研究的意义?其实毕业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很多选择,有的去实业,有的去做老师,但到这里听课的大家都是选择去做资本市场的研究和投资。在资本市场里做研究的目标和学校里是不大一样的,在学校里做研究为的是我们以后要发表论文,但在资本市场我们的目的其实都是想要赚钱。现在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房价这么高,大家以前都是想报效国家,现在可能都是想自己赚钱买房子。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一个成功的偶像,过去30年,巴菲特公司的股价上涨了差不多60倍,每年的平均涨幅16%,它的名言是“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那怎么去看这样一个成功的人生呢?首先当然是很膜拜,但是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它有独特的背景。巴菲特出生在美国,而美国过去这么多年,经济的总量几乎是每年都在创新高,如果它出生在日本,那就比较悲催了,因为日本的经济在过去的30年基本没什么变化,所以人出生在什么国家是比较重要的。美国是过去这么多年唯一一个每年都有增长的经济体,才会诞生很多像巴菲特一样的财富故事,而日本则是陷入失去的30年,股市长期没什么变化,所以大家发现首先就是要找一个经济好的地方。
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经济好了以后股市就一定好?这也是在中国做资本市场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非常好,翻了好多倍,但是股市十年前是2000点,现在3000点,也没怎么涨。所以大家如果在十年以前选择做证券行业,还不如选择去做地产中介,因为你发现那里赚钱更多。过去十年经济翻了好多倍,股市却没有同步上涨,有人说是因为财富都流入了房地产,房价和经济的关系更大。其实经济好股市不涨并不是中国的独特现象,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美国也有,比如美国在七八十年代,经济总量差不多翻了5倍,但美国股市也有十几年没有涨过。一个重要的解释是当时美国利率太高,在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在美国70年代的通胀很高,利率也很高,你哪怕买一个国债,每年的回报也有百分之十几,所以股票相比之下就不大赚钱了。所以本质上股市不止和经济有关系,它和通胀以及利率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金融资产的定价,背后是有一些理论基础的。比如说我们有些人可能不一定要做股票,有些人可能以后要去做债券,债券这个行业也是我的老本行。它的定价就比较简单,债券本身就是反映利率的变化。未来的利率越低,那债券就越值钱。而股票的定价就要复杂的多,可以把股票看的是一个未来不稳定付息的债券,股息就是企业未来给你的分红。而决定贴现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利率,一个就是风险偏好。所以本质上金融资产的定价就涉及到三个因素,一个是票息或者股息的回报,一个是利率走势,还有一个是大家对风险的感受。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决定金融资产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有三个因素,一个是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会决定企业盈利的变化,决定了股息和票息。另外一个因素是利率,利率会决定整个估值的变化。第三个因素是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比较难以捕捉,它反映的是一种情绪的变化。这三个因素里,我们能把握的就是经济增长和利率的变化,风险偏好比较难以把握。而无论是这个经济增长还是利率,最终都和我们对经济基本面的研究相关。
二、美国经济分析
下面就开始转入到我们对于经济的研究,到底怎么样去研究和分析经济的变化。我们资本市场的研究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未来,大家都是希望知道未来的经济会怎样。那我们对未来的研究就可以基于现有的情况出发,到底我们过去经济的形态是怎么样,它对于我们的未来有什么启示。
首先来看一下对于美国经济的分析。美国的经济分析比较有意思,虽然说它建国的历史不长。但它经济史的数据是比较长的。它是最早搜集和建立现代经济数据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数据非常的完备,有这样的一个机构叫做美国经济研究局。它有整个美国过去几乎是200年的经济数据,这个数据刻画了美国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前大家在学校的时候,可能对于经济规律不一定有感受。但实际上中国经济在过去的这么多年变化还是蛮大的。比如在07年以前,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爆发的时候经济还是欣欣向荣,但是之后整个经济的环境是今非昔比。
而经济的这种变化在美国的历史上是发生过很多次,我们学的政治课本里经常会讲这个资本主义是多么腐朽,动不动就要倒牛奶,其实倒牛奶就说明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困难,到了一个衰退期。从美国的历史来看,经济是呈现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有的时候特别好,就叫做经济繁荣,有的时候特别差,叫做经济衰退。那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去分析经济目前是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将来会往什么状态去演变,研究经济变化的规律。
1、经济成分与经济波动
首先就要来分析一下经济到底是有什么因素构成的,从宏观上来看,整个经济的构成还是比较简单。以美国为例,经济的构成分成四大块,第一块是居民消费,第二块是政府相关的消费和投资,第三块是私人投资,也就是民间投资,最后一块是叫做净出口。在美国的经济结构里,消费占比最大,占到整个经济的2/3。政府支出和私人的投资的占比分别接近1/5,净出口占比为负,但比例比较小。
