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简称来历是什么?

2024-05-17

1. 上海的简称来历是什么?

申的来历: 
上海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称,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上海在宋代以前仅是一个小渔村,村内有十八大浦,其中有两条相对的分别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现在十六浦轮渡站就是过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时属华亭县,别号云间。上海建镇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华亭县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县。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第一任市长是黄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所以有许多人认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实,松江原来一直属于江苏,58年才划入上海。那么,真正的老上海在哪里呢?据考证应在“青龙镇”。相传东吴孙权为抵御曹操而建造了许多青龙战舰,于是就将造舰的地方称为“青龙”。唐天宝年间始设青龙镇,宋代划归华亭县,元代归属上海县,明代属于青浦。 
老上海的青龙镇在宋代就是“海舶辐辏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人称小杭州”。宋大书法家米芾曾在青龙镇做过监官。后天我们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题写的“面壁”两个大字。” 

沪的来历: 
青浦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们已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后代。被国务院名命为“菘泽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见证。在福泉山、刘夏、玲家角等地至今还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类生活遗址。据文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青浦东北部的青龙江畔,就是当时的海疆边防重地,现今白鹤镇的“沪渎村”,就起源于晋朝边疆烽火报警台“沪渎垒”的古遗址。以次来推,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应从青龙江畔的“沪渎垒”算起。唐朝夭宝五年又在此设“青龙镇”,据史书记载,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集镇和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龙镇任镇监。青浦,以她丰富的古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上海的简称来历是什么?

2. 上海的别称和由来

上海别称 “华亭”、“沪”、“沪渎”、“沪上”、“申”、“春申”等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称“华亭”。
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
关于上海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这句话;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当时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宋代开始设置上海镇,而且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现在北宋郏亶之的《水利书》中。至元代改称上海县,1928 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两年后改称上海市,一直到现在。上海还简称沪。

3. 上海名字的由来

上海之名,最早见于《宋会要辑稿》中北宋设置的上海务,之后熙宁年间成书的《水利书》记载了上海浦。宋代,吴淞江下游有一条名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词原指河川汇合之所或入海处,但在吴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
“上”一词,在江左地区的河流名称中,又常指靠近源头一面。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区。在今虹口的提篮桥地区尚有下海庙的地名。宋朝经济发达,催生了酒业的发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设置酒务以征酒税,称为上海务,上海一名由此传播。
此外,上海的简称“沪(沪)”来源于古时当地人创造的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东晋时松江入海口称之为沪渎(今上海市青浦区东北旧青浦镇西)。《晋书》和《梁书》就曾多次提到过“沪渎”。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扩展资料:
上海务——
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因为酒,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从一条小河,变成收税的办公场所,再变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是上海的经历。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
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记着它的往事。
可喜的是,1990年,经上海市和虹口区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上海市佛教协会筹建修复下海庙。1992年1月30日正式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有意思的是,庙中有一块纪念碑,落款处刻的是“上海下海庙”。上海、下海肩并肩,又坐在一起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

上海名字的由来

4. 上海名称的由来

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到了唐朝,当时的吴君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海的名称,这应该是上海最早的名称。
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松江上游变窄导致外来船舶改由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这样贸易中心逐渐移向上海浦附近。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立镇治,故取镇名为上海镇,相传这就是上海地名的来历。
“上海”一名由此彰扬,当时上海镇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上海镇的范围不断扩大,在1291年8月19日上海改镇为县,这一天现已成为上海建城的开始。


扩展资料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沪”和“申”的简称也都有来历。
“沪”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的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
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而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渎”也成了上海的代称。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上也有相关记载,后来又将“沪渎”简称为“沪”。
“申”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州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

5. 上海的简称申的来历?

申的来历: 
上海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称,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上海在宋代以前仅是一个小渔村,村内有十八大浦,其中有两条相对的分别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现在十六浦轮渡站就是过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时属华亭县,别号云间。上海建镇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华亭县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县。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第一任市长是黄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所以有许多人认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实,松江原来一直属于江苏,58年才划入上海。那么,真正的老上海在哪里呢?据考证应在“青龙镇”。相传东吴孙权为抵御曹操而建造了许多青龙战舰,于是就将造舰的地方称为“青龙”。唐天宝年间始设青龙镇,宋代划归华亭县,元代归属上海县,明代属于青浦。 
老上海的青龙镇在宋代就是“海舶辐辏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人称小杭州”。宋大书法家米芾曾在青龙镇做过监官。后天我们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题写的“面壁”两个大字。” 

沪的来历: 
青浦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们已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后代。被国务院名命为“菘泽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见证。在福泉山、刘夏、玲家角等地至今还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类生活遗址。据文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青浦东北部的青龙江畔,就是当时的海疆边防重地,现今白鹤镇的“沪渎村”,就起源于晋朝边疆烽火报警台“沪渎垒”的古遗址。以次来推,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应从青龙江畔的“沪渎垒”算起。唐朝夭宝五年又在此设“青龙镇”,据史书记载,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集镇和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龙镇任镇监。青浦,以她丰富的古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上海的简称申的来历?

6. “上海”的简称是什么?

楼上回答不够全面。
上海市简称“沪”和“申” 

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7. 上海有几个简称?

上海隶属中国,简称“ 沪”或“ 申”,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

1.申的来历: 上海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称,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2.沪的来历: 青浦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们已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后代。被国务院名命为“菘泽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见证。在福泉山、刘夏、玲家角等地至今还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类生活遗址。据文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青浦东北部的青龙江畔,就是当时的海疆边防重地,现今白鹤镇的“沪渎村”,就起源于晋朝边疆烽火报警台“沪渎垒”的古遗址。以次来推,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应从青龙江畔的“沪渎垒”算起。唐朝夭宝五年又在此设“青龙镇”,据史书记载,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集镇和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龙镇任镇监。青浦,以她丰富的古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上海有几个简称?

8. 上海的简称是什么

申的来历: 
上海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称,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上海在宋代以前仅是一个小渔村,村内有十八大浦,其中有两条相对的分别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现在十六浦轮渡站就是过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时属华亭县,别号云间。上海建镇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华亭县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县。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第一任市长是黄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所以有许多人认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实,松江原来一直属于江苏,58年才划入上海。那么,真正的老上海在哪里呢?据考证应在“青龙镇”。相传东吴孙权为抵御曹操而建造了许多青龙战舰,于是就将造舰的地方称为“青龙”。唐天宝年间始设青龙镇,宋代划归华亭县,元代归属上海县,明代属于青浦。 
老上海的青龙镇在宋代就是“海舶辐辏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人称小杭州”。宋大书法家米芾曾在青龙镇做过监官。后天我们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题写的“面壁”两个大字。” 

沪的来历: 
青浦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们已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后代。被国务院名命为“菘泽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见证。在福泉山、刘夏、玲家角等地至今还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类生活遗址。据文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青浦东北部的青龙江畔,就是当时的海疆边防重地,现今白鹤镇的“沪渎村”,就起源于晋朝边疆烽火报警台“沪渎垒”的古遗址。以次来推,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应从青龙江畔的“沪渎垒”算起。唐朝夭宝五年又在此设“青龙镇”,据史书记载,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集镇和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龙镇任镇监。青浦,以她丰富的古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