那经济的变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首先可以来看一下美国经济各个成分与整个经济总量的变动关系,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消费和整体经济的走势几乎是完全一致。由于美国的消费在经济当中的比例非常大,所以说消费和经济相互之间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映射,是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同步指标,反映的是经济的现状。它不能够反映经济未来的变化,不能说现在的消费好,未来就一定好,只是对当前的一个体现。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政府支出的影响,政府对于投资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中国,大家会经常做一些政府相关的主题投资。前段时间政府要大力建设我们的雄安新区,于是大家都会去找一些投资机会。有的人进去比较早就可以赚到钱,有的人后知后觉,结果就全部套在里面。那到底怎么去理解政府的行为对经济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经验,其实美国的政府支出是滞后于整个经济的变化的,滞后期大约是在两年左右。因为政府本身是不赚钱的,它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而税收又是对过去经济的一个反应。因此正常情况下,政府支出的能力反映的是过去经济的变化,过去经济好,政府就有钱花,如果过去经济不好,政府是没有钱花的。但遇到危机的时候,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还是很关键的。美国在过去好几次经济危机的时候,比如说08年,你会发现突然间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开始跳升。在危机的时候,政府的支出往往会比较高。一旦经济好了之后,政府的支出就开始下降。所以政府的财政政策是一个很重要的反向指标,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它会出现,在经济好的时候,它开始退出。大家一定要知道政府支出就会有这样的一个特性,它是反人性的。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会比较冲动,而政府的投资则刚好相反。我们的一部分客户在做一些关于政府相关主题的投资的时候,其实也会比较困惑,有一些政府的主题投资,冲进去之后会发现很难赚到钱。其实是因为政府支出比较大的时候,都是经济衰退的时候,等经济好了以后,你以为政府的支出还会扩张,往往政府的支出就开始下降。
那刚刚讲的两个指标,首先消费是整个经济的同步指标,政府的支出则是整个经济的一个滞后或者是反向的指标。而第三块,我们来看投资。在美国投资的占比并不大,占整个GDP的比重大概只有1/6左右。但美国的投资对于整个经济的变化影响会特别大。投资在美国会分成三大块,一块叫做非住宅投资,包括企业的投资、设备的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等。另外一块叫做住宅投资,还有一个最小的一块叫做存货投资。
首先看一下占比最小的这一块存货投资,存货投资的占比只有GDP的0.1%很小。但是存货投资的影响特别大,你会发现在美国历次衰退之前的一年或者两年,存货投资就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存货投资是大家做行业研究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数据,它是经济变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先指标,用一句说话叫做“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的经济发生变化,最先有体会的一定是企业。企业会发现它的东西卖不出去了,它的存货就会开始积压,这个时候存货就会对经济呈现一个拖累。经济变好的时候,企业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存货都没了,都被别人买走了,因此存货的变化是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先指标。包括中国这一轮的经济回升,大家会发现比较超预期。但这样的超预期也是有基础的,过去好多年,我们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经济回落。整个工业品的库存在去年的6月份降到了一个历史的最低点,很多行业的库存基本上全部都消化了。而存货的周期是最短的一个周期,它一轮周期的时间也就是2到3年,所以在存货周期底部的时候,尽管别人很悲观,你也要乐观一点。而一旦存货周期到了一个顶部的时候,整个经济短期就会到了一个拐点。
那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下住宅投资,也就是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在3%左右,也并不大,但它的影响同样非常大。在过去的50年,美国经济的衰退大概就在五次左右,而每次衰退之前的1到2年,地产投资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负增长,因此地产投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先指标。包括08年的金融危机给大家的影响非常深刻,基本上是席卷全球。美国现任的央行行长,大家给它的外号叫做“耶奶”,说她在有生之年都看不到另外一场危机,当然希望她讲的是对的。但从过去的历史上来看,危机是经常发生的,发生的前兆,就是地产市场出了问题。08年之后,美国拍了很多相关的电影,包括《大空头》,以及最新的一个电视剧叫《亿万》,大家都可以看一下,体会一下。在《大空头》里面有几个人在做空美国的资本市场,大家每个人的理由都不一样,其中有一个人做了一幅图,非常的经典,就是美国的房价和通胀的比值,就发现整个美国的房价已经严重超涨。而我们回顾08年也可以发现,在08年之前的两年,06和07年的时候,地产投资就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只是大家没有把它放到心里。因为地产投资整个的周期时间太长了,我们刚刚讲到存货周期,它的周期时间也就是2到3年,因为存货多了之后大家觉得确实会有问题。而房地产周期背后是一个人口周期的变化,一般来讲年轻人会比较喜欢买房,所以说地产的周期基本是一代人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在地产周期中,你很难发现拐点,通常在地产周期的尾声,所有人都会坚信房价只会涨不会跌。但当时在美国就有一些人发现了地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包括地产投资出现了负增长,所以说地产投资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先指标。
最后一部分叫做非住宅投资,它所关联的周期叫做设备周期。非住宅投资反映的是企业设备投资的行为。而设备投资往往会滞后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因为经济衰退,企业就会减少投资,只有经济好的时候,企业才会增加投资的规模。所以说存货投资、住宅投资和非住宅投资这三个投资,分别对应了三个周期,就是存货周期,地产周期和设备投资周期。这里的存货和地产投资是领先指标,设备投资则是一个滞后指标。
美国经济的最后一个部分叫做净出口,它和经济是一个反向的关系,因为美国的经济主要是靠进口,自己的生产并不多。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从美国整体的经济来看,主要由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组成,当经济发生变化的时候,每个指标的变动也不一样。在经济底部的时候,我们通常想知道未来的经济会不会起来。因此我们就要看一下,存货周期是不是到了底部,房地产投资是不是到了底部?存货周期和地产周期是不是要启动了。而经济好了之后,我们就要看是不是消费也会起来,因为消费是经济的同步指标,另外设备周期往往也会滞后于经济的变化。而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要看是不是政府的支出会顶住,一旦经济好了之后,我们就要小心政府的支出是不是会退出了?最后净出口就是一个反向的指标,那从GDP的角度我们就给出了经济不同组成部分的含义。
2、金融成分与经济波动
刚才我们是就经济本身来观察经济的变化,而这只是我们一个一维的论证。为了可以赚钱,我们肯定是希望自己手里面的牌越多越好,希望能从各个角度去印证经济的变化。而第二个方法就是利用金融去检验经济的走势。为什么要研究金融指标呢?因为首先我们做的这个行业就是金融行业,我们要知道金融是干嘛的。金融行业的本质是为经济提供资金,资金对于经济的影响是特别大的。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的历史,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早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大萧条。之后有很多人在研究为什么经济会出现大萧条,整个经济在一两年之内总量几乎缩减了一半,很多企业都关门了,想到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后来大家给了一个解释,就是因为银行关门了,企业的运营需要钱,而银行关门了之后就拿不到钱,企业就没有办法运营。因此我们会发现现代经济当中金融的影响会特别大。
在美国发展经济发展的早期,货币信贷的变化直接决定了美国经济的变化。在研究大萧条历史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人叫做伯南克,也就是美联储的前任主席,他有一个外号叫做“直升机先生”,他的观点就是一旦经济不行了,就要出来撒钱,钱多了之后,经济就不会那么难受。所以说08年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许多的量化宽松政策,就和大萧条的这段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查看一下美国经济的历史,你会发现,在上个世纪的早期,货币和经济的走势几乎完全相关,但是之后货币和经济的关系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到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经济和货币的走势依然是有关系的,但是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在这段时间内,美国诞生了一个新的学派叫做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叫弗里德曼,他有一个名言,叫做“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只要有钱就会涨价,这就是六七十年代出现这样一个货币缺口的原因,因为它反映的是通胀的变化。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到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又有了新的变化,货币和经济之间还是会存在一个缺口,但是这个缺口开始变得不稳定,过去货币和经济的走势还是正相关性的,现在变成了负相关。货币到后来就已经没用了,尤其是现在在美国已经没有人去研究货币的指标。你要跟别人说,因为美国货币的增速很高,你看好美国经济,那别人就会笑话你。美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货币是有效的,但是之后会逐渐失效。那为什么货币会失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货币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那什么叫货币?第一反应是货币就是我们钱包里的钱,可是现在打开钱包之后,我们发现钱包里都已经没钱了。之前有个笑话,是说一个小偷跑到杭州去抢超市,结果连抢了三家,发现都没有钱。大家就说你抢错地方了,抢到马云老家了。所以本质上货币的形态会发生变化。以前我们会拿现金,后来会存银行,现在都放到货币基金,放到余额宝里面去,所以说货币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最早的货币叫做M1,包括活期存款,后来的M2里面包括定期存款,后来大家发现M2也不够了,大家就把各种各样的货币都放进去,变成一个广义货币的指标,叫做M3。
美联储发现传统货币开始失效时,公布过M3的数据,之后比较狡猾,说这个东西是国家机密就不公布了,所以在美国目前你看不到这个指标。货币指标这段路就走不通了,那走不通怎么办呢?大家就发现在美国有这样一个终极的货币指标,因为所有的货币都无非是一种财富的体现。无论是现金、存款,还是其它的资产,本身都是你的一种财富,只不过这个资产的流动性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用现金做货币,原因就是现金可以马上变现,用存款之后,大家发现存款也可以很快变现。现在在美国其它资产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好,哪怕是你贷款买的房子,只要你的房子涨价了,银行都会立马跑过来跟你说,要不要把升值的这一块兑现出来消费。所以说所有的资产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货币的体系,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广义的货币指标,叫做居民的总资产,在美国过去的几十年里,居民总资产的增速在影响着美国经济的变化。比如说08年为什么经济突然不行了?是因为当时房价股价暴跌,导致居民资产缩水,大家没钱消费之后,经济就会往下走。
但是研究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陷入了一个因果循环,因为我们做金融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经济的变化,来指导我们对于未来资产价格变化的研究,而现在变成资产价格本身对经济有影响。我们的经济学本身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在里面确实会存在这样的一个因果循环,但你要知道你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你就要担心是不是股价和房价的暴跌会影响经济。而经济好的时候,我们就在想是不是经济的恢复导致股价和房价会出现上涨。每个阶段我们的目标都不一样,但是整个经济体系是互相关联的,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的体系。
3、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这里我们做一个总结,就是在货币的领域会有很多指标,每个指标都与我们经济的走势相关联,都可以帮助我们在每个阶段去预测未来经济的变化,这是我们对美国经济的一个总结。但我们发现无论是经济指标还是金融指标,本身都是一个静态指标,它不会变化。而我们的经济是本身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就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东西本身促进了经济的变化,经济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利率开始发挥作用。我们看一下美国经济的历史,过去几十年美国的经济经常会出现一些衰退的情况,每隔十年左右都会出现经济的衰退或者是危机,但是我们发现在美国经济任意两次衰退之间都有一个利率的周期。随着经济的衰退,利率会往下走,而利率往上走的时候,往往就会引发下一次经济的衰退。因此美国的经济周期是和利率周期相关联的,所以利率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那为什么利率的影响会非常大呢?现在我们都有一个机构叫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并不是被天然就有的,而是事后才建立的。以前古代的时候也有钱庄,但是从来没有过所谓的国家钱庄。美国也是一样,一开始只有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但是没有央行,但央行为什么会出现,这与人类对于整个经济的感受是有关系的。经济经常会出现衰退,衰退以后要怎么办,一开始大家都会束手无策,之后发现央行可以改变经济衰退的节奏。一般经济衰退之后,居民就不愿意消费了,企业也不愿意投资。居民不愿意消费之后就开始储蓄,钱就很多,企业不愿意投资,利率就开始往下走。而央行发现可以通过加快利率下行的节奏来调节经济,利率很低的时候,居民存钱不划算,于是只好被动开始消费。企业发现本来不想投资,但是利率这么低,于是也就开始投资了,所以利率低了之后,就可以提前启动经济的一个反弹的周期。
人类发明央行本身是为了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每次只要经济出现衰退,利率下降的速度都是很快的,利率上升的过程通常是比较慢的。央行希望经济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健康,但是每次利率的上行到了尾声就会酝酿出下一次经济衰退。我们现在又跟以前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上次美国金融危机距今也已经有十年,目前美国已经连续三四次加息了,明年可能还有三次,也正处于美国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什么时候见顶大家也不知道,但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最终的结果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
本质上我们现代的经济是靠央行在发生作用,央行通过调控利率的变化,来影响各个投资主体的决策。它的利率会改变每个经济主体货币的供应,最终影响经济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对美国经济整个的一个简单回顾。那为什么要先从美国说起,是因为美国整个经济的结构非常清晰,数据也很明确,关系非常清楚,所以说美国是我们做宏观研究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

姜超: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中国宏观经济

4. 姜超电话号码

诸葛亮知道

5. 海通证券姜超 是否是黄奕的前夫

亲,不是的哦
黄奕的前夫一个是黄毅清,一个是姜凯,没有叫姜超的,她的前夫都没有在海通证券的
满意请采纳哦

海通证券姜超 是否是黄奕的前夫

6. 理财观察、资管“刚兑”、垃圾债违约,让你看到了什么?

债券成大资管主要配置资产被称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之一的大资管行业,截至2015年底管理规模已达38万亿元,相当于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的一半。具体来看,公募基金占8.34万亿元,券商资管占11.89万亿元,私募基金占5.07万亿元,基金专户4.16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8.57万亿元,期货资管0.1万亿元。
  
关于资金投向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债券是资产配置的大头。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5.98万亿元投向债券,3.84万亿元投向股市,1.51万亿元投向信托计划,此外还有银行委托贷款、票据等。
  
事实上,2015年资产管理行业的资金汹涌流入债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与股票型产品发行低迷相反,债券策略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据某券商营业部人士反映,券商固收型资管产品在销售中受到投资者追捧,常见“秒杀”。收益方面,债券策略型券商资管产品今年一季度跑赢同类机构产品,前十名中占去半壁江山。
  
债券型基金同样火热。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新发行债券策略基金共168只,数量已超过2015年全年发行数量(200只)的八成。从产品类型来看,券商依然是债券策略产品的最大发行机构,产品数量多达110只,占比超过六成。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杨建波认为,一季度债券型私募基金新发行量大幅增长,与一季度股市暴跌、弱势震荡有一定关系。他称:“经济较差的环境下,债券投资收益好于股票收益。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受股市影响较小的债券类产品和量化投资产品比较多,尤其是券商资管更倾向于发行低风险产品。”
  
一方面是投资者的“买债”热情有增无减,一方面是国内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频频被曝出。自今年以来,债券违约的频率明显加大。继南京雨润短融未能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之后,近日,东北特钢也被爆陷入债务危机,并迅速成为信用市场上新的热点。业内人士指出,信用违约是债券投资不得不面临的风险,并且信用风险暴露趋于常态化。
  
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对此表示,除了估值风险和兑付风险,相关债券暂停交易将导致机构难以出货止损,对货币基金等流动性要求较高或即将到期的产品损伤较大;若出现兑付风险的主体采取暂停交易措施,需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双重冲击。
  
据了解,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开始,我国公募债共发生违约事件16起,覆盖民企、央企、地方国企等各类主体,扩散至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等各种债券类型。“受经济下滑、企业承压加剧的影响,债券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越来越大。”德晟资本分析称。
  
对此,杨建波指出,债券违约事件增多环境下,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投资者也将会要求更多的风险补偿,债券收益率有望继续上升,而对于资质不佳的企业来说,发行债券的价格也会更低,收益率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已披露年报的10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各行债券投资增速明显提升,这主要是受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出于收益率相对稳定以及资本考量,银行利率债配置意愿难衰减。
  
踩雷概率大增基金如履薄冰
  
债市风险愈演愈烈,资管机构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其中公募基金作为投资“大头”受到的波及也较为直接。随着越来越多的违约事件发生,债券基金踩雷的概率大增。固收类基金旱涝保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成为摆在基金经理面前的难题。
  
4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有所下滑,正在对下一步的改革脱困措施及债务偿付安排等重大事项进行论证。鉴于此,该公司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当日起暂停交易,待相关事项确定后,再申请恢复交易。一天之后,浙交投发布子公司债务违约的公告。
  
债券违约现象密集出现,部分基金也因此不幸“踩雷”。相关媒体根据去年年报的统计表明,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只债基或许被牵扯其中,它们总共持有债券的市值合计为1.11亿元。具体说来,易方达基金旗下的易方达纯债1年定期开放债券A与长城基金旗下的长城久盈分级债均持有“13铁物资MTN002”:其中,易方达纯债1年定期开放债券A持仓总量为50万张,持仓总市值为5037.50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91%,占债券市值比是2.78%;长城久盈纯债分级债持仓总量为40万张,持仓总市值为4030.00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为7.88%,占债券市值比是7.32%。
  
此外,万家基金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万家现金宝与混合债券型基金万家双利债券均持有“15铁物资SCP005”,两只基金持仓总量分别为15万张、5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1500.02万元、500.95万元,持仓市值分别占基金净值比例为5.03%、6.15%,占债券市值比例分别为11.28%、7.51%。
  
“信用债违约事件正成为债券基金不得不规避的"地雷"。从构成实质性违约的山水水泥、东北特钢再到已经暂停交易的中铁物资,真是防不胜防。”北京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券违约刚刚开始,信用风险暴露趋于常态化,信用债会出现较大分化,基金投资需要筛选,甚至操作手法都要改变。
  
去年至今发生的十余起违约债券中,基金公司集体“中招”的不在少数。如此前山水水泥中票、雨润短融违约事件中,涉“雷”基金公司在10家以上。
  
债市风险给基金经理头上“悬了一把剑”。“当前风险防范应该置于投资策略的首位,对于资金管理人而言,切实做好信用风险筛查和合理控制久期风险是有效手段。”有基金经理认为,二季度债券操作或需以休整为主,同时可关注后期市场下跌带来的交易机会。信用利差目前已处于极低的水平,加上近期信用事件频发,二季度信用利差走扩概率较大,可适当调整信用债的持仓。
  
对于如何选择债券投资标的,创金合信鑫安保本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一兵表示:“未来在投资信用债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将是信用分析的关键,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民企,也适用于国企类别的发行主体,弱化国企或央企背后隐含的政府隐形信用增强因素。不踩雷,将是规避向下折损风险的第一要素。”
  
在债券的投资上,把握好波段性投资机会则成为不少基金经理的共识。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对风险的管控会成为今年投资业绩好坏的关键。在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发和权益市场间歇性巨震的大背景下,努力守住风险底线,同时努力把握出现的每个投资机会,通过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获取超额收益。
  
据悉,为了防止信用债违约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个别基金公司已经对购买即将到期的企业债所占流通盘比例作了规定,如果去除掉机构持有部分后,一旦超过一定比例,就不允许公司交易买入。
  
目前债市投资已经进入新常态,虽然目前损失率仍然不高,但未来会越来越市场化,对基金公司的风控要求将越来越高。
  
债转股重启引资管热议
  
另一债市大事件是国内债转股重启的脚步渐行渐近。作为上世纪末为国企脱困祭出的“利器”之一,债转股在当前不良资产急升的背景下受到高关注。目前来看,关于债转股操作尚存在许多争议,对银行到底影响如何,资管公司能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正在讨论之中。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中国推进高负债企业去杠杆化的迫切性提升,债转股被认为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开端。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华盛顿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主席国新闻发布会期间曾经表示,中国正在酝酿改革给全社会降杠杆,比如外界正在讨论的债转股,但还没有确定实施方案。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4月14日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记者会上也表示,债转股是项新政策,细节仍在讨论。
  
虽然债转股是处理不良资产的国际常用举措之一,但始终具有争议。高盛在3月研究报告中表示,要想让债转股真正有助于解决中国不良资产的问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债转股需要合理架构并市场定价,比如价格和交易结构需要反映投资风险和回报;其次,长线上,允许债务人获利退出;其三,退出机制到位,退出方式包括上市或并购。海外投资人担心,如果运用不当,债转股措施将给中国僵尸企业继续存活的契机,或是此措施只能短期美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无益于消解银行业的长期风险。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发表文章称,大部分债转股的结果都是“假股真债”,使得企业去杠杆只是停留在报表上,宏观经济的真实杠杆率被掩盖,实体经济过度杠杆化的风险加大。如果只是通过债转股,把银行的不良债权转移到表外去,没有在财务上对其潜在损失率做充分的处理,那么,宏观经济下行产生的银行坏账风险只是被暂时隐匿了,而不是被化解了,债转股在这里扮演的是自欺欺人的报表魔术师角色。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债转股的实施充满期待。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从总体看,债转股有利于实现“靴子落地”的效果,银行的隐含不良资产得到积极处置,企业端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银行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运作,也将提振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
  
目前来看,债转股似乎正渐行渐近,据国开行某高层透露,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入选第一批债转股试点。据悉,银行有望自建资管公司承接债务。
  
3月8日,中国最大民营造船厂熔盛重工(现更名为华荣能源)发布公告称,拟向22家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向1000家供应商债权人发行30亿股,共发行171亿股,以抵消公司的171亿元债务。
  
招商证券认为,尽管现有《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持有企业股权。不过公告表明“银行可以通过债权人"指定实体"持有股权,比如子公司,如若该方法能够实施,或将成为未来不良贷款处置的一种备选方案。”未来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的案例或将越来越多。
 
“具体形式上,或采用债转股试点与投贷联动试点配合。”姜超预计,银行或将成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AMC),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直接承接银行债务。其中,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GP(普通合伙人),银行理财资金或类似资管计划作为LP(有限合伙人)。
  
部分资管公司也看准了债转股的投资机会。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晓松表示,资管公司实行债转股,从法律上看不存在什么障碍。而其他金融机构还存在一些限制,长城资管希望能够成为中国首先的债转股试点资产管理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转股要真正落地并起到积极的效果,仍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监管细则,而一旦其重启的大幕真正拉开,整个大资管的产业链也将顺势而动。
  
打破刚性兑付推动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国企的债券一直都被笼罩在刚性兑付的“魔咒”之下。随着近年来债务违约风险事件频发,部分债券通过政府出面协调帮助发行人、银行和承销商等相关机构解决处置,或发行人债务重组等方式最终实现偿付,但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已成为趋势。一旦刚性兑付被彻底打破,整个国内资管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刚性兑付同样已成为资管发展和转型的“拦路虎”。近日一份由光大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报告披露,过去三年,我国市场管理资产总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但在此期间很多资金处于闲置状态。
  
BCG合伙人、中国金融业智库负责人何大勇表示,在我国刚性兑付的环境下,客户资金成本黏性高,客户并不真正承担自身投资的风险,而资管机构难以持续获得匹配的低风险优质资产,从而对资管行业的产品收益率、新增规模和风险管理造成叠加影响。
  
“刚性兑付导致资金价格扭曲,推高无风险收益。伴随着近两年风险事件频发,打破刚兑成为监管与从业者的共识。但打破刚兑难以一步到位,需要监管机构、资管机构和投资者三方共同有计划地迎接"后刚兑"时代,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何大勇认为。
  
基金行业呼吁打破刚性兑付的声音也一直存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近日表示,解决资管市场的问题核心在于打破刚兑,推动完成基金产品募集规范成为他到任后最重要的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刚性兑付是国内资管市场成长的必经阶段。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允许债券违约,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市场的公平和自我调节,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债券出现违约。如果刚性兑付一直存在,意味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将受到追捧,这显然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不利于债市的中长期发展。”
 
央企“刚性兑付”的幻想已被打破,此前违约的保定天威集团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均为央企持股的下属子公司,中国铁路物资更是直接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并持有100%利益的央企之一。而2014年3月,“11超日债”的违约不仅打开了债券市场的潘多拉魔盒,也让信用债刚性兑付成为历史。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其可能给市场带来的潜在冲击也不可忽视。虽然债市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违约事件发生后,当事公司也面临各种追偿窘境,这令市场人士开始关注违约发生后的投资者保护和救济途径。
  
上海某债基基金经理表示,虽然目前债市中,真正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寥寥,但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持续,以及地方政府维持“刚性兑付”难度加大,预计未来几年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现在债券市场的投资逻辑,不得不提高控制信用风险的比重,尤其是针对高收益债券的投资,一定要小心其中的违约风险。
  
有基金经理还指出,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刚刚打破,债券投资者面对的是债券承销商不尽责、投资者讨债无路、持有人会议无用、法律起诉效果不佳的困境。另外,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债权人利益很难保证。
  
未来随着违约债券数量的增多,刚性兑付终将被打破。去年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经济在变化,谁也不能保证,买了债券,每一家发债的主体都能够按时兑付,具备一定能力的投资者有一定风险分析的能力,还有风险承担的能力。如果发生风险,那就打破刚性兑付,市场该怎么解决怎么解决。如果都是没有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分析能力的投资者进到这个市场的话,一旦发生风险,最后还要政府介入,这就形不成一个市场了。

7. 海通姜超:银行本身都没钱了 拿什么去放房贷

进入6月份,全国多地的银行突然传出首套房贷利率升至基准利率,甚至是上浮1.1倍、1.2倍,其核心原因在于银行已经无米下锅。在去年,由于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通过同业存单以2.8%的利率融资,所以在4.9%的贷款基准利率下,即便是房贷利率打8折也有利可图。到了今年1季度同业存单利率升至4.5%,所以银行房贷利率开始打9折、95折以弥补成本上升。但是到了4、5月份以后,银行的同业存单都发不出去了,银行自己都没钱了,拿什么去放房贷呢?

海通姜超:银行本身都没钱了 拿什么去放房贷

8. 谁在阻拦中国房价的下跌

美国彼得森研究所近日发布研报称,纵使房价下跌50%,中国商业银行仍能像21世纪前十年那样持续相对常态化运营。
彼得森研究所的结论主要有两个依据,首先是此前交通银行一份结论为纵使房价下跌30%,其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研报。交行报告说,纵使房价下跌40%至50%,不良贷款率将仅增长3.8至5.6个百分点。
另外,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所以纵使房价下跌50%,不良贷款率不过将达到6.6%。
事实上,早在2011年,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曾表示,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即使房价下跌5成,银行业也能够承受。
可惜这个观点只是被媒体用来博了眼球,没有对政府调控、银行和开发商甚至购房者产生什么影响。全国房价甚至迎来新一轮上涨。
如今的楼市已经处在风声鹤唳的边缘,不同于之前只在三四线城市出现降价、放松限购的现象,广州、上海、杭州这样的一二线城市也纷纷加入降价行列,杭州、天津有关放松限购的传闻也不绝于耳。
据搜房网统计,北京4月份楼市成交面积甚至出现52%的大幅下降。那么房价能否真的出现50%的降幅呢?这个恐怕得问问地方政府、银行和开发商答应与否。
危及命门 地方政府图穷匕首见
一季度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跌25.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继续放缓,首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地方政府。

据统计,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30个地方政府公告称一季度未能达成经济增速目标。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预测,地产下行将直接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9个百分点,并将直接拖累GDP增速0.3个百分点。
而且继浙江兴润置业债务违约之后,中小房企倒闭潮有山雨欲来之势。
在稳增长保就业的大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对楼市的态度恐怕已是图穷匕首见——救,一定得救!
除杭州外,3月以来,长沙、常州、无锡、郑州、福建等多地均曝光出拟调整现有的房地产政策以刺激楼市,涉及限购松绑、购房入户等多个方面。
而天津、福州、杭州等地则召集房企研讨通过松绑限购等,刺激楼市销售;无锡、河南是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户籍制度改革,刺激楼市消费。但唯一落实的却是4月22日无锡出台户籍新政。
不过在28日晚间,南宁市房管局发文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正式发文松绑限购。这被视为地方政府打响救市第一枪。
市场还预计杭州将在五一后松绑限购。姜超直言,地产是地方政府的命门,预计部分城市放开限购或更进一步地下调二套房首付成数。高华证券宋宇也认为,房地产领域可能是政府下一步采取放松措施的领域。
如果房价持续走低,势必影响房企开发热情,购房者也会持币待购,地方政府的收入将受到极大影响。房价下跌50%?地方政府首先不答应。
银行面临大考 不敢坐视房价大跌
另一个不允许房价下降50%的主角是银行。由于流动性紧缩,银行早已经取消了对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优惠,同时部分地区还需要绑定保险和理财产品。可见银行对房贷业务的冷淡。

而且这种冷淡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人民币持续贬值、套利资金流出,流动性再度趋紧。浮动幅度扩大后人民币贬值加速,4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6.2583,套利资金流出增多,二季度流动性将逐步趋紧。
中期来看,中国银行业今年面临最大风险就是不良贷款激增。据一季报显示,银行利润增速继续下降,而不良贷款则出现反弹。
房价若下跌50%,对于3.78万亿房产开发贷款和1.12万亿地产开发贷款共计4.9万亿元贷款,将带来较大风险。
除去这假设的风险,银行今年将直面4200亿美元信托产品到期考验,而兑付高峰将在5月份马上来临。据路透社报道,一系列投向包括房地产以及煤矿等银行被要求避免的行业的信托产品将从5月进入兑付高峰。
据悉,目前信托基金是中国社会融资和影子银行体系中一条增长相当快的渠道,至9月届时到期的信托产品将从一季度的6940亿飙升至1万亿人民币。
因此一旦信托产品违约将对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映,由此那些债台高筑的公司能否如期还本付息的担忧将与日俱增。
不管是否真的能够承受房价下跌50%,银行恐怕不会坐以待毙。
万科“感冒”能否集体传染开发商?
万科12年来首次出现单季度净利润下滑的情况,王石讲了多年的“楼市寒冬”终于让万科“感冒”了。

而这种“感冒”能否成为流行性病毒?房价下跌50%最后的希望能否在开发商身上实现?
综合媒体报道,广州、上海、杭州等一、二线城市都出现了开发商降价促销的案例。莫尼塔地产调研也显示4月全国房地产销售出现进一步下滑,对于5月份的销售,开发商和中介预期不高。开发商一季度普遍未完成销售目标,差距在20%~30%,目前销售目标将以量为主,所以会适当推出一些优惠。
而4月中国房企海外融资总额仅14.74亿美元,几乎创下最近一年来新低。房企海外融资明显回落,或将促使开发商加速降价卖楼。
不过也有好消息,上海证券分析师应楠殊指出,目前市场资金成本由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下降而出现下行。利率的下行能够缓解部分岌岌可危的信用风险的暴露,也对开发商缓解资金链大有裨益。
但不要高兴过早。在地方政府、银行为了维持资产质量,开发商的苦日子可能快到头了。在地方政府放松限购的大背景下,已经有杭州房企表示将在五一限购放松之后涨价。房价下降50%的最后一条路能行得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